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濬

《傷寒瘟疫條辨》~ 卷六 (3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9)

1. 吐劑類

人參蘆,味苦,氣輕。以逆流水煎服五錢,(或入竹瀝。)湧出痰涎,虛人無損。(《千金方》燒鹽熟湯調服,以指探吐,凡病皆宜,亦無損也。)按:《內經》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湧之,木鬱奪之。越以瓜蒂、豆豉之苦,湧以赤小豆之酸,奪去上焦有形之物,而木得舒暢,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以吐發汗,人所不知也。訒庵曰:汗、吐、下、和治療之四法。仲景瓜蒂散、梔豉湯並是吐法。子和治病用吐尤多。丹溪治許白雲大吐二十餘日,小便不通,亦用吐法,甚至四君、四物以引吐。成法具在,今人惟知以和為上,汗下次之,而吐法絕置不用,遇邪在上焦當吐不吐,致結塞而成壞病,背棄古法,枉人性命,可痛也夫!

白話文:

吐劑類

人參蘆味苦,藥性平和。用逆流的沸水煎服五錢(或加入竹瀝),能引出痰涎,體質虛弱的人服用也不會受損。《千金方》記載用燒過的鹽水調服,用手指探吐,各種疾病都適用,也不會造成傷害。

《內經》說:病邪在上者,要把它引出來;病邪在高處者,要把它往上引;木氣鬱結者,要把它疏通。用瓜蒂、豆豉的苦味引導,用赤小豆的酸味向上引,去除上焦的病邪,使木氣得以舒暢,這就是天地之氣交合,萬物暢通的道理。

朱丹溪說:吐法本身就有發散的作用,可以通過吐法來達到發汗的效果,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

張訒庵說: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是治療疾病的四種方法。張仲景的瓜蒂散、梔豉湯都是吐法。孫子和常用吐法治病。朱丹溪曾治療許白雲,讓他連續嘔吐二十多天,即使小便不通,也用吐法治療,甚至用四君子湯、四物湯來引導嘔吐。這些方法都有記載,但現在的人只知道以調和為最佳療法,汗法、下法次之,卻完全不用吐法,遇到邪氣在上焦時,該吐不吐,導致邪氣阻塞,形成嚴重的疾病,放棄了古法,枉費了許多人的性命,實在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