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傷寒百證歌》~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第一證·傷寒脈證總論歌

大浮數動滑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陰終死厄。(仲景云。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若弦微。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陰陽交互最難明。輕重斟量當別白。(脈雖有陰陽。須看輕重以分表裡。在下文。)輕手脈浮為在表。

表實浮而兼有力。但浮無力表中虛。自汗惡風常淅淅。(傷寒先要辨表裡虛實。此四者為急。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裡。然表證有虛有實。浮而有力者表實也。無汗不惡風。浮而無力者。表虛也。自汗惡風也。)重手脈沉為在裡。裡實脈沉來亦實。重手無力大而虛。此是裡虛宜審的。

(里證亦有虛實。脈沉而有力者。裡實也。故腹滿。大便不通。沉而無力者。裡虛也。或泄利或陰證之類。以上八句。辨表裡虛實盡矣。)風則虛浮寒牢堅。水停水滀必沉潛。動則為痛數為熱。支飲應須脈急弦。太過之脈為可怪。不及之脈亦如然。(仲景云。風則虛浮。寒則牢堅。

沉潛水滀。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榮衛太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綱。榮衛微時名惵(徒頰切。恐懼也。)卑惵卑相搏損名彰。榮衛既和名緩遲。緩遲名沉此最良。九種脈中辨虛實。長沙之訣妙難忘。(仲景云。寸口衛氣盛名曰高。

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大抵仲景脈法。論傷寒與雜病脈法異。故予嘗撰仲景三十六種脈法。)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脈定知陽氣微。縈縈來如蛛絲細。卻是體中陰氣衰。

脈如瀉漆之絕者。病人亡血更何疑。(仲景云。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血也。陽氣衰。千金云。作陰氣衰。)陽結藹藹如車蓋。陰結循竿亦象之。(仲景云。藹藹如車蓋者。陽結也。累累如循竿者。陰結也。)陽盛則促來一止。

陰盛則結緩而遲。(此謂促結二脈也。仲景云。脈來緩。時一止。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盛則結。)縱橫逆順宜審察。殘賊災怪要須知。(仲景云。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

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又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殘賊。能為諸賊作病也。又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答曰。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謂災怪。)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

(仲景云。脈病人不病曰行屍。以無主氣。故眩僕不知人。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右手氣口當主氣。主血人迎左其位。氣口緊盛食必傷。人迎緊盛風邪熾。(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緊盛。傷於風。氣口緊盛。傷於食也。)數為在腑遲為臟。浮為在表沉在裡。

(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脈浮而緩風傷榮。浮緊兼澀寒傷衛。脈微大忌令人吐。欲下猶防虛且細。(仲景云。脈微不可吐。虛細不可下。)沉微氣弱汗為難。三者要須常審記。(孫用和云。陰虛。脈沉微而氣弱者。不可汗。三者汗、下、吐三候。

脈有不可行者。切當審也。)陽加於陰有汗證。左手沉微卻應未。(素問云。陽加於陰。謂之汗。)趺陽胃脈定死生。(仲景說趺陽脈者。凡十有一。)太谿腎脈為根蒂。(傷寒必診太谿趺陽者。謂以腎脈胃脈為主。仲景譏世人握手不及足者以此。)脈來六至或七至。邪氣漸深須用意。

浮大晝加並屬陽。沉細夜加分陰位。九至以上來短促。狀若湧泉無入氣。更加懸絕漸無根。命絕天真當死矣。(孫尚云。脈及七至六至以上。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更及八至。精氣消。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切急為治療。又加之九至十至。雖和扁亦難救。如八至九至。

加以懸絕。懸絕者無根也。如泉之通。脈無入氣。天真盡而必死矣。)病人三部脈調勻。大小浮沉遲數類。此是陰陽氣已和。勿藥自然應可喜。(仲景脈。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類。雖有寒熱不解。此脈已和。雖劇。當愈。)

白話文:

