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一 (1)
卷一 (1)
1. 脈論
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是以有五臟六腑,四肢十二經,三百六十五穴,以象五運六氣,四時十二月周天之度。陰陽變化,與天地同流。乖其氣,逆其理,則陰陽交錯,腑臟偏毗,脈行遲速,榮衛失度,百病從生。非脈無以探賾索隱。所謂脈者,乃天真之元氣,有生之精神。
白話文:
人是由天地之氣孕育而生,並受四季的影響而成長,因此擁有五臟六腑、四肢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這些都與五行運轉、六氣變化、四季十二月以及周天運行的規律相呼應。人體的陰陽變化,也與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相互影響。如果違反了人體的氣機運作法則,逆行了人體的自然規律,就會導致陰陽失衡,內臟功能失調,經脈運行異常,氣血運行失常,從而產生各種疾病。所以,想要探究疾病的根源,就必須依靠脈象。脈象是人體生命之氣的表現,是生命的精華所在。
精神去幹,脈理乃絕。故上古聖人,體性鑑形,剖別臟腑,詳辨經絡,會通內外,各著其情,氣穴所發,各有腧名。善診脈者,靜意視義,觀其變於冥冥之中,以神合神,悠然獨悟,口弗能言。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分部。視喘息,聽音聲,而知病所生。所謂陰陽者,至者為陽,謂隨呼而出也;去者為陰,謂隨吸而入也。
白話文:
當精神專注於某些事情時,脈絡就會斷絕。所以上古的聖人們,體察本性和形狀,剖析臟腑,詳細辨別經絡,使內外貫通,各個臟腑都按照其特性發揮作用,氣穴發出,各有穴位名稱。擅長診脈的人,靜心觀察,在冥冥之中觀察脈象的變化,用精神和精神相合,悠然自得,無法用語言表達。首先分別陰陽,審察清濁,然後瞭解各個部位的情況。觀察呼吸,聆聽聲音,就可以知道疾病的根源。所謂陰陽,陽是至氣,是指隨著呼氣外出;陰是去氣,是指隨著吸氣進入。
動者為陽,鼓擊躁急也;靜者為陰,來去沉沉默默也。數者為陽,謂一呼一吸六至也;遲者為陰,謂往來不滿三至也。於三部九候之內,察其脈形,有獨異者,謂獨大獨小,獨疾獨遲,獨不應四時者,乃受病之所也。
白話文:
動的是陽氣,像鼓擊一樣急促;靜的是陰氣,來回沉靜無聲。快的是陽氣,比如每分鐘脈搏六次;慢的是陰氣,比如每分鐘不到三次脈搏。在三部九候之內,觀察脈象,有獨特的,比如單獨的大或小,單獨的快或慢,單獨的不符合四時規律的,就是生病的位置。
2. 辨五臟六腑部位脈法
左手寸口脈,浮取之屬小腸為腑,沉取之屬心為臟,其經則手太陽、少陰。左手關上脈,浮取之屬膽為腑,沉取之屬肝為臟,其經則足少陽、厥陰。左手尺中脈,浮取之屬膀胱為腑,沉取之屬腎為臟,其經則足太陽、少陰。右手寸口脈,浮取之屬大腸為腑,沉取之屬肺為臟,其經則手太陰、陽明。
白話文:
左手寸口脈,浮取是屬於小腸腑,沉取是屬於心臟,其經絡是手太陽、少陰。 左手關上脈,浮取是屬於膽腑,沉取是屬於肝臟,其經絡是足少陽、厥陰。 左手尺中脈,浮取是屬於膀胱腑,沉取是屬於腎臟,其經絡是足太陽、少陰。 右手寸口脈,浮取是屬於大腸腑,沉取是屬於肺臟,其經絡是手太陰、陽明。
右手關上脈,浮取之屬胃為腑,沉取之屬脾為臟,其經則足太陰、陽明。右手尺中脈,浮取之屬三焦為腑,沉取之屬心包絡,又屬右腎,其經則手少陽、厥陰。
白話文:
右手關脈上方浮取,屬於胃腑,下方沉取,屬於脾臟,其經絡是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右手尺脈上方浮取,屬於三焦腑,下方沉取,屬於心包絡,又屬於右腎,其經絡是手少陽三焦經和厥陰肝經。
3. 辨人迎三部趺陽九候五臟六腑脈法
論曰:診脈之法,其要有三:一曰人迎,在結喉兩傍,取之應指而動,此部法天也。二曰三部,謂寸關尺也。於腕上側有骨稍高,曰高骨。先以中指按骨,謂之關,前指為寸部,後指為尺部。尺寸以分陰陽,陽降陰升,通度由關以出入,故謂之關,此部法人。三曰趺陽,在足面系鞋之所,按之應指而動者是也,此部法地。
白話文:
論述說:診脈的方法,主要有三個要點: 1.人迎:位於喉結兩旁,以手指按壓,脈搏應隨手指而動,此脈象應天氣而變化。 2.三部:是指寸、關、尺三部脈。 寸關尺脈取位,自手腕向肘側探三指,腕橫紋為關部,關前一指為寸部,關後一指為尺部。 由於尺脈偏陰而寸脈偏陽,關脈居間,氣血由此升降出入,故稱之為關。 3.趺陽:位於足背上,系鞋帶處,以手指按壓,脈搏應隨手指而動,此脈象應地氣而變化。
