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1)

1. 太陽經中篇

上下之邪相悖而不相入,所以不可攻也。

按:病人素有動氣,在當臍上下左右,則不可發汗。素有痞氣在脅下連臍旁,則不可攻下。醫工不細詢,病家不明告,因而貽誤者多矣。甚有明知故犯者,其操術可勝誅哉!

臟結之所以不可攻者,從來置之不講,以為仲景未嘗明言,後人無從知之;不知仲景言之甚明,人第不參討耳。夫所謂不可攻者,乃垂戒之辭,正欲人詳審其攻之之次第也。試思臟已結矣,匪攻而結,胡由開耶?前篇謂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又謂下利、嘔逆不可攻,又謂表解乃可攻痞,言之已悉。

於此特出一訣,謂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則證不在六經之表裡,而在下焦、上焦之兩途。欲知其候,但觀舌上有胎滑與否。有之,則外感之陽熱挾痞氣而反在下,素痞之陰寒挾熱勢而反在上,此與里證已具,表證未除者,相去不遠。但其陰陽悖逆,格拒而不入,證轉凶危耳。

豈結胸者,膈內拒痛;而臟結者,腹內不拒痛耶!此而攻之,是速其痛引陰筋而死也。不攻則病不除,攻之則死,所以以攻為戒。是則調其陰陽,使之相入,而胎滑既退,然後攻之,則熱邪外散,寒氣內消,其臟結將自愈矣,此持危扶顛之真手眼也。

凡腹痛之證,得藥而痛愈急者,要當識此。

設問借結胸以明臟結之脈證一法

(37)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原文

臟結一證,最難辨識,復設問答,借結胸以詳其脈證,而明外邪熾盛者為難治。結胸者,陽邪結於陽也;臟結者,陰邪結於陰也。然胸位高,臟位卑,其脈之寸浮關沉,兩俱無異,乃臟結之關脈更加小細緊者,以關脈居上下二焦之界,外邪由此下結,積氣由此上干,實往來之要衝,所以病在下,而脈反困於中也。此證全以外受之邪定輕重,若舌上有白胎滑,則所感深重,其互結之勢方熾。

單表、單里,及兩解表裡之法,俱不可用,所以難治。然溫中散邪,俾陰氣漸下而內消,客邪漸上而外散,兩相開解,則良工之為,其所難乎?

傷寒下早,亦成結胸之證四法

一法,辨大結胸,用大陷胸湯。

一法,辨小結胸,用小陷胸湯。

一法,辨熱結在裡與結胸異。

一法,辨邪熱在表,心下支結,單治其表。

太陽結胸證有少陽附篇第三十一條後。

(38)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原文

傷寒誤下,雖成痞,亦時有結胸之候。痞者,十之八九;結胸者,十之一二也。故次傷寒結胸於痞證之後。

白話文:

太陽經中篇

邪氣從上下入侵,互相抵觸,無法互相進入,所以不可強攻治療。

病人原本就有氣郁堵塞的情況,發生在肚臍上下左右,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原本就有痞氣阻塞在脅肋下部連接著肚臍旁,就不能用攻下法治療。醫生如果沒有仔細詢問病史,病人也沒有清楚說明病情,就會造成許多醫療上的錯誤。更甚者,明知故犯,其醫術行為實在該當處罰!

臟腑阻塞為什麼不能強攻治療,從來沒有人詳細說明,認為張仲景也沒有明確說明,後人無從得知;其實不知道張仲景已經說明得很清楚,只是人們沒有仔細研討而已。所謂不可強攻,是告誡人們治療的謹慎之詞,是要人們仔細研判治療的步驟順序。試想,臟腑已經阻塞了,並不是因為強攻而阻塞,怎麼可以強行打開呢?前面提到,如果外邪沒有解除,就還不能強攻治療;又提到下痢、嘔逆都不能強攻;又提到表證解除了才能治療裡證的痞氣,這些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在此特別提出一個訣竅,就是臟腑阻塞沒有陽證的表現,沒有寒熱往來,病人反而很安靜,那麼病情不在六經的表裡,而是在下焦、上焦之間。想要知道病情,只要觀察舌苔上有沒有滑膩的苔。如果有,那麼外感陽熱夾雜痞氣反而在下焦,原本的痞氣陰寒夾雜熱勢反而在上焦,這與裡證已經形成,表證沒有解除的情況,相差無幾。只是陰陽逆亂,互相排斥而不互相進入,病情轉而凶險而已。

難道結胸是膈膜內部拒按疼痛;而臟腑阻塞是腹部不拒按疼痛嗎?如果強攻治療,就會加速疼痛蔓延到陰筋而致死。不強攻治療,病情就不會消除;強攻治療就會死亡,所以用強攻治療作為警告。所以要調整陰陽,使之互相協調,等到滑膩的舌苔消退之後,再強攻治療,那麼熱邪就會外散,寒氣就會內消,臟腑阻塞就會自然痊癒,這就是化險為夷的真正妙法。

凡是腹痛的病情,服用藥物後疼痛加劇的,一定要了解這個道理。

設問借結胸以明臟結之脈證一法

問:疾病中有結胸,有臟腑阻塞,它們的症狀如何?答:按壓疼痛,寸脈浮,關脈沉,叫做結胸。什麼叫做臟腑阻塞?答:像結胸一樣,飲食如常,經常腹瀉,寸脈浮,關脈小而細、沉而緊,叫做臟腑阻塞,舌苔上有白色滑膩苔者,難以治療。

臟腑阻塞這個病症,最難辨識,所以再次設問答,借結胸來詳細說明它的脈證,說明外邪熾盛者難以治療。結胸是陽邪結聚在陽位;臟腑阻塞是陰邪結聚在陰位。但是胸部位置高,臟腑位置低,寸脈浮關脈沉,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臟腑阻塞的關脈更加細小緊澀,因為關脈位於上下二焦的交界處,外邪由此向下阻塞,鬱滯之氣由此向上侵犯,是陰陽往來的要衝,所以病情在下焦,而脈象卻反而困滯在中間。這個病症完全以外感邪氣的輕重來決定,如果舌苔上有白色滑膩苔,那麼邪氣入侵的深重,它們互相阻塞的勢頭正盛。

單獨治療表證、單獨治療裡證,以及同時治療表裡的方法,都不能使用,所以難以治療。但是溫暖中焦、散解邪氣,使陰氣逐漸向下而內消,外邪逐漸向上而外散,兩者互相疏通,這就是良醫的作為,難道有什麼困難嗎?

傷寒下早,亦成結胸之證四法

第一種方法,辨別大結胸,使用大陷胸湯。

第二種方法,辨別小結胸,使用小陷胸湯。

第三種方法,辨別裡證的熱結與結胸不同。

第四種方法,辨別邪熱在表,心下支撐阻塞,單獨治療表證。

太陽結胸證詳見少陽篇第三十一條之後。

傷寒病五六七日,結胸熱盛,脈沉緊,心下疼痛,按之堅硬如石者,大陷胸湯主治。

傷寒誤用下瀉法,雖然形成痞塊,但也偶爾有結胸的症狀。痞塊者,十之八九;結胸者,十之一二。所以把傷寒結胸列在痞證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