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卷一 (4)
卷一 (4)
1. 第十五證·太陽陽明合病歌
太陽陽明同合病。仲景法中有三證。自利宜服葛根湯。但嘔卻加半夏應。喘而胸滿屬麻黃。慎勿下之輕性命。循規守矩治為宜。要使沖和自安靜。(仲景三證。一者太陽與陽明合病。則自利。葛根湯主之。二者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三者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
白話文:
太陽和陽明經脈同時生病,張仲景醫書中列舉了三種症狀:如果病人腹瀉,就適合服用葛根湯。如果病人嘔吐,則要在葛根湯中加入半夏。如果病人喘不過氣且胸悶,屬於麻黃的治療範圍,切忌使用瀉藥,以免危及生命。遵循醫學規律治療才是上策,要讓患者身心平和安靜。
2. 第十六證·太陽少陽合病歌
太陽少陽合病時。亦須下利更何疑。下利黃芩湯可用。若嘔還加半夏奇。(仲景云。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白話文:
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時,如果病人出現腹瀉,就應該毫不猶豫地使用瀉藥。可以用黃芩湯來治療腹瀉。如果患者還伴隨嘔吐,可以再加上半夏,效果更佳。
(《傷寒論》中記載,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患者出現腹瀉的,可以用黃芩湯治療。如果患者伴隨嘔吐,就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3. 第十七證·三陽合病歌
腹滿身重難轉側。面垢遺尿譫語極。三陽合病口不仁。白虎湯功更奇特。(仲景云。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白虎湯主之。)
白話文:
病人肚子脹滿、身體沉重,翻身困難,臉色污濁,尿床,神志不清,說胡話。這屬於三陽合病,嘴巴沒有知覺。白虎湯治療這種病症效果特別好。
4. 第十八證·太陽少陽並病歌
太少並病證有二。汗下差之皆致斃。頭痛眩冒如結胸。誤若汗時譫語至。肺俞肝俞皆可刺。譫語卻刺期門是。(仲景一證云。太陽少陽並病。頭痛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當刺肺俞肝俞。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頸項強時刺大椎。此候在心當切記。
(一證云。太少並病。心下硬。頸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
白話文:
太陰與少陽同時發病的情況,有兩種症狀。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效果不好,都可能導致死亡。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昏眼花,感覺就像胸部有東西堵住一樣。如果誤以為是汗症,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可以針刺肺俞、肝俞穴。如果出現胡言亂語,應該針刺期門穴。(《傷寒論》中有一條證據記載,太陽與少陽同時發病,患者頭痛、頭昏眼花,感覺就像胸部有東西堵住一樣,心下痞硬。應該針刺肺俞、肝俞穴,不可發汗。發汗後會導致神志不清、脈象弦緊,五天內神志不清不醒,應該針刺期門穴。)如果患者頸項僵硬,應該針刺大椎穴。這些症狀都屬於心臟方面的問題,要牢記。
(《傷寒論》中有一條證據記載,太陰與少陽同時發病,患者心下硬,頸項僵硬且頭昏眼花,應該針刺大椎穴、肺俞穴、肝俞穴,切勿使用發汗療法。)
5. 第十九證·陰證似陽歌
煩燥面赤身微熱。脈至沉微陰作孽。(脈來沉微者陰也。陰極生熱。故煩躁面赤身熱。)陰證似陽醫者疑。但以脈憑斯要訣。(但以脈為據。不必守證也。)身熱裡寒陰躁盛。面戴陽兮下虛證。(身熱也。裡寒也。煩躁者陰盛也。面戴陽者。下虛故也。此皆陰證似陽也。)陰發躁兮熱發厥。
物極則反皆理性。(陰極則生躁熱極則發厥。物極則反。皆物之理性也。)
白話文:
病人感到煩躁不安,臉色發紅,身體微熱,脈象沉細微弱,這是陰氣盛的表現。雖然症狀看起來像是陽證,但脈象卻明顯是陰證,應以脈象為準,不必拘泥於表面症狀。病人雖然身體發熱,但內裡卻是寒性,煩躁不安是陰氣盛的表現,臉色發紅則是下虛造成的,這些都是陰證假裝成陽證的現象。陰氣盛到極點就會導致煩躁不安,熱氣盛到極點就會發作厥逆,這都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6. 第二十證·陽證似陰歌
小便赤色大便秘。其脈沉滑陽證是。四肢逆冷伏熱深。陽證似陰當審諦。(小便赤。大便秘。脈沉滑。陽證也。陽極生陰熱極生寒。故令四肢逆冷。以其伏熱深也。醫見四肢逆冷便以為陰。則誤也。當仔細審詳。)輕者且宜供白虎。重者須當用承氣。重陽如陰理宜然。寒暑之變亦如是。
白話文:
患者小便顏色偏紅,大便乾燥難解,脈象沉而滑,屬於陽證。雖然四肢冰冷,但實際上是體內伏熱深藏,陽氣過盛導致陰寒外露的表現。不可單憑四肢冰冷就誤認為是陰證,要仔細觀察判斷。病情較輕者,可服用白虎湯治療;病情嚴重者,則需使用承氣湯。陽氣過盛看似陰證,實則屬於陽證,如同寒暑交替,看似相反卻是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