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卷五 (4)
卷五 (4)
1. 第九十證·大便不利歌
大便堅硬或不通。柴胡承氣可收功。(大柴胡湯。大小承氣皆要藥也。)亦有不可攻擊者。歌在前篇里證中。(前篇里證歌有不可下者。)寒則溏熱則垢。可見陰陽虛實候。歲火不及大寒行。民病騖溏腸胃吼。(素問云。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騖溏者。鴨溏也。)
白話文:
【第九十證·大便不順暢的情況】
大便乾硬或無法順利排便。可用柴胡承氣方來治療,此方包括大柴胡湯和大小承氣湯,都是重要的治療藥物。
然而,也有情況下是不能使用攻下的治療方式,具體內容在前面篇章的裡證中已提及。
大便若是冷則呈現稀溏狀,熱則呈現黏稠,由此可看出人體陰陽虛實的狀態。
當年運的火氣不足,而寒氣盛行時,民眾易患拉肚子,腸胃會發出響聲。這是根據《黃帝內經》所述,若一年中的火氣不足,寒氣就會盛行,民眾常會有拉肚子的症狀,就像鴨子拉的糞便一樣稀軟。
2. 第九十一證·大便下利歌
傷寒下利多種數。要識陰陽勿差互。三陽利時身必熱。三陰但溫無熱具。(三陽下利,身熱。三陰下利,但溫而不熱。此其大概也。)合病自利葛根湯。或用黃芩無致誤。(仲景云:太陽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桂枝證醫反下之,利不止者,葛根黃芩黃連湯。)自利不渴屬太陰,少陰必渴腎虛故。(仲景云:自利不渴屬太陰,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又云: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故引水自救也。)外審證,內憑脈,內外並觀斯兩得。脈大由來卻是虛,脈滑而數有宿食。(脈經云:大則為虛。仲景云:滑而數者,有宿食也。)協熱而利臍下熱。(仲景云:太陽證,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未解者,桂枝人參湯。朱肱云:協熱利,臍下必熱也。)譫語而利燥屎結。(仲景云:下利而譫語者,為有燥屎也,屬承氣湯。)少陰心痛口燥煩,卻與利之斯要訣。(仲景云: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六經中惟少陰病難治,有補瀉之法,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第九十一證·大便下利歌】
在處理傷寒所導致的大便下利時,會有多種不同的情況,我們必須清楚辨別陰陽的差異,以免誤診。如果屬於三陽證候的下利,病人的身體一定會發熱;而三陰證候的下利,病人只會感覺溫熱,不會發燒。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原則。
對於太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病變所引起的自發性下利,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或者使用黃芩湯,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病患自發性下利但不感到口渴,這屬於太陰證候。
少陰證候的患者一定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腎臟虛弱的緣故。在診斷時,除了觀察病人的症狀,還需要透過脈象來輔助判斷。從脈象上,如果脈搏大,通常是虛證的表現;如果脈象滑且頻率快,可能是因為宿食的存在。
當出現熱利,即下利同時伴有腹部下方熱感,這可能是因為內部有熱邪。如果病人出現譫語且有下利,那可能是因為腸道中有乾燥的糞便堵塞,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
對於少陰證候的患者,如果出現心痛、口乾燥且煩躁,並且有下利,這是一個重要的診斷線索,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在六經病中,少陰證候是最難處理的,因為它既有可能需要補益,也可能需要清瀉,所以醫生在診斷時必須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