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一 (31)
卷一 (31)
1. 太陽經下篇
青龍項中,辨表裡,用桂枝湯單解風邪一法
(9)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原文
六七日不大便,明系裡熱,況有熱以證之,更可無疑,故雖頭痛,可用承氣下之。若小便清者,邪未入里,即不可下,仍當發汗,以散表邪。然頭痛有熱,多是風邪上壅,勢必致衄。若兼寒邪,則必如第二類之身疼痛、目瞑,何以但頭痛而無身目之證耶?故惟用桂枝湯以解風邪,與用麻黃湯之法各別也。
青龍項中,風寒挾飲微結,桂枝合五苓加減一法
(10)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原文
服桂枝湯治風而遺其寒,所以不解而證變。設更下之,則邪勢乘虛入里,益誤矣。在表之風寒未除,而在裡之水飲上逆,故變五苓兩解表裡之法,而用茯苓、白朮為主治。去桂者,以已誤不可復用也。然桂枝雖不可用,其部下諸屬,皆所必需,倘並不用芍藥以收陰,甘草、薑、棗以益虛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誤汗、誤下之變耶?故更一主將,而一軍用命,甚矣仲景立方之神也。
青龍項中,火迫亡陽,用桂枝湯加減救逆一法
(11)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原文
此條文義甚明,後人不識作者之意,雖有良法而不能用,茲特闡之。篇首誤服大青龍湯,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陽者,乃汗多所致,故用真武湯救之。此以火迫劫而亡陽者,乃方寸元陽之神,被火迫劫而飛騰散亂,故驚狂、起臥不安,有如此者。少緩須臾,駟馬莫追,神丹莫挽矣,故用此湯救之。
桂枝湯中除去芍藥,人皆不知其故,或謂惡其酸收,非也。夫神散正欲其收,何為見惡耶?設不宜於芍藥之酸,又何宜於龍骨、牡蠣之澀耶?學者於此等處當猛下一參,透此一關,勝讀方書千卷。蓋陽神散亂,當求之於陽。桂枝湯,陽藥也。然必去芍藥之陰重,始得疾趨以達於陽位。
既達陽位矣,其神之驚狂者,漫難安定,更加蜀漆為之主流,則神可賴之以攸寧矣。緣蜀漆之性最急,丹溪謂其能飛補是也。更加龍骨、牡蠣有形之骨屬為之舟楫,以載神而反其宅,亦於重以鎮怯、澀以固脫之外,行其妙用。如是而後,天君復辟,聿追晉重耳、越勾踐返國之良圖矣。
仲景制方,豈易識哉!
青龍項中,火逆煩躁,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一法
(12)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原文
此證誤而又誤,雖無驚狂等變,然煩躁則外邪未盡之候,亦真陽欲亡之機,故但用桂枝以解其外,龍骨、牡蠣以安其內。不用蜀漆者,以元神未致飛越,無取急追以滋擾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下篇
(9)傷寒病人,六七天沒有大便,頭痛發熱,要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說明病邪還在表層,沒有深入內臟,應該讓病人發汗,如果頭痛,很可能流鼻血,應該服用桂枝湯。 六七天不大便,說明內有熱邪,再加上發熱的症狀,可以肯定內有熱邪,因此即使頭痛,也可以用承氣湯瀉下。如果小便清澈,說明邪氣還沒有進入內臟,就不能瀉下,應該發汗,以散表邪。但是頭痛發熱,大多是風邪阻塞於上,很可能導致鼻出血。如果兼有寒邪,則一定會有像第二類症狀一樣的身體疼痛、眼睛睜不開,為什麼只有頭痛而沒有其他症狀呢?所以只能用桂枝湯來解表邪,與用麻黃湯的方法不同。
(10)服用桂枝湯,或者瀉下後,仍然頭項疼痛,身體發熱,沒有汗,心下隱隱作痛,小便不利,應該服用去桂枝加茯苓白朮湯。服用桂枝湯治療風邪卻忽略了寒邪,所以沒有痊癒反而病情變化。如果再瀉下,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更加錯誤了。表層的風寒沒有去除,裡面的水飲卻上逆,所以改變成五苓散的治療方法,用茯苓、白朮為主治。去除桂枝,是因為已經用錯了,不能再用了。但是桂枝雖然不能用,它相關的藥物都是必要的,如果不使用芍藥來收斂陰氣,甘草、生薑、大棗來益氣和胃,怎麼能制止錯誤的發汗、錯誤的瀉下呢?所以換一個主將,全軍聽令,仲景的處方真是神妙啊!
(11)傷寒脈浮,醫生用瀉火的方法治療,結果導致陽氣衰竭,病人就會驚狂,睡臥不安,應該服用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的桂枝湯。這段文字意思很清楚,後人不懂作者的用意,雖然有良方卻不能使用,這裡特別解釋一下。篇首誤服大青龍湯,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陽,是汗出過多造成的,所以用真武湯來救治。這次是因為用瀉火的方法導致陽氣衰竭,是臟腑元氣受損,被火邪迫害而散亂,所以驚狂、睡臥不安。稍一耽誤,就無法挽救了,所以用這個方子來救治。桂枝湯中去除芍藥,很多人不明白原因,有人說因為厭惡它的酸收之性,不是的。神散亂正需要它來收斂,為什麼要厭惡它呢?如果芍藥的酸性不適合,為什麼龍骨、牡蠣的澀性又適合呢?學習者在這種地方應該仔細思考,突破這一關,勝過讀方書千卷。因為陽氣散亂,應該從陽氣入手。桂枝湯是溫陽的藥物。但是必須去掉芍藥的陰寒之性,才能迅速達到溫陽的效果。陽氣恢復了,但是神志的驚狂難以平復,再加蜀漆作為主藥,就可以使神志安寧了。因為蜀漆的作用最快,丹溪認為它能快速補益。再加龍骨、牡蠣這些有形狀的礦物藥物,作為載體,把神志送回原位,也在加重鎮靜、收斂止脫的基礎上,發揮它的奇妙作用。這樣,天君(指元神)就復位了,就像晉國重耳、越國勾踐復國一樣。仲景的處方,難道容易理解嗎!
(12)火逆而瀉下,因為燒針而煩躁,服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這個病症已經錯上加錯,雖然沒有驚狂等症狀,但是煩躁是外邪未盡的徵兆,也是真陽將要衰竭的徵候,所以只用桂枝來解表,龍骨、牡蠣來安內。不用蜀漆,是因為元神還沒有飛散,沒有必要急著追趕而增加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