浮動而數、滑利如陽氣,陰證出現陽脈則可得救。沉澀而弦、微弱如陰氣,陽證出現陰脈則必死無疑。陰陽交互變化難以明辨,需仔細斟酌,才能判斷清楚。脈象雖然有陰陽之分,但更需觀察輕重以分表裡,下文會詳細說明。輕手摸到的脈象浮動,表示病邪在表。如果脈象浮動且有力,說明表證實證,如果只是浮動而無力,則說明表證虛證,患者容易自汗惡風,並且經常感到寒冷。

重手摸到的脈象沉伏,表示病邪在裡。如果脈象沉伏且有力,說明裡證實證,如果脈象沉伏而無力,則說明裡證虛證,需要仔細辨證論治。風邪導致的脈象,通常表現為虛浮,寒邪導致的脈象則堅牢而沉,水停滯導致的脈象則沉潛,支飲導致的脈象則急促而弦,疼痛導致的脈象則跳動,發熱導致的脈象則急促,如果脈象過於強勁或過於微弱,都需要引起警惕。

衛氣太盛則脈象高亢,榮氣太盛則脈象洪大,衛氣和榮氣都太盛則脈象強勁有力,衛氣虛弱則脈象微弱,榮氣虛弱則脈象低微,衛氣和榮氣都虛弱則脈象衰弱,衛氣和榮氣都平和則脈象緩和,緩和而沉則為最佳的脈象。九種脈象中,需要辨別虛實,長沙脈訣精妙難忘。脈象若如羹上的浮油般飄忽,說明陽氣微弱。脈象若如蛛絲般細微纏繞,說明陰氣衰敗。脈象若如瀉漆般綿軟無力,說明患者失血嚴重。陽氣結聚則脈象如車蓋般隆起,陰氣結聚則脈象如循竿般累累。

陽氣盛則脈象急促,陰氣盛則脈象緩慢而結滯。縱橫逆順脈象,需要仔細觀察,殘賊災怪脈象,需要謹慎了解。脈象平靜而病人卻有病,說明病人內虛,病人無病而脈象卻有病,說明病人是行屍走肉。右手氣口脈象主氣,主血,左手人迎脈象主氣,主血。氣口脈象緊實有力,說明患者飲食過度,人迎脈象緊實有力,說明患者風邪入侵。脈象跳動則說明病邪在腑,脈象緩慢則說明病邪在臟,脈象浮則說明病邪在表,脈象沉則說明病邪在裡。

脈象浮而緩,說明風邪傷及榮氣,脈象浮而緊,並且兼有澀,說明寒邪傷及衛氣,脈象微弱而有力,禁忌吐法,脈象虛弱而細小,禁忌下法。脈象沉而微,並且氣息虛弱,禁忌汗法。三者都需要仔細判斷,不可輕易施用。陽氣勝過陰氣,則會有汗證,左手沉而微弱,說明病證尚未出現。趺陽脈是胃脈,決定生死,太谿脈是腎脈,為人體根基。脈象六至或七至,說明邪氣漸深,需要謹慎對待,脈象浮大,並且在白天加重,屬於陽證,脈象沉細,並且在晚上加重,屬於陰證。

脈象九至以上,並且短促,如同湧泉般沒有根氣,並且逐漸懸絕,說明命將不久於人世。病人三部脈象調勻,大小浮沉遲數都一致,說明陰陽氣血已經調和,不用藥物,自然能夠痊癒。

2. 第二證·傷寒病證總類歌

傷寒中風與溫濕。熱病痙暍並時疫。證候陰陽雖則同。別為調治難專一。(以上七證。大略雖相似。須別作調治。)一則桂枝二麻黃。三則青龍如鼎立。精對無差立便安。何須更數交傳日。(孫尚云。一桂枝。二麻黃。三青龍。三日能精對無差。立當見效。不須更候五日轉瀉。

反致壞病也。)發熱惡寒發於陽。無熱惡寒自陰出。(仲景云。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陽盛熱多內外熱。白虎相當並竹葉。(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皆治內外熱證。)陰盛寒濕脈沉弦。四逆理中為最捷。(孫兆云。陰盛寒濕。則用四逆湯。理中丸。

