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貺

《全生指迷方》~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辨脈形及變化所主病證法

浮脈之狀,在皮膚輕手得之,重按則似有若無。王於秋,主肺,主風,主虛乏短氣。秋得之為順,春得之為賊邪,冬得之為虛邪,夏得之為實邪,又為微邪,其病不治自愈。純浮為感風,浮弦為虛勞,浮緊為風寒,浮芤為衄血,浮滑為風痰,浮洪為風氣壅滯,浮微為氣不足,浮緩為風虛,四肢不隨,浮澀為傷肺咯血、嗽血,浮遲為傷憊,浮弱為虛損,浮濡為氣血俱不足。又看見於何部位,以臟腑經絡推之,余皆仿此消息。

沉脈之狀,取於肌肉之下得之。主臟病,沉滯伏匿。在寸為心肺鬱伏,悲憂不樂。在關為肝脾不利,中滿善噫䐜脹。濕勝則腫滿溏泄,食不化,支膈,胠脅滿,善恐。在尺則為石水,腹腫硬,以指彈之殼殼然有聲,小便澀。沉緊為腸間積寒痛,沉澀結為五氣積聚成形,沉數或疾為骨蒸,沉滑為腎消、骨枯、善渴、小便數。純沉為腫重,足膝不利,不得履地,得之於陰濕之氣。

沉而微,五臟氣衰,骨痿不能起。

遲脈之狀,往來極遲,一息三至。為陰盛陽虛之候,若手足厥不回者死。五臟氣短,不能朝於氣口,肺腎俱衰也。《太素脈訣》作肺腎俱絕。陳無擇《三因方》云:遲者應動極緩,與人迎相應,則濕寒凝滯,與氣口相應,則虛冷沉積,為寒為痛。遲而澀為癥瘕咽酸。

數脈之狀,往來急數,一息六至。為陽盛陰微之候。寸脈見之為熱,為躁,為煩。左關為目赤頭痛煩滿,右關為口臭胃煩嘔逆。尺中見為小便黃赤,大便閉澀。與人迎相應為熱,與氣口相應或為瘡。

洪脈之狀,大而隱指。若大而散漫,是謂氣衰。大而浮,風客於衛,咳出青黃膿如彈丸大,若不出則傷肺。下利得脈大,利益甚。霍亂得之吉。又其脈主夏,屬心。

虛脈之狀,浮大無力,遲而且柔,又如蜘蛛絲。此陽氣衰少,陰氣獨居,為多汗亡陽,形氣蕭索,其人不壽。

散脈之狀,浮而無力,至數不齊,渙漫不收,更甚於虛,或來多去少,按之如無。此氣血俱虛,根本脫離之候。左寸軟散,為陽虛不斂。右寸見之,為氣耗汗出。肝脈軟散,色澤者,當病溢飲。脾脈得之,色不澤,當病足胻腫。尺脈見散,為精氣衰耗。又產婦得之生,孕婦得之死。

芤脈之狀,如浮而大,於指面之下,其形中斷,又如流水不相續,或如瀉漆之形,斷而倒收,又似弦而軟。(《太素脈訣》云:芤脈之狀,中空弦散。)主吐血,嘔血,衄血,男子失精,婦人胞漏,半產,血崩。又曰,其狀弦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弦芤相搏,此名為革,金刑木而傷肝也。

芤而滑,嘔吐,甚則亡血。芤而數,陽陷陰中,血妄行。芤而急,風冷入血,下血如豚肝,臍腹痛,死不治。芤而弦,因失血致勞傷。芤而微或散,久成血枯。

白話文:

辨脈形及變化所主病證法

浮脈摸起來輕盈,只在皮膚表面即可觸及,用力按壓則似有似無。秋天得此脈象,主肺、主風,也主虛弱、氣短。秋季得此脈為順應,春季得此脈為外邪入侵,冬季得此脈為虛邪,夏季得此脈為實邪,也為微弱的邪氣,此種病症常不治自愈。單純浮脈為感受風邪,浮而弦細的脈象為虛勞,浮而緊的脈象為風寒,浮而空大的脈象為鼻出血,浮而滑利的脈象為風痰,浮而洪大的脈象為風氣壅滯,浮而微弱的脈象為氣不足,浮而緩慢的脈象為風虛,四肢不靈活,浮而澀滯的脈象為肺傷咯血或吐血,浮而遲緩的脈象為體力衰竭,浮而無力的脈象為身體虛損,浮而濡弱的脈象為氣血皆不足。此外,還要觀察脈象出現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再根據臟腑經絡推斷病情,其他脈象的診斷方法也以此類推。

