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傷寒百證歌》~ 卷一 (3)

卷一 (3)

9. 第八證·無表裡證歌

既無里證又無表。隨證小柴胡治療。大便堅鞕脈浮數。卻與大柴胡極妙。(仲景云。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脈浮數。可與大柴胡湯下之。)七八日後至過經。證候如斯當辨曉。何況熱實睛不和。常覺目中不了了。(仲景云。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微熱者。急下之。大承氣柴胡。)

10. 第九證·表裡水歌

有水須分表和里。安可妄投增病勢。乾嘔微利咳發熱。謂表有水青龍諦。(仲景云。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此謂表有水也。)忽若身涼並汗出。兩脅疼痛心下痞。表解爭知里未和。十棗湯方能主治。

(太陽中風。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11. 第十證·表裡兩證俱見歌

脈來浮大表證爾。便赤煩渴卻在裡。(脈浮者。表證也。小便赤而煩渴。又卻有里證也。)表裡兩證俱見時。當用五苓與調理。(此證宜用五苓散。蓋五苓治內外俱熱。)又如大便數日結。頭痛更兼身有熱。其人小便卻又清。亦是兩證當區別。(大便結硬。頭痛身熱。小便卻清。

知不在裡而在表也。)大便堅鞕脈沉細。里證當下分明諦。頭汗出時微惡寒。手足兼冷卻非是。(仲景云。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此為半在表半在裡焉。)仲景著論非一端。

要在審詳而已矣。(仲景云。中有兩證者。凡十餘法。故此略舉一二為例。)

12. 第十一證·三陰三陽傳入歌

尺寸俱浮屬巨陽。一二日內病如常。經絡一連風府穴。頭項痛兮腰脊強。(仲景云。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當一二日發。以其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脈長陽明為受病。二三日內斯為應。挾鼻絡目是其經。目痛鼻乾眠不穩。(仲景。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

以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也。)少陽經絡貫耳中。脈弦脅痛耳應聾。四日以前皆在腑。汗之即退易為功。(仲景云。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脈循脅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受病。未入臟。故可汗也。)四五日中得太陰。太陰之脈細而沉。

布胃絡嗌嗌乾燥。脾宮腹滿病難禁。(仲景云。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矣。)少陰傳到脈沉緊。貫腎絡肺系舌本。口燥舌乾渴不休。五六日中病有準。(尺寸脈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脈貫腎。絡於肺。

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七八日至厥陰經。煩滿囊縮可憂驚。三陰受邪已入臟。卻宜瀉下自和平。(仲景云。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必三陰皆已入臟。故可下而已也。)六經已盡傳亦遍。土不受邪脈來緩。水火相交氣已和。

云與雨至斯為汗。(若傳至厥陰。其脈來緩者。脾土不再受克。故水升火降。氣和而大汗解矣。)

13. 第十二證·陰陽兩感歌

傷寒熱甚雖不死。兩感傷寒漫料理。(仲景云。凡傷於寒則發為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又曰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裡。本自不同。故漫料理可也。)一日太陽少陰病。腹痛口乾煩飲水。(太陽膀胱也。少陰腎也。為表裡。故仲景云。太陽與少陰俱病。

則腹痛口乾。煩滿而渴。)二日陽明合太陰。腹滿身熱如火熾。不欲飲食鼻內干。妄言譫語終難睡。(仲景云。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三日少陽合厥陰。耳聾囊縮不知人。厥逆水漿不入口。六日為期是死辰。(仲景云。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

水漿不入口。不知人者。六日死矣。)

14. 第十三證·陽證陽毒歌

太陽陽明與少陽。三陽傳入是其常。(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各以其經傳入也。)太陽脈浮惡寒氣。陽明惡熱脈來長。(太陽脈浮。陽明脈長。太陽惡寒惡風。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少陽口苦脅下滿。往來寒熱脈弦張。(仲景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

目眩。又曰。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堅滿。往來寒熱。其脈弦細。)陽若獨盛陰暴絕。變為陽毒必發狂。(三陽病不治。必變為陽毒。)內外熱結舌又卷。鼻中煤煙不可當。脈應洪實或滑促。宜用升麻梔子湯

15. 第十四證·陰證陰毒歌

飲食不節陰受之。太陰腹脹病在脾。(素問云。起居不節。陰受之。飲食不節。則陰受之。傷寒四五日。傳太陰。太陰。脾經也。故其腹脹滿。)少陰腎病脈微細。心煩但寐渴無時。(仲景云。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又云。少陰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厥陰氣上衝心下。

飢不欲食食吐蛔。(音回。仲景云。厥陰為病。消渴。氣上衝心。飢不欲食。食吐蛔。)陰病若深陽頓絕。變成陰毒更何疑。四肢逆冷臍築痛。身如被杖痛可知。(宋迪云。積陰盛於下。則微陽消於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疼如被杖。)或因冷物傷脾胃。或因欲事腎經衰。

內感伏陰外寒氣。腰重頭疼覺倦疲。(陰毒本因腎氣虛寒。嗜欲過多。或傷冷物。復傷風邪。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內伏陰。內外皆陰。故陽氣不守。遂發頭疼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而不甚熱。四肢逆冷矣。)額上手背皆冷汗。二三日內尚支持。(額上手背皆有冷汗。

二三日內或可起行。不甚勞重。)六脈沉細時來疾。尺部短小力還微。寸口有時或來大。誤經轉瀉若何醫。(陰毒。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六脈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證也。誤轉瀉。則渴轉甚躁轉急。)陰病漸深腹轉痛。心胸䐜脹鄭聲隨。

虛汗不止咽不利。指甲青黑麵色黧。(陰證深。則咽喉不利。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鄭聲。指甲面色俱青黑。仲景云。虛則鄭聲。)一息七至沉細疾。速灸關元不可遲。(六脈沉細而疾。一息七至以來。有此證者。速宜灸關元二三百壯。穴在臍下三寸。)更兼金液來蘇治。

庶得陽回命可追。(灸畢。更以金液來蘇丹助之。庶幾陽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