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20)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原文

(21)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四條皆互文見意也。一云經水適來,一云經水適斷。一云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一云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一云胸脅下滿;一云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於脅下。一云如結胸狀;一云邪高痛下。一云譫語;一云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一云如瘧狀;一云往來寒熱,休作有時。

一云刺期門;一云用小柴胡湯;一云毋犯胃氣及上二焦。皆互文以明大義,而自為註腳也。學者試因此而細繹全書,思過半矣!

如結胸狀四字,仲景尚恐形容不盡,重以藏府相連,邪高痛下之語,暢發病情。蓋血室者,衝脈也。下居腹內,厥陰肝之所主也。而少陽之膽,與肝相連,腑邪在上,臟邪在下,胃口逼處二邪之界,所以默默不欲飲食,而但喜嘔耳。期門者,肝之幕也,隨其實而瀉之,瀉肝之實也,又刺期門之註腳也。

小柴胡湯治少陽之正法也。毋犯胃氣及上二焦,則舍期門、小柴胡,更無他法矣。必自愈,見腑邪可用小柴胡湯,而臟邪必俟經水再行,其邪熱乃隨血去,又非藥之所能勝耳。少陽止此。

重編合病、並病、壞病、痰病,附三陽經後,其過經不解,附三陰經後。

上症叔和俱編入太陽經中,不知何意。或謂傷寒只分六經,舍太陽一經,別無可入諸項也。然則霍亂證及陰陽易等證,曷不盡入太陽耶?況乎既重六經,則少陽亦六經之一,曷為不重耶?茲一一清出,以六經等六國,以合、並諸病等附庸,俾業傷寒者,一展玩而瞭然於心目耳。

白話文: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20)婦女患傷寒,發燒,月經恰巧來了,白天精神清醒,晚上卻胡言亂語,像看到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沒有侵犯胃氣和上焦(心肺),會自行痊癒。

(21)血虛氣弱,肌膚腠理疏鬆,邪氣乘虛而入,與正氣相搏,凝聚在脅下,正邪互相爭鬥,寒熱往來發作,時有時無,病人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臟腑互相影響,疼痛必在下腹部,邪氣在上而痛在下,所以會嘔吐,小柴胡湯可以治療。

文中有些描述方式不同,但意思相近。例如,有的說月經剛好來,有的說月經剛好結束;有的說七八天後熱退,脈象遲緩,身體涼爽;有的說七八天後持續寒熱,發作有規律;有的說胸脅下滿悶;有的說邪氣入侵,與正氣相搏,凝聚在脅下;有的說像結胸一樣;有的說邪氣在上,疼痛在下;有的說病人胡言亂語;有的說白天清醒,晚上胡言亂語像看到鬼一樣;有的說像瘧疾一樣;有的說寒熱往來,間歇發作。

有的說刺期門穴;有的說用小柴胡湯;有的說沒有侵犯胃氣和上焦。這些不同的描述都是為了闡明主要意思,互相補充說明。學習者如果能以此仔細研讀全書,就能理解大半了!

例如「如結胸狀」四個字,仲景先生恐怕覺得形容不夠充分,又加了「臟腑相連,邪氣在上而痛在下」的描述,更生動地說明病情。所謂血室,就是衝脈,位於腹部內,是肝厥陰經所主管的部位。而少陽膽經與肝經相連,腑部的邪氣在上,臟腑的邪氣在下,胃口部位是二者交界的地方,所以病人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只喜歡嘔吐。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根據病情而瀉之,是瀉肝實的治療方法,也是刺期門穴的註解。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正治方法。如果沒有侵犯胃氣和上焦,除了刺期門穴和服用小柴胡湯,就沒有其他方法了。自行痊癒是指腑部邪氣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而臟腑的邪氣則必須等到下次月經來潮,邪熱隨著經血排出體外,藥物是無法奏效的。少陽病的治療就到此為止。

書中將合病、並病、壞病、痰病重新分類,附在三陽經之後,而經絡不通的病症則附在三陰經之後。

書中將某些症狀(原文未指明)編入太陽經中,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人說傷寒只分六經,除了太陽經,其他病症沒有地方歸類。但是,霍亂和陰陽易證等病症,為什麼不都歸入太陽經呢?況且既然已經將六經都列出來,少陽經也是六經之一,為什麼不也詳細闡述呢?本書將這些都一一整理出來,將六經比作六個國家,將合病、並病等比作附庸之國,以便學習傷寒論的人,一看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