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四 (4)
卷四 (4)
1. 少陰經前篇
(11)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原文
吐利厥冷,而至於煩躁欲死,腎中之陰氣上逆,將成危候,故用吳茱萸以下其逆氣,而用人參、薑、棗以厚土,則陰氣不復上干,此之溫經兼用溫中矣。
(12)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原文
下利無陽證者,純陰之象,恐陰盛而隔絕其陽,故用白通湯以通其陽,而消其陰也。
(13)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原文
與白通湯反至厥逆、無脈、乾嘔而煩,此非藥之不勝病也,以無嚮導之力,宜其不入耳。故復加人尿、豬膽汁之陰,以引陽藥深入。然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亦危矣哉!故上條才見下利,早用白通,圖功於未著,真良法也。
(14)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原文
陰寒內持,濕勝而水不行,因而內滲外薄,甚至水穀不分,或咳或利,泛溢無所不之,非賴真武坐鎮北方之水,寧有底哉!太陽篇中,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陽者,用真武湯之法,已表明之矣。茲少陰之水濕上逆,仍用真武一法以鎮攝之。可見太陽膀胱與少陰腎,一藏一府,同居北方寒水之位。
府邪為陽邪,藉用麻、桂為青龍;藏邪為陰邪,藉用附子為真武。得此二湯,以滌痰導水,消陰攝陽,其神功妙濟,真有不可思議者矣。
(15)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原文
下利裡寒,種種危殆,其外反熱,其面反赤,其身反不惡寒,而手足厥逆,脈微欲絕,明系群陰隔陽於外,不能內返也。故仿白通之法,加蔥入四逆湯中,以入陰迎陽,而復其脈也。前條云脈暴出者死,此條云脈即出者愈,其辨最細。蓋暴出則脈已離根,即出則陽已返舍,由其外反發熱,反不惡寒,真陽尚在軀殼。
然必通其脈而脈即出,始為休徵,設脈出艱遲,其陽已隨熱勢外散,又主死矣。
(16)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原文
外邪入少陰,宜與腎氣兩相搏擊,乃脈見沉而不鼓,即《內經》所謂腎脈獨沉之義,其人陽氣衰微可知,故當急溫之,以助其陽也。
(17)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下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原文
飲食入口即吐,猶曰胃中不能納穀也。若不飲食之時,復欲吐而不能吐,明系陰邪上逆矣。此等處必加細察,若始得之,便手足寒,而脈弦遲,即非傳經熱邪,其為陰邪上逆無疑,當從事乎溫經之法也。若胸中實者,是為陽邪在胸,而不在腹,即不可用下,而當吐以提之也。
白話文:
少陰經前篇
(11) 少陰病症,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想要死的感覺,用吳茱萸湯治療。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甚至煩躁想死,這是腎臟陰氣逆上,將要危及生命的情況,所以用吳茱萸湯來抑制逆上的陰氣,同時用人參、生薑、大棗來滋補脾胃,這樣陰氣就不會繼續逆上侵犯,這是溫經和溫補中焦的治療方法。
(12) 少陰病症,腹瀉,用白通湯治療。這是腹瀉沒有陽氣衰竭症狀的純陰虛症,擔心陰氣過盛阻隔陽氣,所以用白通湯來疏通陽氣,消除陰寒。
(13) 少陰病症,腹瀉,脈象微弱,用白通湯。如果腹瀉不止,出現手腳冰冷、脈象消失、乾嘔煩躁,就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服用藥物後,脈象突然有力者死亡,脈象稍微有力者則能活下來。使用白通湯反而出現手腳冰冷、脈象消失、乾嘔煩躁,這不是藥物療效不足,而是缺乏引導藥力進入的動力,所以要加入人尿、豬膽汁等陰性藥物,引導陽性藥物深入。但脈象突然有力者死亡,脈象稍微有力者則能活下來,這也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上面提到腹瀉初期,就及早使用白通湯,在病情未加重時就治療,才是良方。
(14) 少陰病症,二三天未癒,到四五天時,腹部疼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發性腹瀉,這是水氣停滯的表現,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小便不利、腹瀉或嘔吐,用真武湯治療。陰寒內在遏制,濕邪過盛,水液運行不暢,導致水液內滲外溢,甚至水谷不能區分,或咳嗽或腹瀉,水液泛溢無處不在,如果不藉助真武湯來調理北方水寒之邪,怎麼能好轉呢!《太陽篇》中,提到手腳冰冷、肌肉抽搐、肢體顫抖而陽氣衰竭的,也用真武湯治療,已經說明了。現在少陰的水濕上逆,仍然用真武湯來鎮攝。可見太陽膀胱與少陰腎,一個是腑一個是藏,都居於北方的寒水之位。腑的邪氣是陽邪,藉助麻黃、桂枝(麻桂)像青龍一樣治療;藏的邪氣是陰邪,藉助附子像真武一樣治療。有了這兩種湯劑,就能滌除痰飲、導引水液、消除陰寒、收攝陽氣,其神奇的療效真是不可思議!
(15) 少陰病症,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內寒外熱,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將要斷絕,身體卻不發冷,患者面色紅赤,可能伴有腹部疼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腹瀉停止但脈象仍然不出,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脈象恢復者痊癒。腹瀉,內寒,各種危險症狀,但外反而熱,面色反而紅赤,身體反而不發冷,而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將要斷絕,說明是多種陰邪阻隔陽氣於外,不能內返。所以效仿白通湯的方法,在四逆湯中加入蔥,引導陰氣迎接陽氣,使脈象恢復。上一條說脈象突然有力者死亡,這一條說脈象恢復者痊癒,其辨證非常細微。因為突然有力則脈象已脫離根本,恢復則陽氣已返回,由於外反而發熱,反而不發冷,真陽氣仍在體內。但是必須使脈象通暢而恢復,才算好轉的徵兆,如果脈象恢復緩慢,陽氣已經隨著熱勢外散,仍然會死亡。
(16) 少陰病症,脈象沉弱,要緊急溫補,宜用四逆湯。外邪侵入少陰,應該與腎氣互相搏鬥,所以脈象表現為沉弱,這就是《內經》中所說的腎脈獨沉,患者陽氣衰微可見一斑,所以應該緊急溫補,以增強陽氣。
(17) 少陰病症,飲食入口就吐,心下溫溫的想吐,但又吐不出來,初期症狀,手腳冰冷,脈象弦細遲緩,這是胸中實證,不能下瀉,應該催吐;如果膈上有寒飲,乾嘔,不能催吐,應該緊急溫補,宜用四逆湯。飲食入口就吐,就是胃中不能容納食物。如果沒有飲食的時候,還想吐但吐不出來,說明是陰邪上逆。這些情況必須仔細觀察,如果是初期症狀,就手腳冰冷,脈象弦細遲緩,就不是經絡傳播的熱邪,而是陰邪上逆無疑,應該採用溫經的方法。如果胸中實證,這是陽邪在胸,不在腹,就不可以用下瀉的方法,而應該催吐來提升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