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後篇》~ 卷一 (4)
卷一 (4)
1. 春溫上篇諸方
《傷寒論》共三百九十七法,前四卷已載明三百六十七法,茲篇得三法。
解肌法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
葛根柴胡湯
葛根蔥白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附方
人參敗毒散
參蘇飲
海藏大羌活湯
解肌後,病不去,反惡寒者,虛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脈細身倦者方可服。解肌後,身疼痛,脈沉者。
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
解肌後,汗出過多,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湯
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解肌後,煩渴脈洪大。
白虎加人參湯
解肌後,腹脹滿。
厚朴生薑人參湯
解肌後,不惡寒但惡熱者。
調胃承氣湯
解肌後,惡熱無下症。
知母石膏湯
解肌後,脈微數,小便不利,微熱煩渴。
五苓散
解肌後,胃干,煩不得眠,欲飲水,少少與之。
吐法
瓜蒂散
梔豉湯傷寒內著有專論。
清熱諸方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蒼朮湯
白虎加桂枝湯
玄參升麻湯
升麻梔子湯
竹葉石膏湯
竹葉湯
和解諸方
小柴胡湯
小柴胡加桂枝湯
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瓜蔞湯
小柴胡去人參加五味子湯
小柴胡加芒硝湯
疏風諸方
荊芥散
獨活湯
金匱風引湯
續命湯減麻黃附子
分利諸方
五苓散脈浮而大是表,其人發渴,小便赤,卻當下用此。
豬苓湯汗多者不可與。陽明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與之。
天水散
辰砂天水散分利兼清鎮。
牡蠣澤瀉散治腰以下有水氣。
開結諸方
三物小陷胸湯
三物白散
下法
大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大柴胡湯脈浮大是表,其人心下痞,卻當下,若煩渴,燥熱,小便赤色,噦嘔不止,心下微煩者,俱當兩解。
下後脈促,胸滿。
桂枝去芍藥湯
若微寒。
去芍藥加附子湯
誤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
梔子乾薑湯三湯取其溫以散表。
下後利不止,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湯取其涼以解表。
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未欲解者。
梔豉湯
下後心煩腹痛,臥起不安者。
梔子厚朴湯取其吐以撤邪。
下後心中懊惱而煩,有燥屎者。
大承氣湯取其仍從下解。
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利,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
麻黃升麻湯取其解錯雜之邪。
下後傷血,脈澀。
葶藶苦酒湯取其壯陰。大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使陰氣弱。其人亡血,病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陰陽既虛,氣血俱弱,故其熱不可止息。
葶藶梔子湯二方取其酸苦湧泄以助陰。
解毒諸方
黃連解毒湯
黃連湯
黃連阿膠湯
黃連瀉心湯
黃連龍骨湯
黃連犀角湯
黃連橘皮湯
黑膏
養血生津
酸棗仁湯
芍藥甘草湯
阿膠散
大青龍湯
炙甘草湯
五味子湯
補中
黃耆建中湯
小建中湯
理中湯
溫中湯
治中湯
涼血滋陰
犀角地黃湯
搐鼻出水
瓜蒂散
刺鼻出血
白話文:
標題:[春季發熱疾病治療方案]
內容:《傷寒論》共有397種治療方法,前四卷已明確記載了367種方法,本篇章介紹剩餘的三種方法。
解除肌肉緊張法
- 桂枝湯
- 桂枝加葛根湯
- 升麻葛根湯
- 葛根柴胡湯
- 葛根蔥白湯
- 葛根黃連黃芩湯
附帶方案
- 人參敗毒散
- 參蘇飲
- 海藏大羌活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反而怕冷,這表示身體虛弱。
服用芍藥甘草附子湯,脈細且疲倦時可使用。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身體疼痛,脈象沉穩,
使用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出汗過多,心跳加速想要按摩,
使用桂枝甘草湯。
肚臍下方跳動,想要防止奔豚(中醫名詞,指心悸或腹痛),
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煩渴且脈象洪大,
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腹部脹滿,
使用厚朴生薑人參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不畏寒只畏熱,
使用調胃承氣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畏熱無下症,
使用知母石膏湯。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脈微數,小便不暢,輕微發熱煩渴,
使用五苓散。
解除肌肉緊張後,如果胃部乾燥,煩躁無法入睡,想喝水,可以少量給予。
催吐法
- 瓜蒂散
- 梔豉湯
清熱各種方案
- 白虎湯
- 白虎加人參湯
- 白虎加蒼朮湯
- 白虎加桂枝湯
- 玄參升麻湯
- 升麻梔子湯
- 竹葉石膏湯
- 竹葉湯
調和各種方案
- 小柴胡湯
- 小柴胡加桂枝湯
- 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瓜蔞湯
- 小柴胡去人參加五味子湯
- 小柴胡加芒硝湯
疏散風邪各種方案
- 荊芥散
- 獨活湯
- 金匱風引湯
- 續命湯減麻黃附子
利尿各種方案
- 五苓散
- 豬苓湯
- 天水散
- 辰砂天水散
- 牡蠣澤瀉散
開結各種方案
- 三物小陷胸湯
- 三物白散
下法
- 大承氣湯
- 調胃承氣湯
- 大柴胡湯
下藥後脈搏急促,胸部滿悶,
使用桂枝去芍藥湯。
如果略微寒冷,
使用去芍藥加附子湯。
誤用丸藥下藥,體溫未降,輕微煩躁,
使用梔子乾薑湯。
下藥後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表證未解,喘息並大量出汗,
使用葛根黃連黃芩湯。
下藥後體溫未降,心臟區域有痛感,尚未緩解,
使用梔豉湯。
下藥後心煩腹痛,臥起不安,
使用梔子厚朴湯。
下藥後心中煩惱且煩躁,有燥屎,
使用大承氣湯。
下藥後脈搏緩慢且遲滯,手腳冰涼,腹瀉,脈搏微弱,喉嚨不適,吐膿血,腹瀉不止,治療難度大,
使用麻黃升麻湯。
下藥後損傷血液,脈象澀,
使用葶藶苦酒湯。
大量出汗,使陽氣微弱;再加大劑量下藥,使陰氣衰弱。病人失血,惡寒,隨後發熱,持續不斷,陰陽兩虛,氣血皆弱,因此熱度不能停止。
使用葶藶梔子湯。
解毒各種方案
- 黃連解毒湯
- 黃連湯
- 黃連阿膠湯
- 黃連瀉心湯
- 黃連龍骨湯
- 黃連犀角湯
- 黃連橘皮湯
- 黑膏
養血生津
- 酸棗仁湯
- 芍藥甘草湯
- 阿膠散
- 大青龍湯
- 炙甘草湯
- 五味子湯
補中
- 黃芪建中湯
- 小建中湯
- 理中湯
- 溫中湯
- 治中湯
涼血滋陰
- 犀角地黃湯
鼻腔抽吸法
- 瓜蒂散
鼻腔刺血法
- 幹慄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