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貺

《全生指迷方》~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德彌大者,常存乎好生之心;志彌廣者,每切於立言為教。在上世則有伊尹,逮後漢乃見張機;祖述神農之經,發明黃帝之道。雖然術至通神之妙,在乎知慮以為先;藥至起生之功,必因精而能後效。天無棄物,非人莫知所能;人有常心,非道莫知所適。凝神自悟,觸理皆分,故能贊益天機,悉體陰陽之變,深窮造化,博極生死之源,候色驗形,自契一時之理,刳腸剖臆,難傳後代之精。至於湯液除疴,砭石起死,必當研窮性味,斟酌淺深。

治理在於君臣,協攻資乎佐使。方書之行,其來尚矣。有人猶不能刻意研求,專心致志,攖邪抱病,則束手無能,制療處方,則委身紕繆,余竊悲之。於是採古人之緒餘,分病證之門類,別其疑似,定其指歸,陰陽既明,虛實可考。若能按圖求治,足以解惑指迷,雖未起死回生,庶幾扶危拯困,故號曰「全生指迷」,以崇大倫之道焉。

考城王貺子亨序

白話文:

自序

心中懷抱著濟世救人的大愛,才能廣泛地立言教化。古代有伊尹,到後漢則有張仲景,他們都繼承神農的醫經,闡發黃帝的醫道。雖然醫術能達到神奇的境界,但都必須以智慧和思考為前提;藥物雖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也必須精益求精才能見效。天地間沒有被拋棄之物,只是人們不知道它們的用途;人皆有本心,只是不知道該如何遵循大道。專注思考,就能頓悟,觸類旁通,就能明辨事理,因此才能輔助天地之機,體會陰陽變化,深入探究造化的奧秘,廣泛研究生死之源,觀察面色形體,領悟一時之理。但深入的醫理,卻難以完整地傳授給後代。至於湯劑、針灸治療疾病,砭石治療危症,都必須深入研究藥物的特性和功效,仔細斟酌用藥的輕重緩急。

治療疾病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藥方的運用,歷史悠久。然而,仍然有人不能用心研習,專注學習,遇到疾病就束手無策,開方治療就馬虎敷衍,我對此感到十分悲痛。因此,我收集古代醫家的遺緒,將疾病的症狀分類,區別其相似和不同之處,明確其治療方向,使陰陽虛實辨證明確。如果能按照書中的方法治療,就能解惑指迷,即使不能起死回生,也能夠救危扶困,所以將此書命名為「全生指迷」,以推崇醫者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