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誠

《傷寒審證表》~ 陽明

回本書目錄

陽明

1. 陽明

腑病連經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發熱者,屬陽明。脈實宜下之,浮虛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

桂枝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半夏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葛根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腑病連接到經絡,病人發燒、出汗就症狀減輕,又像瘧疾一樣,下午發燒,屬於陽明經病症。脈象實則應服用瀉下藥,脈象浮虛則應發汗,瀉下藥宜用大承氣湯,發汗宜用桂枝湯。陽明經病症,脈象遲緩,出汗多,微微惡寒,表示表症未解,也可以發汗。陽明經病症,脈象浮,無汗而喘,發汗則可痊癒。太陽經與陽明經合病,喘息且胸部滿悶,不可瀉下。太陽經病症,頸項和背部強直疼痛,反覆出汗,怕風,可用桂枝葛根湯治療。太陽經病症,頸項和背部強直疼痛,無汗,怕風,可用葛根湯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合病,必然會腹瀉,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合病,不腹瀉,只嘔吐,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

腑病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傷寒三日,陽明脈大,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何也?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惡寒何故自罷?曰:陽明居中土,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反汗出濈濈然。

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不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轉系陽明,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太陽,陽明者,脾約,正陽,陽明者,胃家實,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熱,大便難。陽明來路。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

白話文:

陽明經的病症,主要表現為胃部積實。傷寒病發三天,陽明脈搏洪大,身體發熱,自然出汗,不畏寒,反而怕熱。如果病情持續一天,不再發熱,反而畏寒,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雖然病情持續一天,畏寒症狀將會自行消失,接著就會自然出汗並怕熱。為什麼畏寒症狀會自行消失呢?因為陽明經位於中土,沒有其他經絡可以傳遞寒氣,所以最初的畏寒症狀在兩天後就會自行停止。

傷寒病發熱,沒有汗,嘔吐,吃不下東西,反而出現大量出汗,這是因為病氣已經轉移到太陰經,身體將要發黃。如果小便暢通,沒有發黃,到了七八天,大便乾燥,病氣就會轉移到陽明經,患者就會出現微汗。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邪,會導致脾氣收縮,陽氣不足;陽明經受邪,則胃部積實;少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邪,則會出現發汗、小便通暢等症狀。之後胃中乾燥,煩躁發熱,大便困難。

陽明經的病氣傳變路徑:太陽經的病症,如果通過發汗、瀉下、利小便等方法治療,就會損失津液,胃中乾燥,病氣轉移到陽明經,患者不願換衣服,身體內部積實,大便困難。

太陽病,初得時,發其汗,汗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為逆,可小發汗,面色緣緣,正赤者,陽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陽郁不得越,其人煩躁,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

何以知汗不徹?脈澀故也。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下之則愈。大承氣湯主之。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大承氣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剛開始時,發汗治療,但汗出不透,病症就會轉變成陽明病,接著會微微出汗,不再怕冷。如果太陽病的症狀沒有消除,不能使用瀉下藥,瀉下藥會導致病情逆轉。可以輕微發汗,臉色發紅,像要燃燒起來一樣,表示陽氣鬱結在表層,需要疏解,可以用熏蒸的方法。如果發汗不透,陽氣鬱結無法外達,患者會感到煩躁,不知道哪里疼痛,疼痛時而感覺在腹部,時而感覺在四肢,按壓也找不到確切位置,呼吸急促,只能坐著,都是因為汗出不透造成的。再發汗就能痊癒。

如何判斷汗出不透呢?脈象澀滯就是徵兆。太陽病持續三天,發汗治療後病情沒有改善,身體持續發熱,就屬於胃病了。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太陽和陽明兩種病同時存在,太陽病的症狀已經消除,但仍然出現潮熱、手足發熱出汗、大便困難、神志不清等症狀,使用瀉下藥就能痊癒。大承氣湯可以治療。陽明病的脈象遲緩,即使出汗也不怕冷,身體一定很沉重,呼吸急促,腹部脹滿,並且伴有潮熱,這種情況下想要減輕病情,可以攻治裡證。手足大量出汗,表示大便已經乾燥,使用大承氣湯可以治療。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小承氣湯主之。陽明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小承氣湯主之。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調胃承氣湯主之。陽明病,本汗出重,發汗病瘥,尚微煩,不了了者,大便必硬,以亡津液,胃乾燥故硬。

當問其小便,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胃中也。亡津便硬症。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

白話文:

如果出汗很多,稍微發熱,怕冷,代表外感病邪尚未解除,這種熱不屬於濕熱,還不能使用承氣湯。如果肚子脹滿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和緩一下胃氣,小承氣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陽明病,如果嘔吐、腹瀉或出汗,稍微感到煩躁,小便次數多,大便乾燥,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陽明病,如果不嘔吐、不腹瀉,心煩,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陽明病,本來出汗多,服用發汗藥後病況好轉,但還是稍微感到煩躁,沒有完全好轉,大便一定會乾燥,這是因為津液流失,胃乾燥導致的。

應該詢問患者小便的情況,如果平時每天排尿三四次,今天又排尿了,就可以知道大便不久後就會排出,現在小便次數減少,是因為津液回歸胃中。這屬於津液流失導致大便乾燥的症狀。陽明病,如果自發汗,或者服用發汗藥後,小便量很多,這表示津液已經耗盡,即使大便乾燥也不能使用攻邪藥物,應該等患者自己想要排便的時候,用蜂蜜煎湯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