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堂經驗方》~ 七、羨補門 (7)
七、羨補門 (7)
1. 五加皮丸
治男子婦人腳氣,骨節皮膚腫濕疼痛,進飲食,行有力,不忘事。
白話文:
治療男女的腳氣病,包括骨節和皮膚的腫脹濕痛,能促進食欲,使人行走有力,並能增強記憶力。
五加皮(四兩,酒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遠志(去心用皮,四兩,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用酒浸,浸透易為剝皮)
白話文:
五加皮 (四兩,用酒浸泡,春天和秋天泡三天,夏天泡兩天,冬天泡四天)
遠志 (去掉心,只用皮,四兩,用酒浸泡,春天和秋天泡三天,夏天泡兩天,冬天泡四天,浸泡透了之後就可以剝皮了)
上曝乾為末,春秋冬止用浸藥酒為糊,夏別酒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晾乾後研磨成粉末。春、秋、冬三季用浸泡於藥酒中調製成糊狀,而夏季則使用其他液體調製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四、五十顆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2. 橘皮煎丸
理脾腎久虛,積冷麵黃,嘔吐痰水,飲食減少,心腹疼痛,脅肋脹滿,繞臍弦急,大腸虛滑,小便頻數,肌膚瘦瘁,腳膝軟弱,肢體怠墮,上氣咳嗽,痃癖積聚,久瘧久痢,腸風痔漏,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息,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脾腎虛弱時間長,體內積寒導致面色發黃、嘔吐痰水、食慾下降、心腹疼痛、兩肋脹滿、臍周絞痛、大腸虛弱蠕動、小便頻繁、皮膚消瘦、腳膝無力、四肢疲勞、咳嗽有痰、腹部結塊、瘧疾久治不愈、痢疾久治不愈、腸道脹氣、痔瘡脫肛、女性血海虛寒、白帶或血帶下、長期不孕,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調理。
陳皮(去白,取十五兩淨末,熬膏),金釵石斛,穿心巴戟(去心),牛膝(酒浸),蓯蓉(酒浸炙),茄子鹿茸(火燎去毛,劈開,酒浸炙),菟絲子(酒浸焙乾,搗),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杜仲(炙,去絲),厚朴(去皮,薑汁浸炙),附子(泡,去皮臍),乾薑(炮裂),肉桂(去皮),京三稜(煨熟,切片),吳茱萸(水浸,去浮者,焙乾),當歸(去蘆),萆薢(以上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陳皮(去除白色內膜,取淨末 15 兩,熬成膏) 金釵石斛 穿心巴戟(去除心部) 牛膝(用酒浸泡) 蓯蓉(用酒浸泡後炙烤) 茄子鹿茸(用火燎去毛,劈開,用酒浸泡後炙烤)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烘乾,搗碎) 陽起石(用酒浸泡後烘乾,研磨成粉) 杜仲(炙烤,去除絲絡) 厚朴(去除樹皮,用薑汁浸泡後炙烤) 附子(用熱水泡軟,去除皮和肚臍) 乾薑(用火炮製裂開) 肉桂(去除樹皮) 京三稜(煨熟後切片) 吳茱萸(用清水浸泡,去除浮起的雜質,烘乾) 當歸(去除尾部) 萆薢(以上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烤)
上一十八味為細末,先用五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於酒內熬如餳,然後入諸藥末,一處合和搜停,更入桕內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或鹽湯亦可。
白話文:
上面十八味藥物研磨成細末,先用五升酒倒入銀石器中,把橘皮末熬煮至濃稠如粥,然後加入其他藥末,充分攪拌均勻。再放入桕樹皮中搗杵五百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也可使用鹽湯送服。
3. 建中丸
治脾胃氣弱,冒犯風冷,腹痛腸鳴泄瀉。經云:食畢而中謂之洞泄。手足冷,面色青白,下部虛寒,中滿氣短。常服寬中,建脾養胃,育真固氣。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腹痛、腸鳴、腹瀉。古籍記載:食後腹中疼痛腹瀉,稱為洞瀉。手腳冰冷,面色蒼白,下半身虛寒,腹中脹滿,氣短。平時服用補益中氣、健脾益胃、培育正氣、固攝元氣的藥物或保健品。
大附子(炮,去皮臍),大川烏(炮,去皮臍),桂心,胡椒,蓽茇,乾薑,良薑(炒),吳茱萸(去枝,湯泡)
白話文:
