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二 (15)
卷二 (15)
1. 陽明經下篇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太陰原文
脈浮而緩,本為表證,然無發熱惡寒外候,而手足自溫者,是邪已去表而入里。其脈之浮緩,又是邪在太陰,以脾脈主緩故也。邪入太陰,勢必蒸濕為黃,若小便自利,則濕行而發黃之患可免。但脾濕既行,胃益乾燥,胃燥則大便必硬,因復轉為陽明內實,而成可下之證也。
附少陰轉陽明一證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原文
少陰之證,自利者最多。虛寒則下利清穀,滑脫則下利膿血,故多用溫法。此以六七日不大便而腹脹,可見熱邪轉歸陽明,而為胃實之證,所以宜於急下也。
附厥陰轉陽明之證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厥陰原文
下利則熱不結,胃不實,何得譫語耶?此必邪返於胃,內有燥屎,故雖下利而結者自若也。半利半結,所以不宜大承氣,而宜於小承氣,微動其結耳。
附答客難大意
客有熟仲景之書者,難昌曰:所分陽明三篇,將仲景陽明證中七十四條收盡無遺,大開後人眼目,可謂智矣。只是過矜其智,而掩昔賢之長,鄙見微有不滿耳。昌曰:余何敢哉!客曰:王叔和當日編次陽明一經,首列問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者何也?仲景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大便難是也。
聖言煌煌,子既遵其例,何反後其文耶?昌曰:三段揭首,叔和已誤,曷可再誤?昌分三篇,不從茲起見也。三篇舉以統括七十餘條之義,若叔和所列,不過是絕無僅有之一證,以冠篇首,則陽明一經之大旨盡矣。此無難辨者,蓋當日之問,乃問三陽經中可下之證,所以答云,太陽陽明之可下者,除是脾約;少陽陽明之可下者,除是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大便難。舍此二證,則太陽、少陽必無一定之下法矣。
今分三篇,以明太少二陽之不可下,乃以可下之條,混引其端,昌之所不敢出也。又況少陽陽明,所謂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大便難者,乃是病邪已去陽明,全入少陽,及發汗利小便後,少陽症亦盡罷,其邪不入三陰,重複轉到陽明,所以名為少陽陽明,與始先病在陽明,略兼少陽一二者,有何干涉哉?客始為之心折。
附答門人奇問
門人問:治傷寒之法,軌則雖多,必有精一之理可以貫徹終始者,請吾師試舉一言以蔽之,可乎?余曰:傷寒之變,千蹊萬徑,如之何其可以一言括耶?門人曰:如痘疹秘訣,謂起先開盤時,要有根腳,有根腳則漿成;及至灌膿時,要無根腳,無根腳則毒化。此亦片言居要者,吾師曷不仿而言之?余笑曰:若是則姑擬一言,以答子之奇問,亦無難者。凡治傷寒之訣,起先惟恐傳經,傳經則變生;其後惟恐不傳經,不傳經則勢篤。
白話文:
陽明經下篇
傷寒脈象浮而緩,手腳溫暖的,這是邪氣停留在太陰經。太陰經受邪,身體會發黃;如果小便通暢,就不會發黃,等到五六七天,大便乾燥的,就是陽明經的病症了。
脈象浮而緩,本是表證,但沒有發熱惡寒的症狀,而手腳溫暖,說明邪氣已經從表層進入裡層。脈象浮緩,是因為邪氣在太陰經,脾經的脈象本就偏緩。邪氣入侵太陰經,必然導致濕熱而發黃,如果小便通暢,則濕邪得以排出,發黃的症狀就能避免。但是脾濕排出後,胃部就會乾燥,胃燥則大便必然乾燥,因此轉變為陽明經內實,形成可以下瀉的證候。
少陰經轉變為陽明經的病症
少陰經的病症持續五六七天,腹部脹滿而不通便的,需要立即服用瀉下藥物,宜用大承氣湯。
少陰經的症狀,以小便通暢的最多。虛寒則下利清穀,滑脫則下利膿血,因此多用溫補方法治療。此例中,五六七天不通便而腹部脹滿,說明熱邪轉移到陽明經,形成胃實的證候,所以需要緊急瀉下。
厥陰經轉變為陽明經的病症
下痢,神志不清的,會有乾硬的糞便,宜用小承氣湯。
下痢則熱邪不會積聚,胃也不會實滿,為何會神志不清呢?這是因為邪氣逆轉到胃部,胃中有乾燥的糞便,所以雖然下痢,但仍然有便秘的現象。半瀉半秘,所以不宜用大承氣湯,而宜用小承氣湯,輕微的瀉去便秘即可。
回答他人質疑的大意
有人熟讀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向我提出質疑說:你將仲景陽明經的病症分為三篇,將七十四條病症都收錄進去,確實讓人耳目一新,非常聰明。但是過於炫耀自己的聰明,卻掩蓋了前賢的長處,我的淺見略有不滿。我說:我怎麼敢呢?對方說:王叔和當年編寫陽明經,一開始就提出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這是什麼意思?仲景回答說:太陽陽明,是指脾胃氣機不暢;正陽陽明,是指胃實;少陽陽明,是指發汗利尿後,胃中乾燥,大便秘結。
聖人的話語輝煌,你既然遵循他的例子,為何要改變他的次序呢?我說:三段的開篇,叔和已經弄錯了,怎麼可以再犯錯呢?我分為三篇,不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三篇是用來總括七十多條病症的意義,如果像叔和所列舉的,不過是一例獨特的病症,放在篇首,那麼陽明經的大旨就盡了。這很容易辨別,因為當年的提問,是問三陽經中可以下瀉的病症,所以回答說,太陽陽明可以下瀉的,除了脾胃氣機不暢;少陽陽明可以下瀉的,除了發汗利尿後,胃中乾燥,大便秘結。除了這兩種情況,太陽、少陽經就沒有固定的瀉下方法了。
現在分為三篇,就是為了說明太少二陽經不可下瀉,然後以可以下瀉的病症為引子,這是我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做法。況且少陽陽明,所謂發汗利尿後,胃中乾燥,大便秘結,這是病邪已經離開陽明經,全部進入少陽經,等到發汗利尿後,少陽的症狀也消失了,邪氣沒有進入三陰經,又重複轉到陽明經,所以叫做少陽陽明,和一開始病在陽明經,略兼少陽經一二者,有什麼關係呢?對方最終被我的解釋所折服。
回答門生奇問
門生問:治療傷寒的方法,規律很多,一定有一個精要的道理可以貫穿始終,請老師試舉一言以概括,可以嗎?我說:傷寒的變化,千變萬化,怎麼能一言以蔽之呢?門生說:像痘疹秘訣,說一開始開盤時,要有根基,有根基才能成漿;等到膿皰形成時,要沒有根基,沒有根基才能毒化。這也是片言居要,老師怎麼不仿照這樣說呢?我笑著說:這樣的話,姑且說一句話,來回答你的奇問,也沒有什麼難的。凡是治療傷寒的訣竅,一開始唯恐經絡傳變,傳變則病情加重;其後唯恐經絡不傳變,不傳變則病情危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