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傷寒百證歌》~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第八十七證·不得眠歌

傷寒何事不得眠。汗過胃中乾燥煩。(仲景云。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榮衛和則愈矣。)或因吐下虛煩致。(仲景云。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或因大熱語言顛。(陽毒熱病。

皆不得眠。)小便不利正發渴。心煩少氣苦孜煎。忽若水停心下滿。但與豬苓可保全。(仲景云。胃中乾燥。不得眠者。豬苓湯。)傷寒瘥後熱尚在。陰未復時陽使然。(病源云。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並。

所以陽獨盛。陰偏虛。雖復病後仍不得眠者。陰氣未復於本。故也。外臺有肘後烏梅湯。)

白話文:

【第八十七證·失眠歌】

這是講述什麼情況下會導致失眠。若是患了風寒,過度出汗,導致胃中乾燥,人會感到煩躁不安,無法入眠。(張仲景說:太陽經病發汗,如果汗出太多,胃中會乾燥,人會煩躁不安,無法入眠。這種情況下,病人想要喝水,應讓他少量地喝,等到營血和衛氣調和,病就會好了。)

或者,由於嘔吐、瀉痢後身體虛弱,加上煩悶,也會導致失眠。(張仲景說:發汗、嘔吐、瀉痢後,身體虛弱,加上煩悶,會導致失眠。嚴重的話,病人會在牀上翻來覆去,心裡焦躁不安,這時候應該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或者,因為體內熱氣過盛,言語失常,也會導致失眠。(熱毒疾病,都會讓人無法入眠。)

如果小便不通暢,口渴,心裡煩悶,氣短,這些都是苦惱的表現。如果體內積水,心臟下方有脹滿感,應該使用豬苓湯,可以確保病情得到控制。(張仲景說:胃中乾燥,無法入眠,應該使用豬苓湯。)

患了風寒病後,體內熱氣尚未消散,陰氣尚未恢復,這也是導致失眠的原因。(病因是:衛氣白天在陽經行走,夜晚在陰經行走。陰主夜,夜晚主睡眠,意思是陽氣盡了,陰氣盛了,眼睛就會閉上。現在熱氣未散,和其他陽氣一起,導致陽氣獨盛,陰氣偏虛。即使在病後,仍然無法入眠,是因為陰氣尚未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外臺祕要中有肘後烏梅湯的記載。)

2. 第八十八證·小便不利歌

胃中干則無小便。慎勿利之強使然。(病源云。傷寒發汗後,而汗出不止,津液少,胃中干,小腸有伏熱,故小便不通也。故不可強利之。)下焦有熱不通泄,量病浮沉用藥宣。(下焦有熱者,可宣導之也。)咳而有水青龍候。(仲景云。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項強無汗桂枝痊。(仲景云。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脹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大抵中濕發黃者,先利小便當使快。(大抵中濕發黃,先利小便使快。仲景云。中濕之為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仲景論風濕證云。若被下者,小便不利。又云。傷寒身色如金黃,如橘子色,小便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陽明汗多津液無,卻以小便利為戒。(仲景云。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複利其小便也。)陽若湊之陰分(去聲),虛,小便難出熱中居。(素問云。陰虛者,陽必湊之,陽入陰分,則膀胱熱,而小便難。)漏風不止桂加附。(仲景云。太陽病發汗,遂漏風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急,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陽明風中小柴胡。

白話文:

【第八十八證·小便不利歌】

如果胃部乾燥,就會導致無法小便,此時切記不可強行利尿。這是由於傷風感冒後大量出汗,體內津液流失,胃部乾燥,加上小腸有潛藏的熱氣,使得小便受阻。所以,不可強行利尿。

如果下焦有熱氣導致小便不暢,應當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調理。如果咳嗽伴有水聲,可能是小青龍湯的症狀。根據仲景的說法,如果傷寒未解,胸腔有積水,出現乾嘔、發熱和咳嗽等症狀,或者小便不暢、腹部脹滿,甚至呼吸困難,可以考慮使用小青龍湯。

如果頸部僵硬且無汗,桂枝湯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仲景說,服用桂枝湯後,即使已經採取了其他治療措施,但仍然感到頸部僵硬疼痛、發熱、無汗、腹部脹滿,以及小便不暢,可以嘗試使用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總的來說,對於溼熱引起的黃疸,首先應該利尿,使小便暢通。仲景認爲,溼熱的症狀之一是小便不暢,雖然大便順暢,但關鍵在於利尿。他還提到,風溼症患者如果接受不當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小便不暢。另外,對於傷寒患者,如果皮膚呈現出像金黃色或橘子色的黃疸,但小便通暢,腹部輕微脹滿的情況,可以使用茵陳蒿湯。

