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少陰經後篇

熱邪傳入少陰,逼迫津水,注為自利,質清而無渣滓相雜,色青而無黃赤相間,可見陽邪暴虐之極,反與陰邪無異。但陽邪傳自上焦,其人心下必痛,口必乾燥;設系陰邪,必心下滿而不痛,口中和而不燥。必無此枯槁之象,故宜急下;以救其陰也。

(18)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原文

六七日腹脹不大便,則胃土過實,腎水不足以上供,有立盡之勢,又非少陰負膚陽反為順候之比,此時下之已遲,安得不急!

(19)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此條叔和編入厥陰,今移附少陰。

少陰水也,趺陽土也。諸病惡土剋水,而傷寒少陰見證,惟恐土不能制水,其水反得以泛溢。水一泛溢,則嘔吐下利,無所不至,究令中州土敗,而真陽外越,神丹莫救矣。故予其權於土,則平成可幾;予其權於水,則昬墊立至,此脈法中消悉病情之奧旨也。

按:少陰水藏也,水居北方,原自坎止,惟挾外邪而動,則波翻浪湧,橫流逆射,無所不到,為嘔,為咳,為下利,為四肢沉重。仲景不顧外邪,惟以真武一法,坐鎮北方之水,水不橫溢,則諸證自止,而人之命根,賴以攸固。命根者何?即父母構精時,一點真陽伏藏於腎水之中者是也。

水中火發,所以其證雖陰,其人反煩躁、多汗而似陽。仲景每用乾薑、附子、白通之法,以收攝其陽,初不慮夫外感。蓋陽出則腠理大開,外感先出。所以一回陽,而了無余義也。若用寒涼以助水,則真陽不返,而命根斯斷矣。

其有腎水衰薄,邪入不能橫溢,轉而內挾真陽,蘊祟為患,外顯心煩、舌燥、咽痛、不眠等證,即不敢擅用汗下諸法,以重傷其陰,但用黃連阿膠湯、苦酒湯、豬苓湯、豬膚湯、四逆散之類,以分解其熱,而潤澤其枯。於中雖有急下三證,反無當下一證,所以前方俱用重劑潤下,一日三服,始勝其任。

設熱邪不能盡解,傳入厥陰,則熱深者,其厥亦深;而咽痛者,轉為喉痹;嘔咳者,轉吐癰膿;下利者,轉便膿血;甚者發熱厥逆,躁不得臥,仍是腎氣先絕而死也。必識此意,然後知仲景溫經散邪之法與清熱潤燥之法,微細直折,與九轉還丹不異。後人窺見一班者,遇陰邪便亟溫,遇陽邪便亟下,其鹵莽滅裂,尚不可勝言,況於聾瞶之輩乎!茲分前後二篇,暢發其義,有知我者,諒不以為僭也。

白話文:

少陰經後篇

少陰經受熱邪入侵,逼迫津液,導致自利(腹瀉),大便清稀,沒有渣滓,顏色青白,沒有黃赤,顯示陽邪非常猛烈,反而與陰邪相似。但陽邪由上焦傳下,患者心下必痛,口乾;如果是陰邪,則心下滿而不痛,口不乾。陰邪不會有這種枯槁的症狀,因此應該緊急使用下瀉的方法,以拯救陰氣。

少陰病五六七日,腹部脹滿,沒有大便的,要緊急使用下瀉的方法,宜用大承氣湯。五六七日腹部脹滿,不大便,是因為胃土過盛,腎水不足以供給,危在旦夕,這與少陰病症輕微的情況不同,此時下瀉已經晚了,怎麼能不緊急處理!

少陰病症伴隨趺陽(足陽明胃經)的症狀是正常的。這條原文叔和先生編入厥陰經,現在移到少陰經。

少陰屬水,趺陽屬土。許多疾病都是因土克水而發病,但傷寒少陰的證候,卻擔心土不能制水,反而使水泛濫。水一泛濫,就會嘔吐腹瀉,什麼病症都可能發生,最終導致脾胃受損,真陽外泄,即使是最好的藥物也救不了。因此,要給予脾胃(土)力量,則病情就能好轉;如果給予水更多力量,病情就會迅速惡化,這就是脈法中精妙之處。

少陰是藏水的部位,水居北方,本應安靜,但外邪入侵使其波動,就會出現嘔吐、咳嗽、腹瀉、四肢沉重等症狀。張仲景不考慮外邪,只用真武湯來調理北方之水,水不再泛濫,這些症狀自然就會停止,人的生命根本得以保障。什麼是生命根本呢?就是父母結合精氣時,一點真陽藏於腎水中。

腎水中的火氣發作,所以雖然症狀是陰性的,但患者反而煩躁、多汗,像是陽性的症狀。張仲景常用乾薑、附子、白通草等溫陽藥物,以收斂陽氣,一開始並不考慮外感。因為陽氣外泄,則肌膚腠理開合,外感之邪先從體表排出。所以只要回陽,就沒有其他問題了。如果用寒涼藥物助水,則真陽不能回歸,生命就會終止。

如果腎水虛弱,邪氣入侵不能泛濫,反而內挾真陽,蘊積成病,外在表現為心煩、舌燥、咽痛、失眠等症狀,就不能輕易使用發汗、下瀉的方法,以免加重陰虛,而要用黃連阿膠湯、苦酒湯、豬苓湯、豬膚湯、四逆散等藥物,以清熱滋陰。雖然其中有緊急使用下瀉的三種證候,但沒有當下就需要下瀉的證候,所以前面的方劑都用較大劑量的潤下藥,一日三次服用,才能奏效。

如果熱邪不能完全消除,傳入厥陰經,則熱邪越深,厥逆越重;咽痛則轉為喉痹;嘔咳則轉為吐膿;腹瀉則轉為便血;嚴重者則發熱厥逆,煩躁不安,睡不着覺,最終是腎氣先衰竭而死。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才能理解張仲景溫經散邪法和清熱潤燥法的微妙之處,它就像煉丹的九轉還丹一樣精妙。後人只看到表面,遇到陰邪就急於溫補,遇到陽邪就急於下瀉,他們的做法粗糙,錯誤百出,更不用說那些不明就裡的人了!我把這篇文章分為前後兩篇,闡述其道理,了解我的人,應該不會認為我僭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