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堂經驗方》~
1. 五、痰飲門
2. 化痰丸
快脾順氣,化痰消食。
半夏(洗),南星(去皮膜),白礬,皂角(切碎),生薑
上件各一斤重,用水同煮至南星無白點為度,揀去皂角不用,生薑切作片,同半夏、南星曬乾,無日色,火焙,再加:
青皮(去穰),陳皮(去白),紫蘇子(炒),蘿蔔子(炒,別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乾葛,神麯(炒),麥糵(炒),糖球子,香附子(去毛)
上件以上半斤淨,與前藥合和一處,研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浸,蒸餅,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睡、食後茶酒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丸能使脾胃功能暢快,理順氣機,化解痰液,消除食積。
使用以下藥材,每種各一斤:半夏(洗淨)、天南星(去除外皮薄膜)、白礬、皂角(切碎)、生薑。
將以上藥材加水一同煮,直到天南星內部沒有白點為止。撈出皂角丟棄不用,將生薑切成片,與半夏、天南星一同曬乾。如果沒有太陽,就用火烘乾。之後再加入以下藥材,每種各半斤:
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紫蘇子(炒過)、蘿蔔子(炒過,另外研磨)、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過,另外研磨)、乾葛、神麯(炒過)、麥芽(炒過)、糖球子、香附子(去除毛)。
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生薑的自然汁液浸泡蒸熟的餅,將餅打成糊狀,用來製作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睡前或飯後用茶或酒送服。
3. 神仙墜痰丸
治痰壅,胸痞氣湊,此藥下痰。(史府判驗。)
黑牽牛(一斤,取頭末四兩),皂角(無蟲蛀者,去皮弦,酥炙黃色,去子淨一兩六錢),生白礬(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清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漸加至百丸,空心溫酒送下,看病輕重,五日、十日一服,病輕者半月一服,久服永無癱瘓之疾。
白話文:
神仙墜痰丸
這個藥是用來治療痰液阻塞、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這個藥可以幫助排出痰液。(這是史府經驗證過的方子。)
需要準備的藥材有:黑牽牛(一斤,取最上面的四兩),皂角(沒有蟲蛀的,去除外皮和纖維,用酥油稍微烤過,呈現黃色,去除籽,取乾淨的一兩六錢),生白礬(一兩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調和成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一百丸。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根據病情的輕重,可以每五天或十天服用一次,病情較輕的人可以每半個月服用一次。長期服用,可以永遠不會有癱瘓的疾病。
4. 寬中祛痰丸
治男子婦人飲食過多,色欲太過,食喜酸鹹,作成痰飲於胸膈,滿則嘔逆噁心;流則臂膊大痛;升則頭目昏眩;降則腰腳重痛;沉則左癱右瘓;輕則猛然倒地。此藥寬中理氣,祛痰搜風。
半夏(四兩,湯泡七次,曬乾,研為末,用生薑自然汁捏作餅子陰乾),荊芥穗(一兩),白礬(枯,一兩),麻黃(四兩,去節淨用),槐角子(一兩,麩炒),陳皮(湯洗去白,一兩),硃砂(一兩,研細,水飛過,半入藥,一半為衣)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臨臥,用皂角子仁炒黃,同生姜煎湯送下。忌食豬羊血、豬肉、桑鵝、蘑菇、黃瓜、茄子等物。
白話文:
寬中祛痰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男女因為吃太多、縱慾過度、偏好酸鹹食物,導致痰飲積聚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如果痰飲阻塞,會引起嘔吐和噁心;如果流動到手臂,會造成手臂劇烈疼痛;如果往上衝,會導致頭暈眼花;如果往下走,會引起腰部和腿部沉重疼痛;如果沉積在體內深處,會造成左半身或右半身癱瘓;如果症狀輕微,也會讓人突然暈倒。這個藥方主要功效是疏通腸胃,理順氣機,去除痰濕,驅散風邪。
藥方組成:
- 半夏(四兩,用熱水浸泡七次,曬乾後磨成粉,再用生薑自然榨取的汁液捏成餅狀,陰乾。)
- 荊芥穗(一兩)
- 枯白礬(一兩)
- 麻黃(四兩,去除莖節後使用)
- 槐角子(一兩,用麥麩炒過)
- 陳皮(一兩,用熱水洗淨,刮去內層白色的部分)
- 硃砂(一兩,磨成細粉,用水淘洗過,一半加入藥粉中,一半做成藥丸的外衣)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自然榨取的汁液打成糊狀,製作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空腹時或睡前服用,用皂角子仁(炒黃)和生薑一起煎煮的湯送服。服用此藥期間,忌食豬羊血、豬肉、桑鵝、蘑菇、黃瓜、茄子等食物。
5. 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寒熱,或因食生冷。
