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尚論仲景《傷寒論》重編三百九十七法

白話文:

在這部分的內容中,正在討論重新編輯後的張仲景《傷寒論》,共計有397種治療方法。此處「尚論」指的是深入探討或高度評價,表明這部分是在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張仲景的《傷寒論》,並對其內的理論與治療方式進行了重編,整理出397種具體的治療法則。

2.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仲景少陽經之原文,叔和大半編入太陽經中,昌殊不得其解。豈以太陽行身之背,少陽行身之側,其營衛顯然易辨,非如陽明與三陰之屬腑臟者,營衛難窺,故將少陽之文,匯入太陽耶?此等處,竊不敢仍叔和之舊。蓋六經各有專司,乃引少陽之文,與三陽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及壞病諸條,悉入太陽篇中,適足以亂太陽之正也。

在太陽一經之病,已倍他經,辨之倍難,而無端蔓引混收,此後人所為多歧亡羊乎!茲將治少陽之法,悉歸本篇,其合病、並病、壞病、痰病,另隸於三陽經後,庶太陽之脈清,而少陽之脈亦清耳。

少陽證用小柴胡湯和解加減一法

(1)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若腹中痛,去黃芩,加芍藥;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溫覆取微似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原文

軀殼之表,陽也;軀殼之裡,陰也。少陽主半表半裡之間。其邪入而並於陰則寒,出而並於陽則熱,往來寒熱,無常期也。風寒之外邪挾身中有形之痰飲,結聚於少陽之本位,所以胸脅苦滿也。胸脅既滿,胃中之水穀亦不消,所以默默不欲食,即昏昏之意,非靜默也。心煩者,邪在胸脅,逼處心間也。

或嘔、不嘔,或渴、不渴,諸多見證,各隨人之氣體,不盡同也。然總以小柴胡之和法為主治,而各隨見證以加減之耳。

少陽病有辨證一法

(2)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原文

口苦、咽乾者,熱聚於膽也。目眩者,木盛生風而旋暈也。

少陽病有汗吐下三禁二法

(3)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原文

少陽傷寒禁發汗,少陽中風禁吐下,二義互舉,其旨益嚴。蓋傷寒之頭痛、發熱,宜於發汗者,尚不可汗,則傷風之不可汗,更不待言矣。傷風之胸滿而煩,痰飲上逆,似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則傷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

脈弦細者,邪欲入里,其在胃之津液,必為熱耗,重複發汗而驅其津液外出,安得不譫語乎!胃和者,邪散而津回也;不和者,津枯而飲結,所以煩而悸也。

(4)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原文

白話文: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仲景寫的少陽經原文,王叔和卻把大部分編入太陽經中,這是張昌認為不對的。難道是因為太陽經走身體背部,少陽經走身體側面,它們的營衛分佈明顯容易區分,不像陽明和三陰經是關乎臟腑,營衛難以觀察,所以就把少陽的內容編入太陽經嗎?我實在不敢沿用王叔和的做法。六經各有各自負責的部位,把少陽的內容,連同三陽合病、並病、過經不解以及壞病等條文,都編入太陽篇中,只會擾亂太陽經的正常秩序。

太陽經的病症已經比其他經多很多,辨別起來就更加困難,這樣無端地擴充混雜,不就是後人會迷失方向的原因嗎?現在我把治療少陽病的方法,都歸到這篇,至於合病、並病、壞病、痰病等,則另外放在三陽經之後,這樣太陽經的脈絡可以更清晰,少陽經的脈絡也能夠更清晰。

少陽證用小柴胡湯和解加減一法

(1) 傷寒五六天,或是中風,出現忽冷忽熱、胸脅脹滿、不想說話也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或者只是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肚子痛,或者脅下有硬塊,或者心悸、小便不順暢,或者不口渴、身體微微發熱,或者咳嗽,這些情況都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傷寒或中風,只要有符合柴胡證的其中一項表現,就可以使用,不必全部症狀都出現。

如果只是胸中煩悶但不嘔吐,就去除半夏、人參,加入瓜蔞實;如果口渴,就去除半夏,加入人參、瓜蔞根;如果肚子痛,就去除黃芩,加入芍藥;如果脅下有硬塊,就去除大棗,加入牡蠣;如果心悸、小便不順暢,就去除黃芩,加入茯苓;如果不口渴、身體有微微發熱,就去除人參,加入桂枝,並用溫和的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病就會好轉;如果咳嗽,就去除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乾薑。

身體的表面屬於陽,身體的內部屬於陰。少陽經位於身體半表半裡之間。邪氣侵入而傾向於陰,就會感到寒冷;邪氣散發而傾向於陽,就會感到發熱;因此忽冷忽熱,沒有一定的規律。外來的風寒邪氣夾帶著身體裡本來就有的痰飲,結聚在少陽經的位置,所以會感到胸脅脹滿。胸脅脹滿,胃裡的水穀也不能消化,所以不想說話也不想吃東西,這指的是昏昏沉沉的感覺,不是指靜默不語。心煩,是因為邪氣在胸脅,逼迫到心臟的部位。

至於是否嘔吐、是否口渴,這些症狀因人而異,並不完全相同。但治療的根本方法是用小柴胡湯來調和,然後根據具體的症狀來加減藥材。

少陽病有辨證一法

(2) 少陽病的主要表現是:口苦、咽喉乾燥、眼睛發花。

口苦、咽喉乾燥,是因為熱邪聚集在膽;眼睛發花,是因為肝木過旺而生風,導致頭暈。

少陽病有汗吐下三禁二法

(3) 傷寒,脈象細而弦,頭痛發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就會說胡話。這是因為邪氣影響到胃,胃氣調和,病就會好;胃氣不調和,就會心煩和心悸。

少陽傷寒禁用發汗,少陽中風禁用催吐和瀉下,這兩件事互相說明,使得禁用的意思更加明確。即使傷寒出現頭痛、發熱這些適合用發汗治療的症狀,都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那麼中風就更不用說了。中風導致胸悶心煩,痰飲向上逆行,雖然看起來可以用催吐和瀉下的方式治療,但還是不能用,那麼傷寒就更不用說了。

脈象細而弦,代表邪氣想要進入身體內部,胃裡的津液一定會被熱邪耗損。如果再用發汗的方式把津液逼出體外,又怎麼會不說胡話呢?胃氣調和,邪氣自然散去,津液也會恢復;胃氣不調和,津液耗損,痰飲就會結聚,所以會心煩和心悸。

(4) 少陽中風,兩耳聽不到聲音,眼睛發紅,胸中脹悶而煩躁,不能用催吐和瀉下的方式治療,如果用了,就會心悸和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