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陽明經下篇

凡外邪已趨少陽,未離陽明,謂之少陽陽明,列於此篇。

凡屬正陽陽明之證,病已入於胃腑,故下之則愈。其有胃不實,而下證不具者,病仍在經。在經之邪不解,必隨經而傳少陽,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胸脅滿痛之證,必兼見一二,故謂之少陽陽明,其實乃是陽明少陽也。

少陽主半表半裡,陽明證中才兼少陽,即表裡皆不可攻,故例中止用和法。

少陽陽明合病,另有專條,附三陽經後。

(1)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潮熱本陽明胃實之候,若大便溏,小便自可,則胃全不實,更加胸脅滿不去,則證已傳入少陽矣。才兼少陽,即有汗下二禁,惟小柴胡一方,合表裡中而總和之,乃少陽一經之正法,故陽明少陽亦取用之,無別法也。

(2)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原文

不但大便溏為胃未實,即使不大便,而見脅下硬滿、嘔與舌胎之證,則少陽為多,亦當從小柴胡湯分解陰陽,則上下通和,濈然汗出,而胎、嘔、脅滿之外證一時俱解矣。既云津液得下,則大便自行,亦可知矣。此一和而表裡俱徹,所以為貴也。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八字,關係病機最切。風寒之邪,協津液而上,聚於膈中,為喘,為嘔,為水逆,為結胸,常十居六七。是風寒不解,則津液必不得下。倘誤行發散,不惟津液不下,且轉增上逆之勢,愈無退息之期矣。此所以和之於中,而上焦反通也。至於雜病項中,如痰火、哮喘、咳嗽、瘰癧等證,又皆火勢薰蒸日久,頑痰膠結經隧,所以火不內熄,則津液必不能下灌靈根,而清華盡化為敗濁耳。夫人之得以長享者,惟賴後天水穀之氣,生此津液,津液結則病,津液竭則死矣。

故治病而不知救人之津液者,真庸工也。

論太陽陽明、少陽陽明,原有可下之證

(3)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是也。原文

注謂脾約乃太陽之邪,徑趨入胃,而成胃實,貽誤千古。詳後答門人問脾約論。

附少陽轉陽明二證

此與陽明兼帶少陽之症迥殊,故另揭出

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是也。陽明原文

病已傳到少陽經,而去陽明經遠矣。乃從少陽經治法,發汗利小便已,其人方才胃中躁煩實。大便難者,是少陽重轉陽明,而成可下之一證也。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少陽原文,此條亦互上條之意,解見少陽。

附太陰轉陽明一證

白話文:

如果外來的邪氣已經侵入少陽經,但還沒完全離開陽明經,這種情況就叫做少陽陽明,所以放在這一篇討論。

凡是屬於正陽陽明的病症,表示病邪已經深入胃腑,這時候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好。如果胃沒有真的堵塞,而且沒有明顯的瀉下症狀,表示病邪還在經絡中。經絡中的邪氣不解除,一定會順著經絡傳到少陽經,出現口苦、咽喉乾燥、眼睛眩暈、耳朵聽力下降、胸部和脅肋脹滿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一定會出現一兩種,所以稱為少陽陽明。但實際上,它應該算是陽明病邪傳到少陽經的現象。

少陽經主要位於身體的半表半裡,如果陽明病的症狀中夾雜著少陽經的症狀,表示疾病在表裡之間,不能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因此只能採用調和的方法治療。

少陽陽明合併的病症,在後面三陽經的章節中,會有專門的條文詳細說明。

(1) 陽明病,出現發熱,像潮水一樣定時發作,大便稀溏,小便正常,但胸部和脅肋脹滿的症狀沒有消失,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潮熱本來是陽明經胃實熱的表現,如果大便稀溏,小便正常,就表示胃裡沒有真正堵塞,加上胸部和脅肋脹滿的症狀沒有消失,就表示病邪已經傳入少陽經了。既然夾雜著少陽經的症狀,就不能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只有小柴胡湯可以同時調和表裡,是治療少陽經的正統方法,所以陽明少陽的病症也採用這個方子,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2) 陽明病,脅肋下感覺僵硬脹滿,沒有大便但有嘔吐,舌苔呈現白色,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這樣可以使上焦的氣機暢通,津液順利向下輸布,胃氣也因此調和,身體會自然微微出汗而痊癒。

不僅大便稀溏表示胃沒有堵塞,即使沒有大便,但出現脅肋下僵硬脹滿、嘔吐和舌苔等症狀,就表示少陽經的症狀比較明顯,也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陰陽,使上下的氣機都暢通,就會微微出汗,而舌苔、嘔吐、脅肋脹滿等外在症狀也會同時消失。既然說津液可以向下輸布,那麼大便自然也會通暢,這可以知道。這種調和的方法可以使表裡都得到治療,所以非常重要。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這八個字,與疾病的病理機制關係最密切。風寒之邪,會挾帶著津液向上,聚集在膈膜中,造成喘息、嘔吐、水逆(吐水)、結胸(胸部硬痛)等症狀,通常十個人中會有六七個人是這種情況。這表示風寒沒有解除,津液就無法順利向下輸布。如果誤用發散的方法,不但津液不能下行,反而會加重向上逆行的趨勢,病情將更加難以好轉。因此,用調和的方法來處理,反而可以使上焦的氣機暢通。至於雜病項中,像是痰火、哮喘、咳嗽、瘰癧等病症,也都是因為火熱之氣長期薰蒸,頑固的痰液膠結在經絡中,因此,如果火熱不消除,津液就無法向下滋養身體的根本,而清澈的精華都化為污濁的廢物了。人之所以能夠長壽,全賴後天從水穀中獲得的氣,產生這些津液,如果津液凝結就會生病,津液枯竭就會死亡。

所以,治療疾病卻不知道要保護人體的津液,真的是庸醫啊!

論太陽陽明、少陽陽明,原本有可以瀉下的病症

(3) 有人問:疾病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這些是什麼意思?回答說:太陽陽明,指的是脾約證;正陽陽明,指的是胃家實證;少陽陽明,指的是發汗和利小便之後,胃中出現躁熱煩悶的實證,而且大便難解。

註解認為脾約證是太陽經的邪氣,直接侵入胃,形成胃實的病症,這是誤導了千古的說法。關於脾約證的詳細解釋,會在後面回答門人的提問中說明。

附少陽轉為陽明的兩種病症

這與陽明病中夾雜少陽病症的情況完全不同,所以特別分開說明。

少陽陽明,指的是發汗和利小便之後,胃中出現躁熱煩悶的實證,而且大便難解。這是陽明經的原文。

這表示病邪已經傳到少陽經,而且距離陽明經已經很遠了。應該從少陽經的治療方法著手,在發汗和利小便之後,病人才會出現胃中躁熱煩悶、大便難解的症狀。這表示少陽經的病邪又轉為陽明病,而且是可以使用瀉下方法的病症。

如果服用柴胡湯之後,出現口渴,就屬於陽明病的症狀,應該用治療陽明病的方法來處理。這條也呼應了上一條的意思,詳細解釋可以參考少陽經的內容。

附太陰轉為陽明的一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