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去白,各五兩),甘草(一兩半,炒),白茯苓(去黑皮,三兩)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烏梅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每服加竹茹如卵許大一塊同煎,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痰飲引起的各種問題,像是:噁心嘔吐、頭暈心悸、胸悶不舒服、發冷發熱,或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而導致的不適。
藥材組成如下:
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橘紅(去除白色部分,各取五兩),甘草(一兩半,炒過),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取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七片生薑,一顆烏梅,一起煎煮到剩下六分,濾掉藥渣,趁熱服用。每次服用時,加入像雞蛋大小的一塊竹茹一起煎煮,在飯前服用。
6. 滌痰丸
治男子婦人,遠年日久,積聚痰涎,或飲酒食後,吐唾日久,面黃肌瘦,皮肉枯澀,眼無神光。又治偏正頭風,如一月服三、五服,至老無風癱之疾。(鎮江太平宣差傳。)
好皂角(不要蟲蛀損者,一十兩,水浸一宿,去皮弦,火炙黃色,取淨末二兩五錢),豬牙皂角(一兩依皂角製法),枳殼(二兩五錢,一兩半火炒,一兩生用),黑牽牛(二兩,末)
上件用朴硝五錢,井花水泡開,不用滓末,澄清,硝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用井花水送下,量人虛實加減丸數服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女老少,多年累積的痰液,或是喝酒吃飯後,長期吐痰口水,導致面色蠟黃、肌肉消瘦、皮膚乾燥粗糙、眼神無光。也可以治療偏頭痛和正頭痛,如果一個月服用三到五次,可以預防到老都不會有中風癱瘓的疾病。(這是鎮江太平宣差傳下來的方子。)
藥材包含:好的皂角(不要被蟲蛀壞的,十兩,用水浸泡一個晚上,去除外皮和筋絡,用火烤到黃色,取出乾淨的粉末二兩五錢),豬牙皂角(一兩,做法同皂角),枳殼(二兩五錢,其中一兩半用火炒過,一兩生用),黑牽牛(二兩,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用朴硝五錢,用井水泡開,不要使用殘渣,取澄清的硝水來製作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顆,在睡前用井水送服,依照個人體質虛弱情況來增減藥丸數量服用。
7. 控涎丹
治胸膈背項腰胯手腳隱痛,筋骨牽引釣疼,坐臥不能,走注不定。俗醫不曉,便用風藥及針灸無效。又疑是風毒結聚,以藥敷貼,亦非也。此乃痰涎積在胸膈,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志昏鈍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黏,多流睡涎,手腳沉重,痹氣不通,以為癱瘓,亦非也。但有此疾,服此藥不數服即安。(建德察罕方戶傳。)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煮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食後、臨臥,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淡薑湯送下,如痰猛氣實,加丸數不妨。
白話文:
治療胸部、膈膜、背部、脖子、腰部、髖部、手腳等部位隱隱作痛,筋骨牽拉抽痛,導致無法坐臥,疼痛位置游移不定。一般庸醫不明白病因,就用祛風藥或針灸治療,都無效。又懷疑是風毒聚集,用藥敷貼也沒用。其實這是痰液積聚在胸膈,有的會導致頭痛抬不起來,有的會神情恍惚、昏昏欲睡,有的會食慾不振,痰液濃稠黏膩,睡覺時會流很多口水,手腳沉重、麻木不通暢,甚至被誤認為是癱瘓,其實都不是。只要有這些症狀,服用此藥幾次就能痊癒。(這是建德察罕家傳的藥方。)
藥材:甘遂(去除內心)、紫大戟(去除外皮)、白芥子(要真品),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粥煮成丸子,像梧桐子般大小,曬乾。飯後和睡前服用,每次五到七丸或十丸,用淡薑湯送服。如果痰液多、體力壯,可以增加藥丸的服用量。
8. 半夏湯
順陰陽,消痞滿,消酒化痰。
半夏(薑製),橘紅(去白),桔梗(炒,去蘆,各一兩),枳實(炒,半兩,去穰)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半飢半飽熱服。
白話文:
半夏湯,這個方子的主要功效是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消除胸腹部的痞悶脹滿感,同時能解酒和化痰。
藥材成分包含:製過的半夏、去掉白絡的橘紅、炒過的去蘆桔梗,各一兩;炒過的去瓤枳實,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放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七分時,濾掉藥渣,在半飢餓或半飽的狀態下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