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第一證·傷寒脈證總論歌

大浮數動滑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陰終死厄。(仲景云: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若弦微,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陰陽交互最難明,輕重斟量當別白。(脈雖有陰陽,須看輕重以分表裡,在下文。)輕手脈浮為在表,表實浮而兼有力,但浮無力表中虛,自汗惡風常淅淅。(傷寒先要辨表裡虛實,此四者為急。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裡。然表證有虛有實,浮而有力者表實也,無汗不惡風;浮而無力者,表虛也,自汗惡風也。)重手脈沉為在裡,裡實脈沉來亦實,重手無力大而虛,此是裡虛宜審的。(里證亦有虛實,脈沉而有力者,裡實也,故腹滿,大便不通;沉而無力者,裡虛也,或泄利或陰證之類。以上八句,辨表裡虛實盡矣。)

風則虛浮寒牢堅,水停水滀必沉潛,動則為痛數為熱,支飲應須脈急弦。太過之脈為可怪,不及之脈亦如然。(仲景云:風則虛浮,寒則牢堅,沉潛水滀,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

榮衛太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綱。榮衛微時名惵(徒頰切,恐懼也),卑惵卑相搏損名彰。榮衛既和名緩遲,緩遲名沉此最良。九種脈中辨虛實,長沙之訣妙難忘。(仲景云: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大抵仲景脈法,論傷寒與雜病脈法異,故予嘗撰仲景三十六種脈法。)

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脈定知陽氣微。縈縈來如蛛絲細,卻是體中陰氣衰。脈如瀉漆之絕者,病人亡血更何疑。(仲景云: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血也。陽氣衰,千金云:作陰氣衰。)

陽結藹藹如車蓋,陰結循竿亦象之。(仲景云:藹藹如車蓋者,陽結也;累累如循竿者,陰結也。)陽盛則促來一止,陰盛則結緩而遲。(此謂促結二脈也。仲景云:脈來緩,時一止,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盛則結。)

縱橫逆順宜審察,殘賊災怪要須知。(仲景云: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又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殘賊,能為諸賊作病也。又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答曰: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謂災怪。)

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

白話文:

浮大、數動、滑的脈象屬於陽脈。如果是陰性疾病卻出現陽脈,表示病情好轉。沉、澀、弦、微弱的脈象屬於陰脈,如果是陽性疾病卻出現陰脈,表示病情危重。陰陽脈象交錯變化很難判斷,要仔細衡量輕重來分辨。輕按脈搏,感覺脈象浮在表面,表示病邪在表。

表證如果是實證,脈象浮而且有力;如果脈象只是浮但無力,表示表證是虛證,病人會自汗、怕風。重按脈搏,感覺脈象沉在裡面,表示病邪在裡。

裡證如果是實證,脈象沉而且有力;如果脈象沉而且無力、感覺大而虛,表示裡證是虛證,要仔細辨別。風邪導致脈象虛浮,寒邪導致脈象牢固而堅硬。水液停留在體內導致脈象沉潛。脈象跳動表示疼痛,脈象快數表示發熱。支飲病導致脈象急促而弦。脈象過於強烈或過於微弱都是不正常的。

如果榮衛之氣過於旺盛,脈象會表現得高而有力,這種相搏的脈象稱為「綱」。如果榮衛之氣衰弱,脈象會表現得怯懦而微弱,這種相搏的脈象稱為「損」。如果榮衛之氣平和,脈象會表現得和緩而遲慢,這種和緩遲慢的相搏脈象稱為「沉」。要從這九種脈象中分辨虛實,張仲景的脈法精妙無比,不能遺忘。

脈象若像羹湯上的油脂一樣漂浮,表示陽氣虛弱。脈象若像蜘蛛絲一樣細微,表示體內陰氣衰竭。脈象若像漆汁斷絕一樣,表示病人大量失血。陽氣鬱結,脈象像車蓋一樣浮散。陰氣鬱結,脈象像竹竿一樣細長。陽氣過盛,脈象會出現跳動而中止的現象,稱為「促脈」。陰氣過盛,脈象會出現緩慢而中止的現象,稱為「結脈」。

要仔細觀察脈象的縱橫、逆順變化,並了解殘賊、災怪的脈象。脈象平和表示病人內在沒有虛弱,如果病人身體沒有不適,而脈象卻出現病態,表示是將死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