)熱邪入胃結成毒。大小承氣宜疏泄。(熱邪入胃。久則胃傷爛。宜調胃。或大小承氣湯。)胸滿宜用瀉心湯。(胸滿證候。用大小瀉心湯。)結胸痞氣當分別。按之不痛為虛靳。按之若痛為實結。淺深大小陷胸丸。仲景方中不徒設。(孫兆云。結胸痞氣兩分淺深則大小陷胸丸。

)茵陳可治發黃證。柏皮治痢兼下血。(發黃疸熱。則用茵陳湯。下利腸毒惡痢下血。柏皮湯。)小便不利更喘滿。煩渴五苓安可缺。(利小便止煩渴。用五苓散。)半在裡兮半在表。加減小柴胡有法。(小柴胡治半在表裡。仲景有加減法。)夜中得脈日中愈。陰得陽兮災必脫。

日中得脈中夜安。陽得陰兮自相悅。陰陽調順自和同。不須攻治翻為孽。(孫尚云。凡傷寒三日脈微而微數以順四時。身涼而和者。此名欲解也。夜半得脈。來日日中愈。陰得陽而解也。日中得脈。夜半愈。陽得陰而和也。陰陽和同爾。)

白話文:

傷寒中風與溫濕等病症的中醫辨證論治

傷寒、中風、溫濕、熱病痙厥以及時疫等病症,雖然症狀上可能有些相似,但陰陽屬性可能不同,因此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這七種病症,雖然表面看來相似,但治療方法必須區別對待。

對於傷寒,可以用桂枝、麻黃、青龍湯等藥物治療。 如果能夠精準辨證施藥,就能很快見效,不需要再等五天觀察病情轉變,避免延誤病情。

孫尚云: 用桂枝、麻黃、青龍湯,三天就能準確辨證施藥,立即見效,不必等到五天後病情轉變才用藥,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發熱惡寒,屬於陽證;無熱惡寒,屬於陰證。

仲景云: 發熱且怕冷,屬於陽證;不發熱但怕冷,屬於陰證。

陽盛熱多,內外皆熱,可以用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治療。

白虎湯、竹葉石膏湯,都是治療內外皆熱的藥方。

陰盛寒濕,脈象沉弦,可以用四逆湯或理中丸治療。

孫兆云: 如果是陰盛寒濕,就應該用四逆湯或理中丸。

熱邪入胃,形成毒素,可以用大小承氣湯疏泄。

熱邪進入胃部,時間久了就會損傷胃,需要調治胃氣,可以用大小承氣湯來疏泄。

胸滿可以用瀉心湯治療。

胸滿的症狀,可以用大小瀉心湯治療。

結胸痞氣,則需要區分虛實。 按壓時不痛,屬於虛證,稱之為「虛靳」;按壓時疼痛,屬於實證,稱之為「實結」。 根據結胸痞氣的輕重深淺,可以用大小陷胸丸來治療。

孫兆云: 根據結胸痞氣的輕重深淺,可以用大小陷胸丸來治療。 仲景方中這些藥物並不是隨意配置的。

茵陳可以治療發黃症,柏皮可以治療痢疾和下血。

黃疸發熱,可以用茵陳湯治療;痢疾、腸毒、惡痢、下血,可以用柏皮湯治療。

小便不利,伴隨喘滿、煩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

小便不利,伴隨煩渴,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

半在裡兮半在表,可以用加減小柴胡湯治療。

小柴胡湯治療表裡證,仲景有加減小柴胡湯的方法。

夜間得脈,白天症狀減輕,屬於陰得陽而解。

白天得脈,夜間症狀減輕,屬於陽得陰而和。

陰陽調順,自然和諧,不需要強行攻治,否則反而會加重病情。

孫尚云: 凡是傷寒三日後,脈象細弱而略微急促,而且順應四時變化,身體涼爽舒適,這叫做將要痊癒。夜間得脈,第二天白天症狀減輕,屬於陰得陽而解。白天得脈,夜間症狀減輕,屬於陽得陰而和。陰陽調和,自然就會痊癒,不需要強行攻治,否則反而會加重病情。

總之,在中醫治療中,辨證論治是關鍵,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陰陽屬性,選擇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