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卷一 (2)
卷一 (2)
1. 第三證·表證歌
身熱惡寒脈又浮。偏宜發汗更何求。(仲景云。脈浮宜以汗解之。)要須手足俱周遍。不欲淋漓似水流。(金匱云。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漐漐一時間益佳。但不欲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輕則隨時與和解。重須正發病當瘳。(仲景有和解之者。
有正發之者。和解若小柴胡桂枝是也。正發若麻黃之類是也。)初春陽弱陰尚勝。不可亟奪成擾搜。夏時暑熱脈洪大。玄府開時汗易謀。(初春陽弱。不可大發汗以擾乎陽。夏則玄府汗空開。故易汗。)不可汗脈微而弱。更兼尺中脈遲緩。(金匱云。脈微不可發汗。無陽故也。
又云。尺中脈遲。榮不足。血氣少。不可汗。)微弱無陽遲少血。安可麻黃求發散。更有衄血並下血。(仲景云。衄家不可發汗。發汗則額上陷。亡血家不可發汗。則寒慄而振。)風溫濕溫如何發。壞病虛煩且慎之。腹間動氣宜區別。(此五證皆不可汗。解在第三十一。)婦人經水適來時。
此是小柴胡證決。忽然誤汗表裡虛。鬱冒不知人作孽。(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屬小柴胡證。誤汗。鬱冒不知人。)
白話文:
病人發燒怕冷,脈象浮,很適合發汗治療。發汗要讓手腳都出汗,不要像流水一樣一直流。春天陽氣虛弱,不能過度發汗,以免擾亂陽氣。夏天暑熱,脈象洪大,身體容易出汗。發汗時要注意脈象,如果脈象微弱,或者尺脈遲緩,就不要發汗。虛弱的人、血少的人也不適合發汗。如果出現鼻出血或便血,更不能發汗。風溫、濕溫、久病虛煩等情況也不適合發汗。腹部有氣要區分情況,不可隨便發汗。婦女月經期間,也不能發汗,以免傷及氣血。
2. 第四證·里證歌
不惡寒兮反惡熱。胃中乾燥並潮熱。(陽明證。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當下之。又云。潮熱者。實也。宜下之。)手心腋下汗常潤。小便如常大便結。腹滿而喘或譫語。脈沉而滑里證決。(手心與兩腋下潤。小便如經。大便結硬。皆里證也。內實則腹滿而喘。沉而滑者病在內。
是曰里證也。)陽盛陰虛速下之。安可日數拘屑屑。(仲景云。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蓋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內外皆熱。故當下。雖三二日便可下。不必四五日過經也。)失下心胸皆疰悶。冒郁不安成熱厥。(失下則熱極生寒。故冒而厥。厥則半日後復熱也。
)庸醫不曉疑是陰。誤進熱藥精魂絕。(庸醫見厥。便以為陰。誤服熱藥。則發斑發黃。不知人也。)三陰大約可溫之。積證見時方發泄。太陰腹滿或時痛。少陰口燥心下渴。積證悉具更無疑。要在安詳加審別。(三陰大約可溫。唯有積證當下。仲景云。太陽病。醫反下之。
因腹滿時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其大實痛。則大黃湯主之。又云。少陰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如此者當下之也。)病猶在表不可下。脈浮更兼虛細者。(仲景云。脈浮為在表。又云虛細。不可下之。)惡寒嘔吐小便清。(惡寒者。表未解。金匱云。欲吐者不可下。
小便清者。知不在裡而在表也。)不轉矢氣應難瀉。(不轉矢氣者。屎強硬。其後必溏也。)大便堅硬小便數。(脾約證。)陽明自汗津液寡。(蜜兌證。)如斯之類下為難。莫便參差成誤也。
白話文:
病人不畏寒反而畏熱,胃裡乾燥且伴隨潮熱。這是陽明症,身體發熱,汗水自然流出,不畏寒反而畏熱,應該馬上瀉下。潮熱屬於實證,也應該瀉下。
患者手心、腋下經常出汗,小便正常,大便乾燥,腹部飽滿且喘不過氣,甚至出現神志不清,脈象沉而滑,這是裡證。手心、腋下潮濕,小便正常,大便乾燥,都是裡證的表現。內實則腹部飽滿且喘不過氣,脈象沉而滑則病在裡面。
因為是陽盛陰虛,應該快速瀉下,不可拖延。張仲景說,陽盛陰虛,出汗就會死,瀉下就會好。因為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內外皆熱,所以應該瀉下。雖然瀉下後一兩天就能見效,不必等到四五天才瀉下。
如果沒有瀉下,心胸都會感到憋悶,氣悶鬱結不舒服,最終會演變成熱厥。沒有瀉下,熱極生寒,所以會出現冒汗和厥逆,厥逆後半天又會發熱。
庸醫不懂,誤以為是陰證,錯服熱藥,就會出現發斑發黃,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三陰證一般可以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只有積證需要瀉下。張仲景說,太陽病如果反過來瀉下,就會導致腹滿疼痛,屬於太陰證,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如果腹痛且實證嚴重,則可以用大黃湯治療。張仲景還說,少陰證口乾舌燥,應該快速瀉下,可以用承氣湯治療。對於這種情況,應該馬上瀉下。
