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太陽經上篇

中風病誤下,熱邪內陷而成結胸六法

一法,論結胸及痞之源。

一法,論脈證所以結胸之故。

一法,論結胸兼涉陽明。

一法,論結胸似涉柔痓。

一法,論脈浮大下之死。

一法,論證加煩躁,不下亦死。

(47)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原文

風為陽邪,病發於中風,陽邪未從外解而反下之,其熱勢乘虛陷入,必硬結於胸上。寒為陰邪,病發於傷寒,陰邪未從外解而反下之,其熱勢乘虛陷入,必痞塞於心間。二證皆由下早,皆是熱入,省文以見意也。太早則邪方熾盛,既未外解,又未傳經,此而下之,其變安得不大耶?

(48)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原文

中風病,見浮、動、數之三脈,主風、主熱、主痛、更主虛。虛,故邪持日久,頭痛、發熱、惡寒,表終不解。醫不知其邪持太陽,未傳他經,反誤下之,於是動數之脈變遲,而在表之證變結胸矣。動數變遲三十六字,形容結胸之狀殆盡。蓋動數為欲傳之脈,而變遲則力綿勢緩而不能傳,且有結而難開之象,膈中之氣與外入之邪兩相格鬥,故為拒痛。

胃中水穀所生之精悍,因誤下而致空虛,則不能藉之以衝開外邪,反為外邪衝動其膈,於是正氣往返邪逼之界,覺短氣不足以息,更躁煩有加。於是神明不安,方寸之地,覺剝膚近災,無端而生懊憹,凡此皆陽邪內陷所致。陽本親上,故據高位,而心下硬痛為結胸也。非化工之筆,安然點綴病情若此哉!

(49)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原文

不大便,燥渴,日晡潮熱,少腹硬滿,證與陽明頗同。但小有潮熱,則不似陽明大熱;從心上至少腹,手不可近,則陽明又不似此大痛,因是辨其為太陽結胸兼陽明內實也。緣誤汗復誤下,重傷津液。不大便而燥渴、潮熱,雖太陽陽明,亦屬下證。但太陽痰飲內結,必用陷胸湯,由胸脅以及胃腸,盪滌始無餘。

若但下腸胃結熱,反遺胸上痰飲,則非法矣。其析義之精為如何哉?

(50)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原文

結胸而至頸項亦強,證愈篤矣。蓋胸間邪結緊實,項勢常昂,有似柔痓之狀,然痓病身手俱張,此但項強,原非痓也,藉此以驗胸邪十分緊逼耳。胸邪緊逼,以大陷胸湯下之,恐過而不留,即以大陷胸丸下之,又恐滯而不行,故煮而連滓服之,然後與邪相當,而可施戰勝攻取之路。觀方中用大黃、芒硝、甘遂,可謂峻矣。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中風病誤下,熱邪內陷而成結胸六法

第一法,論述結胸和痞的病因。

第二法,論述脈象和症狀為何導致結胸。

第三法,論述結胸同時涉及陽明經的情況。

第四法,論述結胸類似於柔痓的情況。

第五法,論述脈象浮大而下利卻導致死亡的情況。

第六法,論述症狀加重煩躁,即使不下利也會死亡的情況。

(47) 中風病,本該從陽經發病,卻誤用下瀉的方法,導致熱邪內陷,形成結胸;本該從陰經發病,卻誤用下瀉的方法,則形成痞證。造成結胸的原因,是下瀉過早的緣故。風是陽邪,中風病發作時,陽邪沒有從體表排出,反而用下瀉的方法,熱邪乘虛而入,就會在胸部硬結。寒是陰邪,傷寒病發作時,陰邪沒有從體表排出,反而用下瀉的方法,熱邪乘虛而入,就會在心間痞塞。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下瀉過早,都是熱邪內陷,簡潔的文字表達了其本意。下瀉過早,邪氣正盛,邪氣既未從體表排出,又未傳至其他經脈,此時下瀉,病情變化豈能不大?

(48) 太陽病,脈象浮而有力且頻數,浮脈代表風邪,數脈代表熱邪,有力代表疼痛,頻數代表虛弱,頭痛發熱,稍微盜汗,卻又惡寒,說明表證未解。醫生卻誤用下瀉的方法,導致有力頻數的脈象變緩,膈肌內部拒按疼痛,胃中空虛,外邪衝擊膈肌,呼吸短促煩躁,心中懊惱不安,陽氣內陷,心下堅硬,則形成結胸,此時應服用大陷胸湯。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汗液停留在頸部,小便不利,身體就會發黃。

中風病,出現脈象浮、有力、頻數三個特徵,主風、主熱、主痛,更主要的是虛弱。虛弱,說明邪氣持續時間較長,頭痛、發熱、惡寒,表證始終未解。醫生不知道邪氣停滯在太陽經,尚未傳至其他經脈,反而誤用下瀉的方法,於是有力頻數的脈象變緩,表證的症狀轉變成結胸。這三十六個字(動數變遲三十六字)精確地描述了結胸的症狀。因為有力頻數是邪氣將要傳播的脈象,而變緩則表示力量減弱,速度放慢,不能傳播,並且有結塊難以消除的樣子,膈肌中的氣和外來的邪氣互相搏鬥,因此產生拒按疼痛。

胃中由水穀精華所生的精氣,因誤用下瀉的方法而導致空虛,就不能藉助它來沖開外邪,反而被外邪衝擊膈肌,於是正氣與邪氣在交界處來回搏鬥,感覺呼吸短促,更加煩躁。於是神志不安,感覺如同皮膚被剝,災禍臨頭,無緣無故地產生懊惱不安,所有這些都是陽邪內陷所導致的。陽氣本性向上,所以佔據高位,因此心下堅硬疼痛形成結胸。這簡直是神來之筆,如此精妙地描繪病情!

(49) 太陽病,大量發汗後又用下瀉的方法,大便不通五六天,舌苔乾燥口渴,下午略有潮熱,從心窩到小腹硬滿疼痛,不能觸碰,此時應服用大陷胸湯。

大便不通,乾燥口渴,下午潮熱,小腹硬滿,症狀與陽明經類似。但是只有輕微的潮熱,不像陽明經那樣大熱;從心窩到小腹疼痛劇烈,不能觸碰,這又與陽明經不同,所以可以判斷這是太陽經結胸兼陽明經內實。因為大量發汗又誤用下瀉,嚴重損傷津液。大便不通而乾燥口渴、潮熱,雖然是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症狀,也屬於下焦的症狀。但是太陽經的痰飲內結,必須使用陷胸湯,從胸脅到胃腸,徹底清除才能痊癒。

如果只是瀉下腸胃的熱結,反而留下胸部的痰飲,那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其分析義理的精妙之處就在這裡!

(50) 結胸的患者,頸項也僵硬,像柔痓一樣,下瀉後症狀就會緩解,應該服用大陷胸丸。

結胸導致頸項僵硬,病情更加嚴重。因為胸部邪氣凝結緊實,頸項總是抬高,像柔痓一樣,但是柔痓患者全身肌肉都緊張,而這種情況只是頸項僵硬,並不是柔痓,藉此可以證明胸部邪氣十分緊迫。胸部邪氣緊迫,用大陷胸湯下瀉,恐怕藥力過猛而留不下,就用大陷胸丸下瀉,又擔心藥力滯留而不通暢,所以將藥煮沸連渣服用,然後與邪氣相當,才能夠施用戰勝攻取的策略。觀察藥方中使用大黃、芒硝、甘遂,藥力之峻烈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