沉脈需深入肌肉之下才能觸及。主臟腑病變,症狀深藏難顯。寸口脈沉則為心肺鬱結,表現為悲傷憂鬱。關脈沉則為肝脾失調,症狀為胸腹脹滿、噯氣、脹痛。若濕邪盛則出現腹部腫脹、大便溏泄、消化不良、胸膈滿悶、脅肋脹痛,且容易恐懼。尺脈沉則為水腫,腹部腫脹堅硬,用手指彈之有如擊鼓聲,小便不利。沉而緊的脈象為腸道積寒疼痛,沉而澀滯凝結的脈象為五臟積聚成形,沉而脈數或脈搏急促的脈象為骨蒸,沉而滑利的脈象為腎虛、骨質疏鬆、口渴、小便頻繁。單純沉脈則為身體沉重、足膝無力、不能行走,多由陰濕之氣所致。

沉而微弱的脈象,則表示五臟氣虛衰弱,骨骼痿弱,不能站立。

遲脈表現為脈搏來去極慢,一分鐘三次左右。這是陰盛陽虛的徵兆,若手足厥冷不能恢復,則預示死亡。五臟氣虛,不能到達脈搏的部位,肺腎俱衰。 《太素脈訣》稱之為肺腎俱絕。陳無擇《三因方》中說:遲脈指脈搏跳動極為緩慢,若與人迎脈相應,則為濕寒凝滯;若與氣口脈相應,則為虛冷積聚,主寒痛。遲而澀滯的脈象則為癥瘕,伴隨咽喉酸痛。

數脈表現為脈搏來去急促,一分鐘六次左右。這是陽盛陰虛的徵兆。寸口脈出現數脈,則為發熱、煩躁不安。左關脈出現數脈,則為目赤頭痛、煩悶脹滿。右關脈出現數脈,則為口臭、胃部煩悶、嘔逆。尺脈出現數脈,則為小便黃赤、大便不通。數脈若與人迎脈相應,則為發熱;若與氣口脈相應,則可能為瘡瘍。

洪脈表現為脈搏大而有力,充滿指間。若脈搏大而散漫,則表示氣虛。脈搏大而浮,則為風邪侵犯衛氣,咳嗽咳出青黃色的膿痰,如彈丸大小,若不排出則傷肺。下痢伴有洪脈,則病情會加重。霍亂伴有洪脈,預後較好。洪脈還主夏季,屬心。

虛脈表現為脈搏浮大而無力,遲緩而柔軟,如同蜘蛛絲。這是陽氣衰少,陰氣獨盛的表現,常見多汗、陽氣不足、形體消瘦,此類病人壽命不長。

散脈表現為脈搏浮而無力,脈搏來去次數不規則,渙散無收,比虛脈更嚴重,有時來脈多去脈少,按壓時則似無脈象。這是氣血俱虛,臟腑功能衰敗的徵兆。左寸脈散,為陽氣虛弱不能收斂。右寸脈散,為氣耗傷、汗出。肝脈散而色澤不佳,則為溢飲。脾脈散而色澤不佳,則為足部腫脹。尺脈散,為精氣衰耗。產婦得此脈則順利生產,孕婦得此脈則有生命危險。

芤脈表現為脈搏浮大,但按壓時感覺脈象中間中空,如同流水不連續,或如瀉下的油漆,斷續且下陷,或似弦脈而柔軟。《太素脈訣》說:芤脈的形狀,中間空虛而分散。此脈主吐血、嘔血、鼻出血、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斷、胎漏、產後出血。又說,芤脈形狀弦大,弦則為減弱,大則為芤,弦與芤相搏,稱為革脈,這是金克木而傷肝。

芤脈而滑利,則為嘔吐,嚴重則亡血。芤脈而數,則為陽氣下陷,陰氣上盛,血液妄行。芤脈而急促,則為風寒入血,下血如豬肝,伴隨臍腹疼痛,難以治愈。芤脈而弦,則為失血導致勞傷。芤脈而微弱或散漫,久之則血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