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後篇》~ 卷四 (17)
卷四 (17)
1. 太陽合陽明方
膚,乃是燖豬刮下黑皮。《禮運》疏云,革,膚內厚皮;膚,革外薄皮。語云膚淺,義取諸此。
按:白粉,乃白米粉也,其鉛粉亦名曰粉,又名定粉,又名胡粉,主治積聚、疳、利,與白米粉不同。
甘草湯,即甘草一味
桔梗湯
甘草,桔梗,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原文
苦酒湯,藥即方見。
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原文
半夏湯,藥即方見。
半夏散,藥即方見。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原文
或問:六經傷寒,皆不言咽痛,惟少陰篇中有咽痛、咽傷之症,何也?夫少陰咽痛,乃經絡所繫。蓋少陰之脈,上貫肝膈,入肺循喉嚨,系舌本,故有咽傷痛之患。《內經》曰: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乾及痛,此經脈所繫,邪氣循行而致然也。
白通湯
蔥白(四莖),乾薑,附子(一枚)
白通加豬膽汁湯,藥即方見。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原文,下同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按:少陰屬腎,水藏也,得天地閉藏之令,主禁固二便。客寒居之,則痛而失其體,不能制水,故下利。蔥白之辛,所以通陽氣;薑、附之辛,所以散陰寒,故即蔥白而名之曰白通。
或謂:白通湯及白通加豬膽湯,真武湯與通脈四逆湯,皆為少陰下利而設,除用薑、附相同,其餘之藥,俱各殊異,何也?曰病殊則藥異,少陰下利,寒氣已甚,非姜不能治,此下利之理無殊,至兼有之症不一,則用藥當各從其宜。如白通湯用薑、附以散寒止利,則加蔥白以通調陽氣。
若利而乾嘔煩者,寒氣太甚,內為格拒,而薑、附非煩者之所宜,必嘔而不納,故加人尿、豬膽汁,候溫冷而服之。以人尿、豬膽汁皆鹹苦性寒之物,自納而不阻,至其所則冷體皆消,熱性便發。又真武湯治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為有水氣,故多或為之症。夫水氣者,則寒濕也,腎主之,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蓄為水氣。
腹痛,寒濕內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濕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濕甚而水穀不能別也。經曰:脾惡濕,甘先入脾,茯苓、白朮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濕所勝,平以辛熱;濕淫所勝,佐以酸辛,故用附子、芍藥、生薑之酸,辛以溫經散濕。太陽篇中小青龍湯症,亦為有水氣,故多或為之症。
如真武湯者,不殊此理也。通脈四逆治少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者,為裡寒。身熱惡寒,而面色赤為外熱。此陰甚於內,格陽於外,不相通,與通脈四逆湯以散陰通陽,其或為之症,依法加減而治之。已主四症,俱云下利,而兼有或為之症不一,是以用藥大同而小異也。
白話文:
太陽合陽明方
皮膚,指的是像屠宰豬隻時刮下來的黑色外皮。《禮運》疏文中說,革是皮膚內層較厚的皮;膚則是革外層較薄的皮。俗語說「膚淺」,意思就來自於此。
白粉,指的是白米粉,而鉛粉也稱為粉,又名定粉、胡粉,用於治療積聚、疳積、腹瀉,與白米粉不同。
甘草湯,只用甘草一味。
桔梗湯:甘草、桔梗、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
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咽喉疼痛的,可以用甘草湯;若未痊癒,則用桔梗湯。
苦酒湯,藥方已在前面列出。
少陰病,咽喉生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用苦酒湯治療。
半夏湯、半夏散,藥方已在前面列出。
少陰病,咽喉疼痛,用半夏散或半夏湯治療。
有人問:六經傷寒的論述中,都沒有提到咽喉痛,為何只有少陰病篇提到咽喉痛、咽喉受傷的症狀呢?這是因為少陰病的咽喉痛,與經絡的循行有關。少陰經脈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部,沿著喉嚨向下,連接著舌根,所以會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內經》中說:所引起的疾病,例如咽喉腫痛、氣喘、咽喉乾燥以及疼痛,都是因為經脈循行受阻,邪氣循行所致。
白通湯:蔥白(四莖)、乾薑、附子(一枚)。
白通加豬膽汁湯,藥方已在前面列出。
少陰病,腹瀉,用白通湯治療。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的,用白通湯。如果腹瀉不止,出現手腳厥冷、脈象消失、乾嘔煩躁的症狀,則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服用此湯後,脈象突然有力者死亡,脈象微弱但能持續者則能活下來。
少陰屬腎,腎主水,遵循天地閉藏的規律,負責控制大小便。如果寒邪入侵,就會導致疼痛並且失去其功能,無法控制水分,因此腹瀉。蔥白的辛味,可以通達陽氣;薑、附子的辛味,可以散寒邪,因此以蔥白命名為白通湯。
有人問: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和通脈四逆湯,都是用於治療少陰病腹瀉的,除了都使用生薑和附子,其他藥物都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疾病不同,用藥也就不同。少陰病腹瀉,寒邪已經很重,非生薑不可治,治療腹瀉的道理並無不同,只是伴隨的症狀不同,用藥就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例如白通湯用生薑、附子來散寒止瀉,再加入蔥白來通調陽氣。
如果腹瀉伴有乾嘔煩躁的症狀,寒邪太重,內部出現阻礙,而生薑和附子並不適合煩躁的病人,因為病人會嘔吐而不願進食,所以加入人尿和豬膽汁,根據溫冷情況服用。人尿和豬膽汁都是鹹苦寒涼之物,可以順利進入體內而不受阻礙,到達病灶後,寒邪就會消散,陽氣就會發散。真武湯用於治療少陰病二三日未癒,到了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發性腹瀉,這是因為有水氣。水氣,就是寒濕,腎臟主管水液,腎臟病變不能控制水液,水飲停積就形成了水氣。
腹痛,是寒濕內盛;四肢沉重疼痛,是寒濕外盛;小便不利,自發性腹瀉,是濕邪過盛,水谷不能區分。經書上說:脾臟厭惡濕邪,甘味先入脾臟,茯苓、白朮的甘味可以益脾利水,寒濕邪盛,則用辛溫之品;濕邪盛,則輔以酸辛之品,所以用附子、芍藥、生薑的酸辛來溫經散濕。太陽篇中的小青龍湯症狀,也屬於有水氣,所以有很多相似之處。
真武湯的治療原理,與此相同。通脈四逆湯用於治療少陰病腹瀉,飲食減少,裡寒外熱,手腳厥冷,脈象微弱將要死亡,這是裡寒。身體發熱惡寒,面容紅赤是外熱。這是裡寒甚於內,阻礙陽氣於外,不相通,所以用通脈四逆湯來散寒通陽,其症狀,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治療。以上四種疾病,都提到腹瀉,但伴隨的症狀不盡相同,所以用藥大體相同,但又略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