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4)

1. 太陽經中篇

下利清穀者,脾中之陽氣微,而飲食不能腐化也。身體疼痛者,在裡之陰邪盛,而筋脈為其阻滯也。陽微陰盛,凶危立至,當急救其在裡之微陽,俾利與痛而俱止。救後,小便清,大便調,則在裡之陽已復,而身痛不止,明是表邪未盡,營衛不和所致,又當急救其表,俾外邪仍從外解,而表裡之辨,始為明且盡耳。救里與攻裡天淵,若攻裡,必須先表后里,必無倒行逆施之法。

惟在裡之陰寒極盛,恐陽氣暴脫,不得不急救其里,俟里證少定,仍救其表。初不敢以一時之權宜,更一定之正法也。厥陰篇下利、腹脹、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曰先溫,曰乃攻,形容不得已之次第,足互此意。

辨誤下,引邪內入,用梔子湯取吐三法

一法,下後煩滿不安,用梔子厚朴湯。

一法,誤用丸藥大下,身熱微煩,用梔子乾薑湯。

一法,大下後,身熱,心下結痛,用梔子豉湯。

(45)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原文

滿而不煩,即里症已具之實滿;煩而不滿,即表症未罷之虛煩。合而有之,且臥起不安,明是邪湊胸表腹裡之間,無可奈何之象。故取梔子以快湧其邪,而合厚朴、枳實以泄腹中之滿,亦表裡兩解之法也。

(46)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原文

丸藥大下,徒傷其中,而不能盪滌其邪,故梔子合乾薑用之,亦溫中散邪之法也。

(47)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不可與服之。原文

香豉主寒熱惡毒,煩躁滿悶。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則表邪昭著,與前條之微煩不同,故以梔子合香豉,解散餘邪,又主表而不主裡之法也。然此梔豉一法,諸凡汗下後症顯實煩、虛煩之不同,要皆可用。以其胸中窒塞,即名實煩,窒比心中結痛則較輕也。以其身外熱除,心中不窒,止是虛熱內壅,即名虛煩。

虛煩不得眠,亦即臥起不得安之互詞。反復顛倒,心中懊憹,熱邪逼處,無法可除,故用梔豉湯以湧其餘熱。乃因汗吐下後,胸中陽氣不足,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正宜因其高而越之耳。若慮津液內竭,正氣暴虛,餘邪不盡,則仲景原有炙甘草湯一法,寧敢妄湧,以犯虛虛之戒耶!執一而妄注,只令作者之意盡失。可惱可惱!

舊微溏則大腑易動,服此湯不能上湧,反為下泄矣。緣《內經》有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調之,後乃治其他病,故此示戒。

白話文:

太陽經中篇

腹瀉排出食物殘渣,是因為脾胃陽氣虛弱,導致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吸收。身體疼痛,是因為體內陰邪盛行,阻滯經絡筋脈所致。陽氣虛弱,陰邪盛行,情況危急,必須緊急救治體內虛弱的陽氣,使腹瀉和疼痛同時停止。治療後,如果小便清暢,大便恢復正常,則體內陽氣已恢復;如果身體疼痛持續存在,則說明表邪未盡,營衛失調,還需要緊急治療表證,使外邪從體表排出,這樣表裡證候的區分才能明確徹底。治療裡證和攻治裡證的方法大相徑庭,攻治裡證必須先治表證後治裡證,絕對不能本末倒置。

但如果體內陰寒極盛,擔心陽氣突然耗竭,不得不先急救裡證,待裡證略微穩定後,再治療表證。一開始不敢以權宜之計取代正統療法。厥陰篇中提到腹瀉、腹脹、身體疼痛,應先溫暖裡證,然後再攻治表證。「先溫」、「乃攻」形容的是不得已的治療順序,其意在此。

辨誤下,引邪內入,用梔子湯取吐三法

第一種情況:瀉下後腹部飽脹不安,用梔子厚朴湯。

第二種情況:誤用丸藥大量瀉下,身體發熱,略感煩躁,用梔子乾薑湯。

第三種情況:大量瀉下後,身體發熱,心下結痛,用梔子豉湯。

傷寒瀉下後,心煩意亂,臥不安席,用梔子厚朴湯。

腹部飽脹而不煩躁,是裡證已成形的實證;煩躁而不飽脹,是表證未解的虛證。兩種證狀兼有,且臥不安席,說明邪氣侵犯胸腹部之間,無可奈何之狀。因此用梔子快速排出邪氣,並配合厚朴、枳實瀉去腹中積滯,也是表裡雙解的方法。

傷寒,醫生用丸藥大量瀉下,身體發熱不退,略感煩躁,用梔子乾薑湯。

丸藥大量瀉下,只會損傷臟腑,而不能清除邪氣,所以用梔子配乾薑溫中散邪。

傷寒五六日,大瀉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結痛,邪氣未解,用梔子豉湯。發汗或瀉下後,煩熱,胸悶,用梔子豉湯。發汗吐瀉後,虛煩失眠,病情嚴重者,則輾轉反側,心中懊惱,用梔子豉湯;如果氣短,用梔子甘草豉湯;如果嘔吐,用梔子生薑豉湯。凡是用梔子湯,病人以前經常腹瀉的,不能服用。

香豉能治療寒熱、邪毒、煩躁、胸悶。瀉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結痛,則表邪明顯,與前述的輕微煩躁不同,所以用梔子配香豉,以解散餘邪,這是治表不治裡的方法。但是這種梔子豉湯,無論是汗下後出現的實煩還是虛煩,都可以使用。胸中阻塞稱為實煩,阻塞比心下結痛輕;體表熱退,胸中不阻塞,只是虛熱內壅,稱為虛煩。

虛煩失眠,也是臥不安席的另一種說法。輾轉反側,心中懊惱,是熱邪逼迫,無法消除,所以用梔子豉湯排出餘熱。因為汗吐瀉後,胸中陽氣不足,最虛弱的地方,就是邪氣容易侵入的地方,正應該趁其高漲而將其驅除。如果擔心津液耗竭,正氣暴虛,餘邪未盡,仲景原有炙甘草湯一方,怎麼敢妄用湧邪之法,以犯虛虛之戒呢!執著於一種方法而妄加使用,只會使作者的本意完全喪失。真是令人惱火!

如果以前經常腹瀉,則大腸腑容易活動,服用此湯不能上湧,反而會加重腹瀉。因為《內經》說先瀉後生其他疾病,治療根本,必須先調治腸胃,然後再治療其他疾病,所以以此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