如果病還在表證,不可瀉下。脈象浮且虛弱,也不能瀉下。張仲景說,脈象浮則病在表,脈象虛弱則不可瀉下。
患者畏寒、嘔吐、小便清澈,說明表證未解。金匱要略說,想要嘔吐的病人不可瀉下。小便清澈,說明病不在裡證而在表證。
如果大便不轉,應該難以瀉下。大便不轉,說明大便乾燥堅硬,之後必定會變稀。
大便乾燥,小便頻繁,這是脾約證。陽明證自汗,津液不足,這是蜜兌證。對於這些情況,瀉下很困難,不能隨便亂用藥,以免造成錯誤。
3. 第五證·表裡寒熱歌
病人身熱欲得衣。寒在骨髓熱在肌。先與桂枝使寒已。小柴加桂次溫之。病人身寒衣褫退。寒在皮膚熱在髓。白虎加參先除熱。桂黃各半解其外。(仲景云。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仲景俱無治法。
朱肱云。寒在骨髓。先與桂枝。次與小柴胡加桂湯。熱在骨髓。先以白虎加人參湯。以除其熱。次以桂枝麻黃各半湯。以解其外也。)病有標本並始末。先後不同當審察。裡寒表熱脈沉遲。裡熱表寒脈必滑。(朱肱云。裡寒表熱者。脈沉而遲。裡熱表寒。脈必滑也。)
白話文:
病人發燒卻想穿衣服,這是寒氣在骨髓、熱氣在肌肉的表现。首先要用桂枝湯驅寒,接着用小柴胡加桂湯溫暖。病人怕冷,衣服都脫掉,這是寒气在皮肤、热气在骨髓的表现。先用白虎加參湯去除热气,然后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去除外寒。
仲景說,病人发烧却想穿衣服,是因为热气在皮肤,寒气在骨髓;病人怕冷,却不想穿衣服,是因为寒气在皮肤,热气在骨髓。仲景并没有给出治疗方法。
朱肱说,寒气在骨髓,先用桂枝汤,接着用小柴胡加桂汤;热气在骨髓,先用白虎加人參湯去除热气,然后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去除外寒。
疾病有表里、本末、始末,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要仔细观察。里寒表热脉象沉迟,里热表寒脉象必然滑利。朱肱说,里寒表热,脉象沉迟;里热表寒,脉象必然滑利。
4. 第六證·表裡虛實歌
脈浮而緩表中虛。有汗惡風腠理疏。浮緊而澀表卻實。惡寒無汗體焚如。(傷寒最要辨表裡虛實為先。有表實。有表虛。有裡實。有裡虛。有表裡俱實。有表裡俱虛。先辨此六者。然後用藥。無不瘥矣。蓋脈浮而緩。又惡風有汗。此表虛中風證也。脈浮緊而澀。尺有力。惡寒無汗。
此表實。傷寒證也。)脈沉無力裡虛證。四逆理中為對病。沉而有力緊且實。柴胡承氣宜相應。(裡虛宜溫之。故用四逆理中。裡實。宜下之。故用柴胡承氣。)又有表和而里病。下之則愈斯為正。里和表病汗為宜。忽然誤下應難拯。(外臺云。表和里病。下之則愈。汗之則死。
里和表病。汗之則愈。下之則死。)虛則溫之實瀉之。病形脈證要相宜。更兼藥餌如精對。立便安康待甚時。(孫尚云。精對無差。立當見效。不必三日以前汗。五日以後下也。)
白話文:
脈搏浮而緩慢,表示體表虛寒。患者容易出汗,怕風,體表腠理疏鬆。
脈搏浮而緊澀,表示體表實熱。患者怕冷、不出汗,感覺身體像在燒一樣。
辨別傷寒的先決條件是要分清楚表裡虛實。有體表實證、體表虛證、裡證實證、裡證虛證、表裡俱實證、表裡俱虛證,先要區分清楚這六種情況,然後才能用藥,沒有治不好的病。
因為脈搏浮而緩慢,又怕風、出汗,這是體表虛寒的證狀。
脈搏浮而緊澀,尺脈有力,怕冷、不出汗,這是體表實熱的傷寒證狀。
脈搏沉而無力,表示裡證虛寒。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
脈搏沉而有力,又緊又實,應該用柴胡承氣湯來治療。
裡證虛寒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所以用四逆湯來治療;裡證實熱,應該用瀉下方法,所以用柴胡承氣湯來治療。
還有體表平和而裡證有病,用瀉下藥治療就會痊癒,這是正確的做法。裡證平和而體表有病,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如果突然誤用瀉下藥,就難以救治。
虛寒的病症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實熱的病症應該用瀉下方法治療。病症、脈象、藥物必須相符,就像精確的對位一樣,這樣才能馬上見效,不必等到很久。
5. 第七證·急救表裡歌
傷寒下後表裡虛。急當救療莫躊躇。下利不止身疼痛。救里為先四逆歟。忽若清便自調適。卻宜救表桂枝徒。切莫遲延生別病。過街脈變在斯須。(仲景云。傷寒脈下之。續得下利。消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救表宜桂枝。)
白話文:
傷寒病退燒之後,身體表裡虛弱,必須立即治療,不能猶豫。如果一直拉肚子,而且身體疼痛,要先救治內虛,用四逆湯最合適。如果突然大便變得正常,就要轉而救治外寒,用桂枝湯比較好。切忌拖延,否則會併發其他疾病,脈象也會隨之改變,時間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