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陽明經中篇

凡外邪已離太陽,未接少陽,謂之正陽陽明,列於此篇。

凡外感之邪,全入陽明所轄地界,已離太陽,未接少陽,此際當用下法,確無疑矣。然其邪復有在經在府之不同:在經者,與太少為鄰,仍是傳經之邪;在府者,則入於胃,而不傳經。但在經者之用下,常恐胃有未實,篇中無限消息遲徊。若在府,則胃已大實,惟有急下,以存津液而已。

(1)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原文

以胃家實揭正陽陽明之總,見邪到本經,遂入胃而成胃實之症也。不然,陽明病,其胃不實者多矣,於義安取乎!

(2)傷寒三日,陽明脈大。原文

傷寒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乃傳經之次第,其實不以日拘也。此云三日陽明脈大,正見二日之陽明傳自太陽,必兼乎浮緊、浮緩,未定是正陽陽明也。若正陽陽明,氣血俱多,其脈必大,而與太陽別矣。言外見三日症兼少陽,則其脈必大而弦,又不得為正陽陽明也。噫,微矣哉!

(3)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原文

(4)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原文

濈濈者,肌肉開而微汗不幹之貌;發熱無汗,嘔不能食,皆傷寒之症也。傷寒無汗,何以反濈濈汗出耶?可見症已轉屬正陽陽明矣。既濈然汗出,則熱除嘔止可知矣。

(5)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謂胃承氣湯主之。原文

蒸蒸者,熱勢自內騰達於外,如蒸炊然,胃實之驗也。其熱蒸蒸,勢必其汗濈濈矣。妙哉,形容乎!惟熱在胃,故用承氣以調其胃,胃調則病渙然除矣。

(6)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原文

(7)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原文

(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原文,後半節入陽明上篇。

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喘、潮熱八者,乃陽明之外邪欲解,可以攻裡,而不為大誤之候也。然曰欲解、曰可攻,不過用小承氣及調胃承氣之法耳。必手足濈然汗出,方可驗胃實便硬,外邪盡解,而當從大承氣急下之法也。申酉戌間獨熱,余時不熱者為潮熱。

白話文:

凡是外來的邪氣已經離開太陽經,但還沒進入少陽經的,就稱為正陽陽明,這部分內容列在這裡討論。

凡是外感引起的邪氣,全部進入陽明經所管轄的範圍,已經離開太陽經,但還沒進入少陽經,這時候應該使用下法(瀉藥),這點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邪氣又分為停留在經脈和停留在臟腑兩種情況:停留在經脈的,和太陰、少陽經相鄰,仍然屬於傳經的邪氣;停留在臟腑的,則進入胃,不再傳經。但是,停留在經脈的,在使用下法時,常常會擔心胃沒有完全充實,所以篇中有很多關於如何拿捏分寸的討論。如果是停留在臟腑的,則代表胃已經很充實,只能用急下法,以保住身體的津液。

(1)陽明病的特點是胃腸實熱。

這句話用胃腸實熱來揭示正陽陽明的總體特點,說明邪氣到了陽明經,就會進入胃而形成胃實的症狀。不然的話,陽明病中胃不實的情況很多,這樣說就說不通了。

(2)傷寒三天,脈象變大。

傷寒第一天在太陽經,第二天在陽明經,第三天在少陽經,這是傳經的次序,實際上不一定按照天數來算。這裡說三天脈象變大,正是因為第二天從太陽經傳到陽明經,必然還會兼有浮緊、浮緩的脈象,不能確定是正陽陽明。如果是正陽陽明,氣血都很充足,脈象必然會變大,和太陽經的脈象不同。這句話也暗示,三天的症狀如果兼有少陽經,那麼脈象必然會是又大又弦,也不能算是正陽陽明。唉,這種變化非常細微啊!

(3)傷寒發燒沒有汗,想吐吃不下東西,反而微微出汗,這是轉到陽明經了。

(4)傷寒轉為陽明病,病人會微微出汗。

微微出汗是指肌肉開泄,出汗後不立即乾燥的樣子。發燒沒有汗、想吐吃不下東西,都是傷寒的症狀。傷寒沒有汗,為什麼反而會微微出汗呢?可見症狀已經轉到正陽陽明了。既然微微出汗,那麼發燒、嘔吐的症狀就會停止。

(5)太陽病三天,發汗後沒有好轉,持續發燒,這是屬於胃的病,應該用胃承氣湯來治療。

持續發燒,是指熱勢從內部向上散發出來,像蒸東西一樣,這是胃實的表現。熱勢持續,肯定會微微出汗。這種描述真是太妙了!正因為熱在胃,所以要用承氣湯來調理胃,胃調理好,病自然就會好。

(6)陽明病,本來就會出汗,醫生又重複發汗,病雖然有好轉,但還有些煩躁不安,這一定是因大便乾硬的緣故。因為喪失津液,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乾硬。應該問他每天小便的次數,如果本來每天小便三四次,今天卻再次小便,就知道大便很快就會出來了。如果現在小便次數很少,是因為津液應該回到胃中,就知道很快就會大便了。

(7)陽明病,自己會出汗,如果又發汗,導致小便順暢,這是津液已經耗竭,即使大便乾硬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應該等到他自己想大便時,用蜜煎來導引排便,也可以用土瓜根或者大豬膽汁來導引。

(8)陽明病,脈象遲緩,即使出汗也不怕冷,身體一定會感到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且喘氣。如果有潮熱,這是表示外邪快要解除,可以攻下裡熱。手腳微微出汗,這是表示大便已經乾硬,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汗多,微微發燒怕冷,這是表示外邪還沒有解除,熱也不會出現潮熱,還不能用承氣湯;如果腹部脹滿不通暢,可以用小承氣湯來稍微調理胃氣,不要讓他過度瀉下。

脈象遲緩、出汗、不怕冷、身體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喘氣、潮熱這八種情況,是陽明經的外邪快要解除,可以用攻下裡熱的方法來治療,不會有大錯。但說「快要解除」、「可以攻下」,也只是使用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的方法。一定要手腳微微出汗,才能確定是胃實大便乾硬,外邪已經全部解除,這時才能使用大承氣湯來急下攻瀉。在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戌時(晚上七點至九點)獨自發熱,其他時間不發熱的,就叫做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