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2)

1. 太陽經中篇

此條熱實二字,形容結胸之狀甚明,見邪熱填實於胸間不散漫也。上條言寸脈浮,關脈沉,此言脈沉緊更明。蓋緊脈有浮沉之別,浮緊主傷寒無汗,沉緊主傷寒結胸,與中風之陽邪結胸迥殊。此所以不言浮也,精矣精矣!

(39)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原文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則不似大結胸之高在心上也。按之則痛,比手不可近則較輕也。而脈之浮,又淺於沉,滑又緩於緊,可見其人外邪陷入原微,但痰飲素盛,挾勢邪而內結,所以脈見浮滑也。黃連、半夏、栝蔞實,藥味雖平,而泄熱散結亦是突圍而入,所以名為小陷胸湯也。

(40)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原文

治結胸之證,取用陷胸之法者,以外邪挾內飲摶結胸間,未全入於裡也。若十餘日,熱結在裡,則是無形之邪熱蘊結,必不定在胸上。加以往來寒熱,仍兼半表,當用大柴胡湯,以兩解表裡之熱邪,於陷胸之義無取矣。無大熱,與上文熱實互意,內陷之邪但結胸間,而表裡之熱反不熾盛,是為水飲結在胸脅。

其人頭有微汗,乃邪結在高,而陽氣不能下達之明徵。此則主用大陷胸湯,允為的對也。仲景辨證明徹若此,後人反謂結胸之外,復有水結胸一證,又謂下文支結,乃支飲結聚,亦另是一證,可笑極矣!

(41)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原文

妙哉,仲景之文!此一條又足緯上三條而明其意。心下支結者,邪結於心下之偏旁不正中也,比小結胸之正在心下又較輕矣。傷寒至六七日,宜經傳已遍,乃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其邪尚在三陽之界,未入於裡。雖心下支結,而外證未除,即不可用大陷胸湯,以大陷胸湯主裡,而不主表也;亦不可用小陷胸湯,以小陷胸湯主飲,而不主表也。

夫支結之邪,其在外者方盛,其陷入者原少,故但合用柴胡、桂枝,和、解二法,以治其表。表邪去,而支結自開矣。後人謂支結乃支飲結於心下,夢語喃喃,吾不識支飲為何物也!

辨下後胸滿煩驚,身重困篤一法

(42)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原文

此伏飲素積為變之最鉅者。蓋積飲之人,津液素結,原不足以充灌周身,及遇外感,一切汗吐下定法,漫難輕試,其誤下之變,更有進於結胸者。似此一證,八九日過經乃下之,可謂慎矣。孰知外邪未盡,乘虛而陷,積飲挾之,填滿胸中。胸中既滿,則膻中之氣不能四布而使道絕,使道絕而君主孤危,所以心驚而神亂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中篇

「熱實」二字精準形容結胸的狀態,邪熱充塞胸間而不散開。前面提到寸脈浮、關脈沉,這裡說脈沉緊更明確。緊脈有浮沉之分,浮緊主傷寒無汗,沉緊主傷寒結胸,與中風陽邪引起的結胸完全不同。所以這裡不提浮脈,真是精妙!

小結胸病位於心下,按壓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治。小結胸病在心下,不像大結胸位置高在心上。按壓疼痛,與手不能靠近相比疼痛較輕。脈浮,比沉脈淺;脈滑,比緊脈緩,可見外邪入侵尚淺,但痰飲素來較盛,乘勢內結,所以脈象浮滑。黃連、半夏、栝蔞實等藥性平和,卻能泄熱散結,如同突破重圍而入,故名小陷胸湯。

傷寒十餘日,裡熱壅結,並出現寒熱往來者,用大柴胡湯;但若僅結胸,無明顯高熱,這是水飲積聚於胸脅,且頭部微汗者,用大陷胸湯主治。治療結胸,使用陷胸法,是因為外邪挾帶內飲凝聚於胸間,尚未完全深入內裡。若十餘日後,裡熱壅結,則是無形的邪熱蘊積,不一定在胸上。加上寒熱往來,仍兼有表證,應使用大柴胡湯,以同時解表裡之熱邪,這與陷胸的治法無關。無明顯高熱,與前面「熱實」之意相符,內陷的邪氣只停留在胸間,而表裡之熱並未熾盛,這是水飲積聚於胸脅。

患者頭部微汗,是邪氣結於高處,陽氣無法下達的明顯徵兆。因此,使用大陷胸湯是恰當的。張仲景辨證如此明徹,後人卻認為除了結胸,還有水結胸一證,又說下文所述的「支結」是支飲凝聚,也是另一種病症,真是可笑!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疼痛,略微嘔吐,心下支結,表證尚未消失者,柴胡桂枝湯主治。張仲景的論述真是精妙!這一條補足了前面三條的意義。「心下支結」,是指邪氣結聚在心下的偏旁,而非正中,比小結胸位於心下的位置更輕。傷寒病至六七日,邪氣理應已傳遍全身,卻仍然發熱,微惡寒,肢節疼痛,略微嘔吐,邪氣尚在三陽的範圍,尚未深入內裡。雖然心下支結,但表證未除,就不能用大陷胸湯,因為大陷胸湯主治裡證,不治表證;也不能用小陷胸湯,因為小陷胸湯主治飲邪,不治表證。

支結的邪氣,在表層的較盛,深入內裡的較少,所以只用柴胡、桂枝,和解二法,治療表證。表邪去除,支結自然會解開。後人認為支結是支飲積聚於心下,夢話連連,我卻不知「支飲」為何物!

辨下後胸滿煩驚,身重困篤一法

傷寒八九日,服用瀉下藥後,胸滿煩躁不安,小便不利,譫語,全身沉重,不能翻身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治。這是伏飲素來積聚,病情變化最大的情況。本就積飲的人,津液本來就凝聚,不足以滋養全身,遇到外感,一切汗吐下法的治療,都難以輕易嘗試,瀉下不當的後果,比結胸更嚴重。像這種情況,八九日後才瀉下,算是很謹慎了。但不知外邪未盡,乘虛而入,積飲與外邪相結合,充塞胸中。胸中充實,則膻中之氣不能周身運行,導致氣機阻滯,君主之氣孤危,所以心驚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