三者皆氣之出入要會,所以能決吉凶死生。凡三處大小遲速相應齊等,則為無病之人。故曰: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未知生死,以三者為決死生之要也。故人迎一盛病在太陽,謂陽極也。四盛以上為隔陽,謂無陰以收也。寸口一盛病在少陰,二盛病在太陰,三盛病在厥陰,厥有盡也。
白話文:
這三種脈象都是氣進出人體的重要關鍵,所以能判斷吉凶生死。凡是三部脈象的大小和頻率相應齊等,就是沒有病的人。所以說:人迎、趺陽三部脈象不協調,動脈和呼吸次數不一致,不滿五十次,生死未卜,以這三者來判斷生死很關鍵。所以人迎脈象強盛,疾病在太陽經,是指陽氣極盛。四次以上的強盛是隔陽,是指沒有陰氣收斂。寸口脈搏有一次強盛,疾病在少陰經,兩次強盛,疾病在太陰經,三次強盛,疾病在厥陰經,厥是沒有的意思。
四盛以上為關陰,謂無陽以系也。隔陽者,氣上而不能下,則吐逆;關陰則閉塞,大小便不通,皆死不治。九候者,謂三部之位,一位有三候。浮取之屬陽,沉取之屬陰,中得之為胃氣,故無胃氣則死。五臟之脈,輕手於皮膚得之者肺也,至肌得之者心也,至肉得之者脾也,至筋得之者肝也,至骨得之者腎也。五者輕重皆應,是謂五臟之氣全也。
白話文:
四盛以上為關陰:指身體虛弱,陽氣虛衰,陰氣盛極,閉阻陽氣,使陽氣無法運行。
隔陽者:指陽氣上升,不能下降。症狀是嘔吐、反胃。
關陰則閉塞:指陰氣閉塞,大小便不通,是死症,無法治癒。
九候者:指三部(上、中、下)的部位,每一部位有三個候。
浮取之屬陽:浮脈屬於陽性。
沉取之屬陰:沉脈屬於陰性。
中得之為胃氣:中候脈是胃氣。胃氣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沒有胃氣,就會死亡。
五臟之脈:五臟的脈搏。
輕手於皮膚得之者肺也:在皮膚上輕按,能摸到脈搏,是肺脈。
至肌得之者心也:在肌肉中摸到脈搏,是心脈。
至肉得之者脾也:在肌肉中摸到脈搏,是脾脈。
至筋得之者肝也:在筋脈中摸到脈搏,是肝脈。
至骨得之者腎也:在骨頭中摸到脈搏,是腎脈。
五者輕重皆應:五臟的脈搏輕重相應,表示五臟之氣充盈,健康。
又有推而外之在經絡,推而內之在血脈。凡診平人之脈,當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脈絡調和,可以見有餘不足之脈。一呼行三寸,一吸行三寸,呼吸行六寸而脈四至,呼吸之間又一至,此盛脈得天全者也。若過十息,脈應五十動,又須與氣相應。往來緩急,得中潤澤,如慢水流行源源者,此壽脈無疾也。
白話文:
中醫認為,脈搏還與經絡、血脈相通,推而廣之,在經絡,推而深入之,則在血脈。凡是診斷健康人的脈搏,應當在清晨,陰氣還沒有運行,陽氣還沒有散發,飲食還沒有進食,脈絡協調和順的時候,可以看出脈搏的盈虛。一呼氣行三寸,一吸氣行三寸,呼吸行六寸脈搏跳動四次,呼吸之間又跳動一次,這是得到天賦元氣充足的脈搏。如果超過十息,脈搏應跳動五十次,又應當與呼吸相應。往來緩急,得中滋潤,好象緩緩流水源源不斷,這是有壽命、沒有疾病的脈象。
若不滿五十動一止,此一臟之氣絕,四歲死,三十動一止三歲死,二十動以下一止,期以歲月死。若與形氣不相應,往來短促枯燥無首尾,此不壽之脈而多病。凡診病脈,則不拘晝夜,審脈所以察其由,則寒熱虛實見矣。凡脈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脈不病者生。
白話文:
- 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不滿五十次,那麼這臟腑的氣息已經絕滅了,人會在四歲時死亡。
- 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三十次,那麼人會在三歲時死亡。
- 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二十次或以下,那麼人會在出生後的幾年內死亡。
- 如果脈搏和形氣不相應,往來短促枯燥沒有頭尾,這是不會長壽的脈搏,而且多病。
- 凡是診斷疾病的脈搏,就不拘泥於晝夜,審察脈搏以便觀察它的來源,那麼寒熱虛實就可以看出來了。
- 凡是脈搏有病的人不生病,那麼人會死亡。
- 凡是人有病脈搏沒有病,那麼人會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