附子(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川烏(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桂心,胡椒,細辛,乾薑,良薑(炒製過),吳茱萸(去除枝條,用熱水泡軟)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以上各味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醋糊成藥丸,顆粒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五到七十丸,空腹飯前服用,用米湯送下。
4. 玉關丸
治諸虛不足,膀胱腎經痼敗,陰陽不交,致多生病,水欲升而沃心,火欲降而溫腎,如此則坎離既濟,陰陽協和,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滲而精自固,久服補益,永無膏淋白濁遺精之患,功效難以盡述。
白話文:
用於治療各種虛弱和不足,特別是膀胱和腎經長期受損。因為陰陽失衡,導致疾病頻發。水氣想要上升滋養心臟,火氣想要下降溫養腎臟。這樣坎水和離火就能互相濟助,陰陽協調。火氣不旺盛,精神自然清澈。水氣不滲漏,精氣自然充盈。長期服用後,能補益身體,徹底消除久病引起的遺精等症狀。其功效難以全部說盡。
辰砂(半兩),鹿茸(一兩),柏子仁(炒,另研),川巴戟(去心。各七錢半),黃耆(七錢,蜜炙),沉香,蓯蓉(酒浸),茯神(去木),牛膝(去蘆),石斛(去根秤,酒浸),五味子,菟絲子(水洗,酒浸蒸),杜仲(去粗皮,酒浸炒,以上各七錢半),遠志(去心,一兩,),川附子(二隻,去皮臍,各切下頂,剜空心,中安辰砂在內,將切下頂子蓋定,以線扎),木瓜(大者一個,去皮穰,切開頂子,裝硃砂、附子一隻在內,以木瓜切下頂子蓋定,用線扎之,爛蒸訖,取出附子,切片焙乾為末,辰砂細研,木瓜研為膏子)
白話文:
硃砂(半兩),鹿茸(一兩),柏子仁(炒熟,另研細),川巴戟(去中心,各七錢半),黃耆(七錢,用蜂蜜烤製),沉香,旱蓮草(用酒浸泡),茯苓(去木質部分),牛膝(去蘆頭),石斛(去根稱重,用酒浸泡),五味子,菟絲子(用清水洗淨,用酒浸泡蒸製),杜仲(去粗皮,用酒浸泡炒製,以上各七錢半),遠志(去中心,一兩),川烏頭(二顆,去皮臍,各切下頂部,挖空心,放入硃砂,用切下的頂部蓋好,用線紮緊),木瓜(大的一個,去皮瓤,切開頂部,放入硃砂、烏頭一顆,用切下的木瓜頂部蓋好,用線紮緊,蒸爛後,取出烏頭,切片烘乾研磨,硃砂研細,木瓜研磨成膏狀)
上為細末,用木瓜膏杵和,入少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湯或溫酒鹽湯送下。
白話文:
將細碎的藥材與木瓜膏一起用杵搗碎,加入少許酒糊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70 顆,空腹,用米湯或溫酒加鹽送服。
5. 益衛丹
治心脈結而散,肺脈浮而軟,餘脈如經,原其所自,思慮傷心,憂慮傷肺,蓋心乃諸血之源,肺為諸氣之候,心虛則血少,脈弱則氣虛,遂致目澀、口苦,唇燥舌咸,甚則齒為之痛,鼻為之不利,怔忡白濁,腠理不密,易為感風寒,今以補氣湯補氣以養肺,益榮丹滋血以助心,榮衛日充,心肺戢治,諸疾自愈。
白話文:
治療心脈混亂、肺脈浮虛,其他脈象與經典描述相同。探究其根源,發現是思慮傷心,憂慮傷肺。心是所有血液的來源,肺是所有氣息的標誌,心虛則血少,脈弱則氣虛,導致眼睛發澀、口苦、嘴脣乾燥、舌頭發鹹,嚴重時牙齒疼痛、鼻子不通氣,心神不定,白濁不止,肌膚疏鬆,容易受風寒侵襲。現在使用補氣湯來補氣養肺,使用益榮丹滋養血液幫助心臟,氣血充盈,心肺恢復正常,各種疾病自然痊癒。
當歸(二兩,去蘆,酒浸焙),紫石英(火煅,醋淬七次,研細,一兩),柏子仁(炒,另研),酸棗仁(去殼),小草,木香(不見火),茯神(去木),桑寄生,卷柏葉(酒炙),熟地黃(洗淨,酒蒸,焙乾),龍齒(各一兩,另研)辰砂(半兩,另研)
白話文:
當歸 (40 克,去掉蘆頭,用酒浸泡後烘乾) 紫石英 (經過火煅燒,用醋淬火 7 次,研磨成細粉,20 克) 柏子仁 (炒熟,另行研磨) 酸棗仁 (去掉外殼) 小草 木香 (避開明火) 茯苓 (去掉外殼) 桑寄生 卷柏葉 (用酒炙烤) 熟地黃 (洗淨,用酒蒸過,烘乾) 龍齒 (各 20 克,另行研磨) 辰砂 (10 克,另行研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麥門冬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粉碎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再以辰砂塗抹表面作為藥衣。每次服用 70 丸,在進食前用麥門冬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