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三 (8)
卷三 (8)
1. 並病
(4)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原文
重申不可下之禁,與上條不可汗互發。
(5)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上,水漿不下,其人心煩。原文
誤下之變,乃至結胸、下利,上下交徵,而陽明之居中者,水漿不入,心煩待斃,傷寒顧可易言哉!
並病即不誤用汗、下,已如結胸,心下痞硬矣,況加誤下乎!此比太陽一經誤下之結胸,殆有甚焉!其人心煩,似不了之語,然仲景太陽經謂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意者,此謂其人心煩者死乎!
白話文:
(4)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心窩處硬硬的,脖子僵硬而且頭暈,應該用針刺大椎穴、肺俞穴、肝俞穴,絕對不能服用瀉下藥。 再次強調絕對不能使用瀉下藥,這跟上一條不能用發汗法一樣重要。
(5)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卻錯誤地使用了瀉下藥,導致形成結胸症,心窩處硬硬的,腹瀉卻無法排便,水和食物都喝不下去,病人感到心煩意亂。錯誤使用瀉下藥導致的變化,竟然造成結胸症和腹瀉,上吐下瀉,而陽明經居於中間,水和食物都喝不下去,病人心煩意亂,眼看就要死了,傷寒這種病難道能輕易說好嗎!
兩種經脈同時生病,如果不用發汗和瀉下療法,已經像結胸症一樣,心窩部脹硬了,何況再加上錯誤的瀉下藥呢!這比單純太陽經誤用瀉下藥導致的結胸症,情況還要嚴重得多!病人心煩意亂,好像無法治癒的樣子,但張仲景在太陽經中說,結胸症的症狀都齊全了,煩躁不安的人也會死,難道意思是說,這個病人因為心煩意亂而會死嗎!
2. 壞病
壞病者,已汗、已吐、已下、已溫針,病猶不解,治法多端,無一定可擬,故名之為壞病也。壞病與過經不解大異:過經不解者,連三陰經俱已傳過,故其治但在表裡,差多差少,宜先宜後之間;若壞病則在三陽,未入於陰,故其治但在陽經,其證有結胸、下利、眩冒、振惕、驚悸、譫妄、嘔噦、躁煩之不同,其脈有弦促、細數、緊滑、沉微、澀弱、結代之不同,故必辨其脈證犯何逆,然後得以法而治其逆也。
(1)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文
相傳傷寒過經日久,二三十日不痊者,謂之壞病,遂與過經不解之病無辨,此古今大誤也。仲景止說病三日,即五六日亦未說到;且此條止說太陽病,連少陽亦未說到,故謂桂枝偏表之法不可用。觀下條太陽轉入少陽之壞證,有柴胡證罷四字,可見此為桂枝證罷,故不可復用也。
設桂枝證仍在,即不得謂之壞病,與少陽篇內柴胡證仍在者,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之文,又互相綰照也。豈有桂枝、柴胡之證尚未罷,而得指為壞病之理哉!故必細察其脈為何脈,證為何證,從前所誤,今犯何逆,然後隨其證而治之,始為當耳。
(2)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原文
按:上條太陽經之壞病也,此條少陽經之壞病也,兩條文意互發,其旨甚明。叔和分匯,致滋疑惑。茲合而觀之,乃知上條云桂枝湯不中與,則其所犯,要不離於太陽一經之誤吐、誤下、誤發汗、誤燒針之諸逆也。此條云柴胡湯不中與,則其所犯,要不離於少陽一經之誤吐、誤下、誤發汗,誤燒針之諸逆也。後人擬議何逆,四治見為創穫;由茲觀之,真囈語矣。
白話文:
[壞病]的內容如下:
當疾病已經使用了出汗療法、催吐療法、瀉下療法或溫針療法,但疾病仍然沒有得到緩解,而且治療的方法繁多,無法預測哪種方法會有效,因此這種情況被稱為壞病。壞病與過經不解的病情是截然不同的:過經不解指的是疾病已經連續影響了三個陰經,所以其治療主要在於調理表裡,判斷應該先後進行哪些治療;而壞病則仍然停留在三個陽經階段,尚未進入陰經,所以其治療主要在於陽經,其症狀可能包括結胸、腹瀉、頭暈、震顫、心悸、妄想、噁心、焦躁等,脈搏可能呈現出弦促、細數、緊滑、沉微、澀弱、結代等不同狀態。因此,必須辨別其脈象和症狀是因為什麼逆亂導致的,才能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來處理這些逆亂。
例如,在太陽經的疾病持續三天後,如果已經使用了出汗療法、催吐療法、瀉下療法或溫針療法,但病情仍然沒有得到緩解,這就是壞病,不能再使用桂枝湯這種偏重於表層的治療方法。必須觀察其脈象和症狀,瞭解是因為什麼逆亂導致的,然後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傳說中,傷寒超過經期二十至三十天仍未痊癒的情況被稱為壞病,於是將其與過經不解的病情混淆,這是古今最大的誤解。張仲景只提到疾病的第三天,甚至第五六天也未提及;此外,這一段只提到太陽經的疾病,連少陽經都未提及,所以說桂枝湯這種偏重於表層的治療方法不適用。參考下一段關於太陽經轉入少陽經的壞病,其中提到柴胡湯證狀消失的四個字,可以推測這裡指的是桂枝湯證狀消失,所以不能再使用。
如果桂枝湯的證狀仍然存在,就不能稱之為壞病,就像在少陽篇中提到的柴胡湯證狀仍然存在的情況,即使已經使用了瀉下療法,也不算逆亂,可以再次使用柴胡湯,病人會感到身體發熱,出汗而得到緩解。這段文字也與其他部分相互呼應。怎麼可能在桂枝湯、柴胡湯的證狀尚未消失的情況下,就稱之為壞病呢?因此,必須仔細觀察其脈象是什麼樣的脈象,症狀是什麼樣的症狀,從先前的誤診中,現在犯了什麼樣的逆亂,然後根據症狀進行治療,這樣纔算是適當的。
例如,原本是太陽經的疾病未能得到緩解,轉入少陽經,出現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的症狀,但尚未使用瀉下療法,脈象呈沉緊的狀態,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已經使用了催吐療法、瀉下療法、出汗療法或溫針療法,並出現妄言的症狀,柴胡湯的證狀已經消失,這就是壞病,必須瞭解是因為什麼逆亂導致的,然後根據法則進行治療。
根據以上說明,上一段描述的是太陽經的壞病,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