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述義》~ 跋
跋
1. 跋
我茝庭先生向著傷寒論述義,既已大播於世,頃又有所發明,更譔補義,將附以行。(熙)庸劣又復何言!先生常誨(熙)輩曰:「讀醫經與他書異,若讀是經,當虛心平氣,就其至平至易處,研性命之理,使文義與治術,如吻合而符契也。然為之有本,必也博徵諸載籍,多驗諸疾病之實,會萃諸本經,優柔厭飫,浸潤涵泳,真積力久,始足以應變無窮焉。此之謂善讀者矣。
世或有穿鑿拘泥,固執偏見者;有膚淺浮疏,而無心得者;有徒騖論辨,而不察證治之要者;有專拘字訓,而不究微意之所在者,此皆不善讀之過也。世又有一種固陋之弊,其人本無學識,徒臆測懸揣,以為得經旨。倘有不合己意者,概謂之後人攙入,肆然刪改之,此直夏蟲疑冰,越犬吠雪之類耳。蓋據經以察病者,此其常矩,亦有由驗病而悟於經義者,此理不可不察焉。」
又曰:「讀書之法,務遵古人,古人之言既妥矣,固無須贅說,而亦且鬥博誇多,更生意見,左傅右會,渫渫眩矅,謂之無用之辨,吾不取也。」
又曰:「凡讀醫經,遇訓義有確據,則舉其一二而足矣,不必取於繁冗也。」
又曰:「訓詁雖似精,而其義不切於治者,未可也;訓詁雖得或不精,而施之於術,必有實效者,乃為得經意已。乃立說者,非通貫全經,則不可謂之盡理蘊;非該盡萬理,則不可謂之得經意。矧乃欲以變律常,及拘於常,而不通變者,皆不善讀之過也。」
此數言者,其皆講醫經之寶筏與?讀先生之書者,先了知此理,庶乎其可矣。蓋先生蚤承家學,最湛思於此經,凡義理之聚訟難決,及治術之同異得失,必徵之古人,驗之病者,考據精確,剖析明白,無一毫張門戶之私,無一言不益於實際。其闢從前之未逮,而發張子之微意者,奚俟(熙)輩之讚揚?(熙)也門下瑣材,進不能恢其道以裨於世,退未能淑其教以仁於人,仍不揣檮昧,特揭其所聞,以書於其後,亦庶幾學者有所向方云。
嘉永四年辛亥六月,筑前日葉元熙謹識。
白話文:
我,茝庭先生,先前對《傷寒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這部作品已經廣泛地在世上傳播。最近我又有了新的見解,因此編寫了補義,打算將它附在原作後面一同出版。我自認才疏學淺,又能說些什麼呢?先生常常教導我們:「閱讀醫學典籍和閱讀其他書籍不同。如果要讀這部經典,應該抱持著虛心和平靜的心態,從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地方去研究生命的道理,讓文字的含義和治療的技術能像吻合的拼圖一樣契合。然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從大量的文獻中廣泛蒐集資料,並從真實的疾病案例中得到許多驗證。
彙集各本經典,細嚼慢嚥,反覆咀嚼,深入理解,真正地積累知識和力量,才能應對無窮無盡的變化。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善於閱讀的人。但世界上有些人過度鑽牛角尖,拘泥於小節,堅持偏見;有人只是淺嘗輒止,無法深刻領悟;有人只會辯論,卻不注重臨牀治療的重點;有人專注於字詞的解釋,卻不探究深層意義。這些都是不善於閱讀的錯誤。世上還有一種狹隘的毛病,這種人原本沒有學問和見識,只憑自己的猜測和推測,認為自己理解了經典的精髓。如果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部分,一律認為是後人添加進去的,隨便地刪改。這就像夏天的蟲子懷疑冬天的冰,南國的狗吠叫北方的雪,實在荒唐可笑。根據經典來診斷疾病,這是常規的做法。但也有時候,通過診斷疾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經典的意義,這個道理不能忽視。再者,讀書的方法,一定要遵循古人的教導。古人說的話已經很恰當了,根本不需要多餘的解釋,也沒必要為了顯示學問豐富而多言。左牽右扯,喋喋不休,讓人眼花繚亂,這只能稱之為無用的爭辯,我並不認同。此外,讀醫學典籍時,遇到有確鑿根據的解釋,舉出一兩個例子就夠了,不需要太多繁複的內容。再者,即使訓詁似乎很精確,但如果與實際治療不符,那也是不行的。訓詁雖然可能不夠精確,但如果應用在治療上,必定會產生實際效果,那麼就可以說是理解了經典的意圖。只有全面理解和貫通整部經典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懂得其中道理的人。如果不全面理解各種道理,就不能說是真正理解了經典的意圖。如果只想改變常規,或者拘泥於常規而不懂得變通,都是不善於閱讀的錯誤。以上這些話,都像是學習醫學典籍的寶貴指南。讀先生的書的人,應該先了解這些道理,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先生早年繼承了家學,對這部經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於義理上的爭議和難以決斷的地方,以及治療技術上的異同和得失,他一定會參考古人的觀點,並從病患身上得到驗證。他的考據精確,分析透徹,沒有絲毫的私心,每一句話都對實際有幫助。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領域,揭示了張仲景的微言大義,無需我們這樣的後輩再加以贊揚。我只是一個平庸的學生,無法將先生的學問弘揚到社會,也無法將先生的教導用於幫助他人。但我還是冒昧地把我所聽到的東西整理出來,寫在這本書的後面,希望能給學者們一個方向。嘉永四年,辛亥年六月,筑前日葉元熙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