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6)

1. 太陽經中篇

(12)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

脈浮數者,法當從乎汗解,故有更藥發汗、及兩解表裡之法。設經誤下而身重心悸,縱脈仍浮數,亦不可復發其汗,但宜靜調,俟其汗自出乃解耳。所以然者,以尺脈微,里陰素虛故也。必須津液自和,即為表裡俱實,便自汗出而愈,此亦先建中而後發汗之變法。要知仲景云,尺脈微者不可發汗,又云,尺微者不可下,無非相人津液之奧旨,所以誤下之脈雖浮數不改,亟宜發汗者,亦必審諦其尺脈,不當率意徑情,有如此矣。

凡用發汗藥,宜審病人有無宿疾,不可徑汗六法

(13)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原文

咽中乾燥,其人平日津液素虧可知,故不可發汗,以重奪其津液也。叔和重集不可發汗篇,有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欲絕,手足厥冷,欲得蜷臥,不能自溫一條,與此似同而實大異。此戒發汗以奪陽明之津液,彼戒發汗以奪少陰之血也。又咽中閉塞不可下一條,亦指少陰立說。成注俱以咽門為胃之系,混釋則謬矣。

(14)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便血。原文

小便淋者,膀胱為熱所閉,氣化不行也。更發其汗,則膀胱愈擾,而血從小便出矣。

(15)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原文

身疼痛為寒傷營之證,本當發汗,然瘡瘍之人,肌表素虛,營血暗耗,更發其汗,則外風襲虛,內血不榮,必致頸項強,身手張而成痓,痓亦膀胱之病也。

(16)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目直視不能眴,不得眠。原文

目得血而能視,汗為血液。衄血之人,清陽之氣素傷,更發其汗,則額上必陷,乃上焦枯竭之應也。諸脈者,皆屬於目,筋脈緊急,則目上瞪而不能合,目不合則不得眠也。傷寒發煩目瞑者必衄,宜用麻黃湯發汗。此言素慣衄血之人,戒發汗以虛其虛,宜兩諦之也。

(17)亡血家,不可發汗,則寒慄而振。原文

亡血,即亡陰也。亡陰發汗本當生熱,乃反寒慄而振者何耶?蓋陰亡則陽氣孤而無偶,才一發汗,其陽必從汗盡越,所以寒慄有加,陰陽兩竭也。

(18)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闕)。原文

心主血,汗者心之液,平素多汗,更發其汗,則心臟之血傷,而心神恍惚,小腸之腑血亦傷,而便已陰疼。禹餘糧丸原方闕。然生心血,通水道,可意會也。

服麻黃湯,汗後病不解,有惡寒、惡熱不同治一法

(19)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惡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原文

白話文:

太陽經中篇

(12) 脈象浮數,通常應該發汗治療,就能痊癒;如果用瀉下方法治療,反而出現身體沉重、心悸的症狀,就絕對不能再發汗,必須等到自然出汗後才能好轉。這是因為尺脈微弱,代表內裡虛弱,需要等到表裡都充實,津液自然調和,才會自然出汗而痊癒。 同樣的,脈象浮數,治療方法應該以發汗為主,因此有更換藥物發汗,以及同時治療表裡兩種方法。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方法,導致身體沉重、心悸,即使脈象仍然浮數,也不能再次發汗,應該靜靜調養,等待自然出汗後才能痊癒。原因是尺脈微弱,內裡陰虛體質。必須等到津液自然調和,達到表裡都充實的狀態,才會自然出汗而痊癒,這也是先調補中氣,然後再發汗的變通方法。要知道張仲景說過,尺脈微弱就不能發汗,又說尺脈微弱就不能瀉下,都是關於人體津液的精妙旨意。所以即使是因錯誤瀉下導致脈象浮數不變,需要發汗治療的病人,也必須仔細診斷尺脈,不能隨意妄為,一定要謹慎。凡是用發汗藥,都要仔細判斷病人是否有舊疾,不能草率地使用六經辨證的發汗方法。

(13) 咽喉乾燥的人,不能發汗。因為咽喉乾燥,說明此人平時津液就已經不足,如果再發汗,就會加重奪取津液。 《經方論》中記載的「咽喉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後會吐血、氣息將絕、手腳厥冷、想蜷縮著睡覺、不能自己保暖,與此類似但實際上大相逕庭。前者是告誡發汗會奪取陽明經的津液,後者是告誡發汗會奪取少陰經的血。另外,「咽喉閉塞不可瀉下」也是針對少陰經而說的。以往的註釋都把咽喉當作胃的繫帶,這樣解釋就錯了。

(14) 患有淋病的人,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便血。因為小便淋漓不暢,是膀胱被熱邪阻塞,氣化功能失常。如果再發汗,就會更加擾亂膀胱,導致血從小便排出。

(15) 患有瘡瘍的人,即使身體疼痛,也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痙攣。身體疼痛是寒邪侵犯營氣的症狀,本應該發汗,但是患有瘡瘍的人,肌膚表層本來就虛弱,營血已經暗耗,如果再發汗,就會讓外邪乘虛而入,內裡的血液不能滋養肌膚,必然導致頸項僵硬、四肢伸展而痙攣,痙攣也是膀胱的病變。

(16) 患有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如果發汗,就會出現額頭凹陷、脈象緊急、眼睛直視不能轉動、睡不著覺。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汗液也是血液。鼻出血的人,清陽之氣本來就受損,如果再發汗,就會導致額頭凹陷,這是上焦枯竭的表現。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筋脈緊急,就會導致眼睛上瞪而不能閉合,眼睛不能閉合就睡不著覺。傷寒發熱煩躁、眼睛閉合的人必定會鼻出血,應該用麻黃湯發汗。這裡所說的是平時經常鼻出血的人,告誡不要發汗以至於加重虛弱,這兩種情況需要區別對待。

(17) 陰血虧損的人,不能發汗,否則會出現寒慄戰抖。陰血虧損,也就是陰液不足。陰液不足的人發汗本應該產生熱量,但為什麼反而出現寒慄戰抖呢?因為陰液不足,陽氣就孤獨無依,一旦發汗,陽氣就會隨著汗液全部排出,所以寒慄更加嚴重,陰陽都耗竭了。

(18) 平時就容易出汗的人,再次發汗,就會出現神志恍惚、心神不安、小便不利、下腹部疼痛等症狀。(禹餘糧丸的處方缺失)。心主血脈,汗液是心的體液,平時就容易出汗的人,再次發汗,就會損傷心臟的血液,導致心神恍惚,小腸的血液也會受損,導致小便不利、下腹部疼痛。禹餘糧丸的原文處方缺失,但它可以養心血、通水道,可以從這裡推測藥效。

(19) 發汗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惡寒的,是體虛造成的,可以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治療。發汗後,出現惡寒的是體虛;不惡寒,只惡熱的,是實證,應該調理胃氣,服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