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陽明經中篇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是陽明證尚兼太陽,縱腹大滿,胃終不實,只可微和胃氣,以從權而已。

(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原文

(10)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原文

(11)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原文

(12)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原文

轉失氣者,屁出也。腹中之氣,得攻藥不為轉動,則屬虛寒,所以誤攻而症變脹滿、不能食及噦也。攻後重復發熱,又是胃熱至此方熾,大便因可得硬,但為時未久必少耳,仍以小承氣湯和之。若腹中氣仍不轉,則不但用大承氣湯大差,即用小承氣亦小差矣。

(13)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原文

以小承氣湯試其可下,而用大承氣湯下之矣。設下後心中懊憹而煩,又屬熱重藥輕,當再進大承氣,以協濟前藥,亟驅熱邪,則悶煩自解也。一云胃中有燥屎者,一云若有燥屎者,俱指試其轉失氣及繞臍痛、腹滿痛、小便不利、煩躁、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七證言也。

(14)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原文

無太陽、少陽之證,則煩躁、心下硬屬正陽陽明之可下無疑矣。乃其人脈弱,雖是能食,亦止可少用小承氣,微和胃氣。和之而當,必覺小安。俟隔日再以小承氣,稍稍多進,總因脈弱,故爾遲徊也。至六七日竟不大便,似乎胃實,乃小便復少,正恐胃弱而膀胱氣化之源窒,轉滲大腸,初硬後溏耳。所以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

此段之雖能食,雖不能食,全與辨風寒無涉。另有二義:見雖能食者,不可以為胃強而輕下也;雖不能食者,不可以為胃中有燥屎而輕下也。後九條云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與此互發,前後註釋俱差。

(15)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原文

白話文:

陽明經中篇

如果病人出汗多、輕微發燒惡寒,這是陽明病症兼夾太陽病症,即使腹部脹滿,胃部卻未必實證,只能稍微調和胃氣,權宜處理即可。

(9)病人五六天沒有大便,肚臍周圍疼痛,煩躁不安,發作時間不定,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阻塞,所以才導致便秘。

(10)瀉下之後,六七天沒有大便,煩躁不安,腹部脹滿疼痛,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原因是本來就有宿便,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11)病人小便不利,大便時而通暢時而困難,偶爾輕微發熱,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12)陽明病,出現潮熱,大便略硬的,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大便不硬的,不可以服用。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可能會有乾燥的糞便,想知道是否有乾燥糞便的方法是,先少量服用小承氣湯,湯藥進入腹中,排出氣體的,說明有乾燥糞便,就可以攻下;如果沒有排出氣體,則只是開始的時候硬,之後一定會軟便,不可以攻下,攻下必定會脹滿不能進食。如果想喝水,給水喝則會嘔吐。之後發熱的,大便一定會硬而量少,用小承氣湯調和。沒有排出氣體的,要謹慎,不可攻下。

(排出氣體指的是放屁。腹中的氣,服用攻下藥卻沒有轉動,則屬於虛寒,所以誤用攻下藥而症狀變為脹滿、不能進食和嘔吐。攻下之後再次發熱,這是胃熱達到極點,大便因此會變硬,但是時間還不長,量一定會少,仍然用小承氣湯調和。如果腹中氣體仍然沒有轉動,則不只是大承氣湯效果不佳,即使是小承氣湯效果也會不佳。)

(13)陽明病,瀉下之後,心中煩悶不安,胃中有乾燥糞便的,可以攻下。腹部輕微脹滿,開始時硬,之後一定會軟便的,不可以攻下。如果有乾燥糞便,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用小承氣湯試探是否可以瀉下,然後再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瀉下之後心中煩悶不安,這是因為熱重藥輕,應該再次服用大承氣湯,以輔助之前的藥物,迅速驅除熱邪,則悶煩就會自然解除。文中提到「胃中有燥屎者」和「若有燥屎者」,都是指試探其是否排出氣體以及肚臍周圍疼痛、腹部脹滿疼痛、小便不利、煩躁不安、偶爾輕微發熱、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這七個症狀。)

(14)得病二三日,脈象虛弱,沒有太陽病或少陽病的症狀,煩躁不安,心下堅硬,到四五天,雖然能吃東西,用小承氣湯少量服用,稍微調和一下,讓病人稍微舒服些,到第六天,服用承氣湯一升。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小便量少,即使不能吃東西,但只是開始時硬,之後一定會軟便,還沒有完全變硬,攻下必定會軟便,需要小便通暢,大便確定變硬,才可以攻下,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沒有太陽病、少陽病的症狀,則煩躁不安、心下堅硬屬於正陽陽明病症,可以瀉下無疑。但是病人脈象虛弱,雖然能吃東西,也只能少量服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調和得當,必定會感覺舒服些。等過一天再用小承氣湯,稍微增加劑量,總之因為脈象虛弱,所以要慢慢來。到六七天仍然沒有大便,好像胃實證,而且小便又少,正是擔心胃弱而膀胱氣化功能受阻,水分滲入大腸,所以開始時硬,之後才軟便。所以小便通暢,大便確定變硬,才可以攻下。)

(文中「雖然能吃東西」、「雖然不能吃東西」,都與辨別風寒無關。還有兩種意思:看到能吃東西的,不可以認為胃強而輕易瀉下;看到不能吃東西的,不可以認為胃中有乾燥糞便而輕易瀉下。後面九條提到譫語、有潮熱、反而不能吃東西的,胃中必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與此互相印證,前後註釋都有些出入。)

(15)陽明病,不吐不瀉,心煩的,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