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辨陰病陽病之大綱 (2)

回本書目錄

辨陰病陽病之大綱 (2)

1. 辨陰病陽病之大綱

易水師弟用黃耆、白朮、防風等藥治有汗傷寒,是誤認風傷衛為衛虛,故用實衛藥。不知風傷衛者,猶言風入衛耳。《經》云:「邪氣盛則實。」況本條內現有衛強二字,而竟犯實實之戒,亦千慮之一失耳。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於提綱中獨舉頭痛,而不言項強者,以明中風宥項不強之證。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寒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此辨桂枝證之似中風,有頭痛而項不強者,仍是枝湯主治。今有頭、項俱不強痛,更覺氣上衝咽喉,雖發熱汗出,桂枝證具,終非桂枝主治,又屬胸中有寒,常用瓜蒂散吐法。論中無痰字,此寒字即作痰字解。

白話文:

主題:區分陰病與陽病的總原則

易水師弟使用黃耆、白朮、防風等藥物治療有汗的傷寒,這是誤將風邪侵襲衛表當作衛氣虛弱,因此用補益衛氣的藥物。他不知道風傷衛的意思,其實是指風邪侵入衛表。《黃帝內經》說:「邪氣盛就是實證。」更何況條文中明確寫有「衛強」二字,卻違反了「實證再用補藥」的禁忌,這也是智者千慮中的一點失誤。

太陽病,若出現頭痛、發熱、出汗、怕風的症狀,應當用桂枝湯治療。

在此條文中特別提到頭痛,而不提項背僵硬,是要說明中風症中也有脖子不僵硬的證型。

若症狀類似桂枝湯證,但沒有頭痛、項背不僵硬,寸脈微微浮起,胸中感到悶塞,有寒氣向上衝擊咽喉導致呼吸困難,這是胸中有寒邪,應當用吐法治療,宜選用瓜蒂散。

這段內容是為了辨別看似桂枝湯證的中風症,即使有頭痛但脖子不僵硬,依然可用桂枝湯治療。但如果頭部和頸部都不痛不僵,反而更明顯感到氣上衝咽喉,即使有發熱、出汗等桂枝湯證的典型症狀,最終也不適宜用桂枝湯主治,而屬於胸中有寒邪,通常採用瓜蒂散的吐法。
文中沒有提到「痰」字,這裡的「寒」字可解讀為「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