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堂經驗方》~ 八、瀉痢門 (2)
八、瀉痢門 (2)
1. 乳豆丸
治臟腑泄瀉不調。(詹教授傳。)
乳香(二兩,另研),肉豆蔻(麵裹煨熟,取豆蔻,切碎為末)
上為細末,相和,用陳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因為內臟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這是詹教授傳授的藥方。)
乳香(二兩,另外研磨成粉),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烤至熟,取出肉豆蔻,切碎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陳年米粉煮成的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2. 二神丸
治脾腎泄瀉不止。(程裕卿推官傳。)
破故紙(半斤,炒),肉豆蔻(四兩,生)
上為細末,用肥棗取肉研膏,和藥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送下。二神丸論加木香二兩,名木香三神丸。孫真人云:補腎不若補脾。許學士云:補脾不若補腎,蓋腎氣怯弱,則真陽衰劣,不能蒸脾胃,脾胃多寒,令人胸膈痞塞,不進飲食,遲於運化,或腹脅虛脹,或嘔吐痰涎,或腸鳴泄瀉。
譬如鼎釜之中,有諸米穀,無火力,雖終日不熟,其何能化?用破故紙則補腎,用肉豆蔻則補脾。愚見之二藥,雖兼補脾腎,但無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順其氣,使之斡旋,空虛倉廩,倉廩空虛則受物。屢用見效,加至百丸,空心,米飲湯入鹽少許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二神丸,是用來治療脾腎虛弱導致的腹瀉不止。(這是程裕卿推官傳下來的。)
藥方組成:
補骨脂(半斤,炒過),肉豆蔻(四兩,生的)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肥棗的果肉搗成膏狀,將藥粉和棗膏混合,一起搗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還有一種藥方叫做木香三神丸,是在二神丸的基礎上加入木香二兩。
孫思邈認為:補腎不如補脾。許學士則認為:補脾不如補腎。 總而言之,腎氣虛弱會導致真陽衰弱,不能溫煦脾胃,脾胃容易虛寒,使人胸悶不舒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部脹痛,甚至嘔吐痰涎,或腸鳴腹瀉。
這就像鼎鍋裡有米,卻沒有火,即使煮一整天也煮不熟,如何能消化呢?使用補骨脂可以補腎,用肉豆蔻可以補脾。我認為這兩種藥雖然同時補脾腎,但沒有調和的功效,所以常常加入木香來順氣,使其調和,就像讓空虛的糧倉能夠正常運作,糧倉運作正常才能接受食物。我多次使用這個藥方,效果很好,可以增加劑量到每次一百丸,在空腹時用加入少量鹽的米湯送服。
3. 五味子散
專治白瀉不止。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細粒綠色者佳)
上二味同炒香熟,碾為細末,每服三錢,陳粟米飲湯,空心,臨臥調服,日進二服,至三日臟腑微痢,至七日痊愈。
白話文:
專門治療腹瀉不止的症狀。
使用五味子(二兩)和吳茱萸(五錢,選擇細小顆粒且呈綠色的為佳)。
將以上兩種藥材一起炒至香味散發、熟透,然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陳舊的粟米煮成的湯(米湯)調服,空腹或睡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持續到第三天,臟腑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腹瀉,繼續服用至第七天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