《傷寒直指》~ 《傷寒論》序
《傷寒論》序
1. 《傷寒論》序
夫前聖有作,後必有繼而述之者,則其教乃得著於世矣。醫之道源自炎黃,以至神之妙,始興經方。繼而伊尹,以元聖之才撰成湯液,俾黎庶之疾疢,咸遂蠲除,使萬代之生靈,普蒙拯濟。後漢張仲景,又廣湯液為《傷寒卒病論》十卷,然後醫方大備。茲先聖後聖,若合符節。
至晉太醫令王叔和,以仲景之書撰次成敘,得為完帙。昔人以仲景方一部為眾方之祖,蓋能繼述先聖之所作。迄今千有餘年,不墜於地者,又得王氏闡明之力也。傷寒十卷,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寡聞淺見所能頤究。後雖有學者,又各自名家,未見發明,僕喬業醫,自幼徂老,耽味仲景之書五十餘年矣。
白話文:
古代聖賢有創立醫學理論者,後世必有繼承並闡述者,如此才能讓醫學教導流傳於世。醫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黃時代,當時神農氏嚐百草,開啟了經方醫學的先河。之後伊尹憑藉聖賢之才,撰寫了《湯液》,使百姓的疾病得以消除,讓後代子孫皆能受到醫術的救濟。漢代張仲景則將《湯液》擴充為《傷寒卒病論》十卷,使醫學方劑更加完善。這些先賢後聖,如同接續的符節,一脈相承。
晉朝太醫令王叔和將張仲景的著作整理成冊,使其完整無缺。古人將張仲景的醫方視為眾方之祖,因為他能繼承先賢的醫學成果。至今已過千年,這份醫學遺產依然屹立不倒,這都要歸功於王氏的闡明。傷寒十卷內容精深奧妙,其方法簡潔詳盡,非淺學者所能理解。雖然後來也有許多名醫,但都未曾有超越張仲景者。我從小就醉心於醫學,至今已鑽研張仲景的著作超過五十年了。
雖粗得其門而近升乎堂,然未入於室,常為慊然。昨者,邂逅聊攝成公,議論該博,朮業精通,而有家學。注成傷寒十卷,出以示僕。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內,分析異同,彰明隱奧,候陳脈理,區別陰陽,使表裡昭然,俾汗下而灼見。百一十二方之後,通明名號之由,彰顯藥性之主,十劑輕重之攸分,七精製用之斯見,彆氣味之所宜,明補瀉之所適。文皆引《內經》,旁牽眾說,方法之辨,莫不允當。
實前賢所未言,後學所未識。是得仲景之深意者也。昔所謂慊然者,今悉達其奧矣。親覿其書,誠難默默。不揆荒蕪,聊序其略。
時甲子仲秋日,洛陽嚴器之序
白話文:
雖然我粗略地了解了醫學的門徑,並接近了堂堂正正的醫學殿堂,但始終未能真正進入醫學的內室,心中總是感到空虛。昨天,我偶然遇見了成公,和他談論醫學的博大精深。成公醫術精湛,並且有家學淵源。他著有《傷寒十卷》,並拿出來給我看。
書中三百九十七種醫法,他都分析了異同,闡明了隱晦之處,詳細說明了診察脈象和理法,區分了陰陽,使表裡症狀一目了然,並使發汗和下瀉的療效顯而易見。在百一十二個方劑之後,他還詳細說明了藥物名稱的來源,彰顯了藥物的特性,區分了十劑的輕重,展示了七種藥材的製作和用途,分辨了藥物的氣味和適用症狀,明確了補瀉藥物的功效。
文章中處處引述《內經》,並旁徵博引其他醫學理論,醫學方法的辨別,無不恰當。這确实是前贤们没有论述过,后学们没有了解过的内容,正是我领悟仲景医术精髓的精髓所在。以往我心中所感到空虛之感,如今都已消散殆盡。
親自閱讀了他的著作,實在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之情。雖然我醫學造詣淺薄,但還是斗膽略述其要點,以饗讀者。
甲子年仲秋,洛陽嚴器序
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得不謂祖述大聖人之意乎。
張仲景漢書無傳,見《名醫錄》云: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自仲景於今八百餘年,惟王叔和能學之。其間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輩,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
白話文:
《傷寒論》承襲了古代聖賢的醫學思想,後世醫家無人能與其相提並論。晉朝的皇甫謐在《甲乙針經》序文中寫道:伊尹憑藉高深的智慧,參考了神農本草,創立了湯液治療法。漢朝的張仲景則繼承並發展了湯液治療法,寫下了《傷寒論》等著作,臨床實踐效果顯著。近世的太醫令王叔和對張仲景的遺論進行了整理和闡釋,使其更加精準可行。由此可見,張仲景繼承了伊尹的醫學理念,而伊尹則源於神農的醫學經典,這不就是承襲古代聖賢思想的最佳例證嗎?
張仲景在漢朝史書中沒有記載,但《名醫錄》記載他為南陽人,名機,仲景是他的字。他曾任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他最初師從同郡的張伯祖學習醫術,當時人們認為他的醫術精湛,甚至超過了老師。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文筆精煉、內涵深奧,方法簡潔卻又詳盡,非淺薄之人所能理解。自張仲景以來,八百多年中只有王叔和一人能真正理解並繼承他的醫學思想。其間,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等人雖然也是醫學大家,但他們各自發展自己的醫學理論,卻沒有真正深入研究和繼承張仲景的醫學思想。
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曾編錄進上。其文理舛錯,未嘗考正。歷代雖藏之書府,亦闕於讎校。是使治病之流,舉天下無或知者。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臣奇續被其選。以為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今先校定張仲景《傷寒論》十卷,總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復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請頒行。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億等謹上
白話文:
開寶年間,節度使高繼沖曾編纂了一本醫書,進獻給皇帝。然而這本書文字錯亂,沒有經過考證,雖然歷代都將它收藏在藏書閣中,卻沒有人仔細校對。因此,治病的人,舉天下無人知曉這本書的內容。
國家下詔令儒臣校正醫書,臣奇續有幸被選中。臣認為,所有疾病中最急迫的,莫過於傷寒。因此,臣首先校定張仲景的《傷寒論》十卷,共二十二篇,其中記載了三百九十七種病症,並整理出112個方劑,去除重複的內容。
如今,臣請求頒行此書。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億等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