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一 (25)
卷一 (25)
1. 太陽經中篇
辨下後,復發汗之脈症及晝夜靜躁二法
(48)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原文
治傷寒,有先汗後下之次第,原不得已之法。設下之後,外邪不盡,復不得已而發其汗,其人身必振寒,脈必微細,邪雖去而內外俱虛,所傷滋大矣。良工於汗下之際,已不可無集木臨谷之俱,況以誤治致虛,更可再誤,而犯虛虛之戒乎!注以振寒屬誤汗,脈微細屬誤下,且牽入亡陽、亡陰蔓語,殊失仲景叮嚀之意。
(49)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原文
上條但言振寒及微細之脈,未定所主之病,以虛症不一也。然振寒,脈微細,陽虛之故已露一斑。設晝日煩躁、不得眠,其為陽虛擾亂可知矣。其人夜反安靜,不嘔,不渴,則陽虛擾亂,不兼外邪可知矣。乃復以脈沉微,身無大熱,重加辨別者,仲景意中恐新邪乘虛暗襲耳。
外無邪襲,則煩躁為亡陽之候,而乾薑、附子在所必用矣。即此而推,其人日中安靜,夜多煩躁,則陽不病,而陰病可知矣。然陰病乃傷寒後之本症,自有陽邪入陰,及陰氣內虧,津液未復之條,故不復互言之也。
辨吐下後復汗,身為振搖,動惕,久成痿廢二法
一法,胸高頭眩,脈沉緊,加誤汗動經,宜囁通津液。
一法,飲搏胸脅,經脈動惕,久成痿廢。
(50)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術甘草湯主之。原文
心下逆滿,氣上衝胸,寒邪搏飲,塞湧於膈,所以起則頭眩,脈見沉緊,明系飲中留結外邪。若但發汗,以強解其外,外雖解,而津液盡竭,反足傷動經脈,有身為振搖之患矣。蓋人身經脈,賴津液以滋養,吐下而津液一傷,更發其汗,津液再傷,坐令經脈失養,身為振搖,貽害深矣。所以遇此等症,必一方之中,滌飲與散邪並施,乃克有濟。
太陽第三篇中,用小青龍湯全是此意,但彼症風寒兩受,不得不重在表。此症外邪已散,止存飲中之邪,故以桂枝加入制飲藥內,俾飲中之邪盡散,津液得以四布而滋養其經脈。千百年來,孰解其批郄導窾之微旨乎!
(51)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原文
此即上條之症,而明其增重者,必致廢也。曰虛煩,曰脈甚微,則津液內亡,求上條之脈沉緊為不可得矣。曰心下痞硬,曰脅下痛,較上條之心下逆滿更甚矣。曰氣上衝咽喉,較上條之沖胸更高矣。外症痰飲搏結有加,而脈反甚微,不與病情相協,為日既久,則四屬失其滋養。
白話文:
太陽經中篇
(48)瀉下之後,又再發汗,必定會出現畏寒、脈搏微弱的症狀。這是因為內外都虛弱造成的。治療傷寒,本應先發汗後瀉下,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如果瀉下之後,外邪未盡,又不得已而發汗,病人必定會畏寒,脈搏必定微弱,雖然邪氣去了,但內外都虛弱,所受的損傷就更大了。精明的醫生在發汗瀉下的時候,就已經會注意避免病情加重,何況是因錯誤治療導致虛弱,更不能再犯錯,而違反避免加重虛弱的原則呢!文中將畏寒歸咎於錯誤發汗,將脈搏微弱歸咎於錯誤瀉下,並牽扯到亡陽、亡陰的說法,這都偏離了張仲景的本意。
(49)瀉下之後,又再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晚上卻很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搏沉弱,身體也沒有發高燒,可以用乾薑附子湯治療。上一條只說了畏寒和脈搏微弱,沒有確定所治的病症,因為虛症的表現不一。但是畏寒、脈搏微弱,已經露出了陽虛的徵兆。如果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可以知道是陽虛導致的紊亂。而晚上反而安靜,不嘔吐,不口渴,則可以知道陽虛紊亂沒有兼夾外邪。再次說明脈搏沉弱,身體沒有發高燒,是張仲景擔心新的邪氣乘虛而入。
沒有外邪入侵,那麼煩躁就是亡陽的徵兆,所以乾薑、附子必須使用。以此推論,如果白天安靜,晚上煩躁,則可以知道陽氣沒有生病,而是陰氣有病。但是陰病是傷寒之後的本症,本身就有陽邪入侵陰氣,以及陰氣內虛、津液未復的條文,所以不再重複說明。
辨吐瀉後再發汗,身體顫抖,驚悸,久而導致痿廢的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胸部高聳頭暈,脈搏沉緊,加上錯誤發汗導致經脈受損,應該緩解津液。
一種方法是:飲邪停滯胸脅,經脈驚悸,久而導致痿廢。
(50)傷寒,如果吐瀉之後,心下痞滿,氣體上衝胸部,起來時頭暈,脈搏沉緊,發汗則會傷及經脈,身體顫抖,可以用茯苓桂枝術甘草湯治療。心下痞滿,氣體上衝胸部,是寒邪與水飲相搏結,阻塞在膈肌,所以起來時頭暈,脈搏沉緊,明顯是飲邪停留在體內,夾雜外邪。如果只發汗,強行去除外邪,雖然外邪去除了,但是津液耗竭,反而會損傷經脈,導致身體顫抖。因為人體經脈依靠津液滋養,吐瀉已經損傷津液,再發汗,津液再次受損,導致經脈失養,身體顫抖,危害深遠。所以遇到這種症狀,必須在一方藥中,同時清除水飲和散解邪氣,才能奏效。
太陽經第三篇中,使用小青龍湯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那個症狀是風寒同時入侵,不得不重點治療表證。這個症狀外邪已經散去,只存在水飲中的邪氣,所以加入桂枝到祛除水飲的藥方中,使水飲中的邪氣完全散去,津液得以充分流通,滋養經脈。千百年來,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精妙的旨意呢!
(51)傷寒吐瀉後,發汗,虛煩,脈搏非常微弱,八九天後心下痞硬,脅下疼痛,氣體上衝咽喉,頭暈目眩,經脈驚悸,久而導致痿廢。這是上一條症狀的加重,必然導致痿廢。虛煩,脈搏非常微弱,說明津液內虛,已經找不到上一條脈搏沉緊的狀態了。心下痞硬,脅下疼痛,比上一條的心下痞滿更嚴重了。氣體上衝咽喉,比上一條的衝胸更高了。外在症狀痰飲搏結加重,但是脈搏反而非常微弱,與病情不相符,時間久了,四肢就失去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