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痰病

門人又問曰:救陽明誤治之定法,可得聞乎?答曰:仲景云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觀其誤汗、誤燒針之變,煩躁、怵惕、譫語、不眠,止是邪在胃中,擾其津液,與亡陽之證不同也。觀其誤下之變,客氣動膈,心中懊憹,止是熱邪上膈,心逼不安,與結胸之證不同也。故遵《內經》高者越之之旨,以梔子豉湯湧出其邪耳,此非無定中之定法乎!

白話文:

痰病

弟子又問:治療陽明病誤治後的確切方法,可以聽聽嗎?回答說:張仲景說陽明病,脈搏浮而有力,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喘不過氣,發熱出汗,不惡寒,反而怕熱,身體沉重;如果發汗治療,則會煩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胡言亂語;如果用灸針治療,必然會驚恐不安,煩躁難眠;如果使用下瀉的方法,則會胃中空虛,氣機逆亂衝擊膈肌,心中煩悶,舌苔厚膩,此時應該用梔子豉湯治療。

觀察到誤用發汗、誤用灸針後出現的煩躁、驚恐、胡言亂語、失眠等症狀,只是邪氣停留在胃中,擾亂津液,與陽氣虛脫的症狀不同。觀察到誤用下瀉後出現的氣機逆亂、心中煩悶等症狀,只是熱邪上升到膈肌,使心臟感到壓迫不安,與結胸的症狀不同。因此,遵循《內經》“高者越之”的原則,用梔子豉湯將邪氣排出體外。這不就是治療誤治後的確切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