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三 (2)
卷三 (2)
1.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風熱上壅則耳無聞,目赤。無形風熱與有質痰飲搏結,則胸滿而煩,此但從和解中行分竭法可也。若誤汗下,則胸中正氣大傷,而邪得以逼亂神明,此時即為城下之盟,所喪不滋多乎!
辨少陽經病,有欲解、不解四法
(5)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原文
能食不嘔,與胃和則愈之義互發。
(6)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原文
脈不弦大,邪微欲解之先徵也。
(7)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原文
受病之經,正氣虛衰,每藉力於時令之王,此趨三避五所由來乎。
(8)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原文
陽去入陰,則邪勢得以留連,轉致危困者多矣。有治傷寒之責者,線索在手,於邪在陽經之日,亟從外奪,不亦善乎?
少陽證具,將欲入里,而太陽、陽明小有未罷,但用小柴胡湯一法
(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身熱惡風,太陽證也;頭項強,太陽兼陽明證也;脅下滿,少陽證也。本當從三陽合、並病之例而用表法,但其手足溫而加渴,外邪輻湊於少陽,而向里之機已著,倘更用辛甘發散之法,是重增其熱,而大耗其津也。故從小柴胡之和法,則陽邪自罷,而陰津不傷,一舉而兩得矣。此用小柴胡湯,當從加減法,不嘔而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為是。
少陽證,脈弦澀,加腹痛,先用建中,後用小柴胡一法
(1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陽脈澀,陰脈弦,渾似在裡之陰寒,所以法當腹中急痛,故以小建中之緩而和其急,腹痛止而脈不弦澀矣。若不差,則弦為少陽之本脈,而澀乃汗出不徹,腹痛乃邪欲傳太陰也,則用小柴胡以和陰陽,為的當無疑矣。
少陽證縣,已經汗下,而太陽未罷,胸有微結者,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一法
(11)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原文
少陽證尚兼太陽,所以誤下而胸間微結也。太陽中篇結胸條內,頭微汗出,用大陷胸湯,以其熱結在裡,故從下奪之法也。此頭汗出,而胸微結,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以里證未具,故從和解之法也。小柴胡方中減半夏、人參,而加桂枝以行太陽,加乾薑以散滿,栝蔞根以滋干,牡蠣以軟結,一一皆從本例也。
少陽證,服小柴胡湯,加渴者,宜救津液一法
(12)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原文
風寒之邪從陽明而轉少陽,起先不渴,里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則邪還陽明,而當調胃以存津液矣。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意味無窮。蓋少陽之寒熱往來,間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故見少陽重轉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其法維何?即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之說也。
白話文: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風熱壅盛於上,就會導致耳聾、目赤。無形的風熱與有形的痰飲阻塞交結,則會出現胸悶煩躁。這類情況只要使用和解的方法,分清邪氣的盛衰即可。如果錯誤地使用汗法或下法,就會嚴重損傷胸中正氣,導致邪氣乘虛而入,擾亂神志,這就好比城池失守,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辨少陽經病,有欲解、不解四法
(5)傷寒病三日,三陽經的邪氣都已消除,三陰經應該要開始受邪,但病人卻能正常飲食,沒有嘔吐,這表示三陰經沒有受邪。能正常飲食不嘔吐,與胃氣和調就能痊癒的意義相互印證。
(6)傷寒病三日,少陽經脈搏細小的,表示邪氣將要消退。脈象不弦大,邪氣微弱,將要痊癒的先兆。
(7)少陽經病,將要痊癒時,從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到辰時(上午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生病的經絡,正氣虛衰,常常依靠時令的變化來幫助康復,這就是為什麼要順應時令的原因。
(8)傷寒病六七日,沒有明顯的高熱,但病人卻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陽氣消退而入於陰經的緣故。陽氣轉入陰經,邪氣就能夠長期停留在體內,導致病情危急的很多。治療傷寒的醫師,應該把握住機會,在邪氣仍在陽經的時候,及時從體表祛邪,這樣不是很好嗎?
少陽證具,將欲入里,而太陽、陽明小有未罷,但用小柴胡湯一法
(9)傷寒病四五天,發熱惡風,頸項僵硬,脅肋部滿脹,手足溫暖而口渴,用小柴胡湯治療。發熱惡風是太陽經的證候;頸項僵硬是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證候;脅肋部滿脹是少陽經的證候。本應按照三陽經合病的原則,使用發散的治療方法,但是病人手足溫暖且口渴,外邪已經聚集在少陽經,向裡轉移的趨勢已經明顯,如果再使用辛甘發散的方法,只會加重體內的熱邪,消耗津液。因此,採用小柴胡湯的和解方法,就能夠使陽邪自然消退,而不傷陰津,一舉兩得。使用小柴胡湯,要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如果沒有嘔吐但口渴,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就可以了。
少陽證,脈弦澀,加腹痛,先用建中,後用小柴胡一法
(10)傷寒病,陽脈澀,陰脈弦,同時伴有腹部急痛,應該先服用小建中湯;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再服用小柴胡湯治療。陽脈澀,陰脈弦,像是裡面的陰寒之邪,所以才會腹部急痛,因此用小建中湯緩和疼痛,等腹部疼痛停止,脈象不再弦澀。如果病情沒有好轉,那麼弦脈是少陽經的本脈,而澀脈是汗出不透,腹部疼痛是邪氣將要傳入太陰經,所以用小柴胡湯調和陰陽是恰當的。
少陽證縣,已經汗下,而太陽未罷,胸有微結者,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一法
(11)傷寒病五六日,已經發汗又用了下法,胸脅部滿脹略微結實,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微微出汗,寒熱往來,心煩,這是邪氣未解的表現,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少陽證候還兼夾太陽證候,所以錯誤地使用了下法導致胸部略微結實。太陽經篇章中治療胸部結實的條文中,頭部微微出汗,使用大陷胸湯,因為熱邪結聚在裡,所以採用下法治療。這裡頭部微微出汗,而胸部略微結實,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因為裡證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採用和解的方法。小柴胡湯中減少半夏、人參,而加入桂枝以疏通太陽經,加入乾薑以散結滿,加入栝蔞根以滋潤陰液,加入牡蠣以軟堅,這些都是根據病情而定的。
少陽證,服小柴胡湯,加渴者,宜救津液一法
(12)服用小柴胡湯後,口渴是屬於陽明經的證候,應該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處理。風寒之邪從陽明經轉入少陽經,開始時不口渴,裡證沒有完全形成。等到服用小柴胡湯後,加重了口渴,邪氣又轉入陽明經,就要調和胃氣以保護津液。但是不說攻下,而說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處理,意味深長。因為少陽經的寒熱往來,間或有口渴的症狀,如果少陽經的邪氣沒有消除,而恣意攻下,難道不違反少陽經的治療禁忌嗎?所以看到少陽經邪氣轉入陽明經的證候,只說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處理。具體方法是什麼呢?就是發汗、利小便,如果胃中煩躁而實,大便不通暢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