陽明病患者如果大量出汗導致津液不足,應特別注意避免進一步利尿。仲景指出,陽明病患者如果出汗過多並感到口渴,不能給予豬苓湯,因爲出汗多會導致胃部乾燥,而豬苓湯會進一步加劇小便的不利。

當陽氣過度進入陰分,導致陰虛時,小便會變得困難,且伴有體內熱氣。《素問》記載,陰虛的人,陽氣必然會向陰分聚集,這會導致膀胱過熱,從而造成小便困難。

對於持續漏汗不止的患者,可以嘗試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仲景提到,對於太陽病患者,在發汗後如果持續漏汗不止,畏風,小便困難,四肢緊繃,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湯。

對於陽明病中的風熱症狀,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

3. 第八十九證·小便自利歌

太陽下焦有熱秘,小腹必滿便不利,小便不利反自利,此是抵當血證諦。(大抵熱在下焦,小腹必脹滿,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有瘀血也。仲景云: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為血證,當下之,宜抵當丸。又云:太陽病身黃,其脈沉結,小腹堅,小便不利,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宜抵當湯。)陽明自汗小便結,忽若利時津液竭,屎雖堅硬不可攻,蜜兌用之斯要訣。(仲景云:陽明病,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內竭,屎雖堅不可攻之,宜用蜜兌導之,使通,或土瓜根,豬膽汁,皆可以導之也。)又問小便何故數?腎與膀胱虛熱作,虛則故令小便頻,熱則遲澀相擊搏。(虛中有熱,小便故難頻,並必遲澀也。)自汗不可服桂枝。(仲景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服桂枝,得之便厥作,甘草乾薑湯主之。)趺陽浮澀是脾約。(仲景云: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必硬,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胃中不和譫語時,調胃承氣宜斟酌。(仲景云:傷寒脈浮,自汗,小便數,若胃中不和,譫語者,少少與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第八十九證·小便自利歌]

在太陽下焦部位有熱邪導致的祕結,會造成小腹一定會感到脹滿,並且排便困難。如果小便本來排泄不暢,但突然變得順利,這可能是有瘀血的確切徵兆。(通常而言,熱邪在下焦時,小腹一定會感到脹滿,小便排泄會困難。然而,現在小便卻變得順利,這表明存在瘀血。張仲景指出,患有熱性病而小腹感到飽滿,本來小便應該排泄困難,但現在反而順利,這是血液問題的徵兆,需要使用抵當丸進行治療。他又說,太陽病患者皮膚呈黃色,脈搏沉結,小腹堅硬,小便排泄困難,這表明並無血液問題。但如果小便排泄順利,患者表現出如癲狂般的行為,這纔是血液問題的確切徵兆,應該使用抵當湯進行治療。)

對於陽明病患者,如果出現自汗和小便結滯的情況,一旦小便變得順利,身體的津液就會枯竭。即使大便堅硬,也不能輕易使用攻下的方法。使用蜂蜜兌水的方子是一個重要的訣竅。(張仲景指出,陽明病患者如果出現自汗,小便變得順利,這表明身體的津液已經內竭。即使大便堅硬,也不能輕易使用攻下的方法。應該使用蜂蜜兌水的方子,使其通暢。或者使用土瓜根、豬膽汁等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接著,我們來探討為何小便頻繁。這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弱,產生了熱邪。虛弱的情況使得小便頻繁,而熱邪則會造成排尿緩慢且阻塞。(虛弱和熱邪同時存在,使得小便排泄困難且頻繁,並且排尿過程緩慢且阻塞。)

對於自汗的患者,不可以服用桂枝。(張仲景指出,熱性病患者如果脈搏浮動,自汗,小便頻繁,心煩,微感寒冷,腳部抽筋緊繃,服用桂枝後可能會導致厥逆。應該使用甘草乾薑湯進行治療。)

跌陽脈浮動且澀,這表示脾臟受到約束。(張仲景指出,跌陽脈浮動表示胃氣強盛,而澀表示小便頻繁。浮動和澀的相互作用,會導致大便堅硬,脾臟受到約束。應該使用麻仁丸進行治療。)

如果胃部不和,出現譫語的情況,應該慎重考慮使用調胃承氣湯。(張仲景指出,熱性病患者如果脈搏浮動,自汗,小便頻繁,胃部不和,出現譫語,應該少量多次地給予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