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一 (9)
卷一 (9)
1. 太陽經上篇
此訣風邪誤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誤下作喘,當用麻黃、石膏,即此可推,故中篇不復贅也。
不解肌,反誤下,有憑脈定變一法
(37)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也;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原文
脈促為陽邪上盛,反不結聚於胸,則陽邪未陷,可勃勃從表出矣,故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即指促脈而申之,見脈促而加之以浮,邪氣彌滿於陽位,故必結胸也。浮字貫下四句,見浮而促,必結胸,浮而緊,必咽痛;浮而弦,必兩脅拘急;浮而細數,必頭痛未止。皆太陽本病之脈,故主病亦在太陽之本位。
設脈見沉緊,則陽邪已入於陰分,但入而未深,仍欲上衝作嘔,其無結胸、咽痛等證,從可知矣。只因論中省用一個促字,三個浮字,後之讀者遂眩,謂緊為下焦,屬在少陰,惑之甚矣!觀本文下句,即指出沉緊者必嘔吐一語,正見前緊字,指浮緊言也。沉緊方是陽邪入陰,上逆作嘔,豈有浮緊、咽痛,反為少陰寒邪上衝之理!明明太陽誤下之脈證,何緣插入少陰,爚亂後人耶!至於滑脈,居浮沉之間,亦與緊脈同推。故沉滑則陽邪入陰,而主下利;浮滑則陽邪正在營分,擾動其血,而主下血也。
夫太陽誤下之脈,主病皆在陽、在表,即有沉緊,沉滑之殊,亦不得以里陰名之。仲景辨析之精,詎可雜以贅龐哉?
中風病不解,熱結膀胱,下血,有宜先表后里一法
(38)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原文
邪熱搏血,結於膀胱。膀胱者,太陽寒水之經也。水得熱邪,必沸騰而上侮心火,故其人如狂。見心雖未狂,有似乎狂也。血自下者,邪熱不留,故愈。若少腹急結,則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先解外,乃可攻。其攻法亦自不同,必用桃仁增入承氣,以達血所。仍加桂枝分解外邪,正恐餘邪少有未解,其血得以留戀不下耳。
桃仁承氣湯中用桂枝解外,與大柴胡湯中用柴胡解外相仿,益見太陽隨經之熱,非桂枝不解耳。
中風病不解,熱瘀下焦蓄血,明辨脈證,用抵當湯二法
(39)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原文
此條之證較前條更重,且六七日表證仍在,曷為不先解其外耶?又曷為攻藥中不兼加桂枝耶?以脈微而沉,反不結胸,知邪不在上焦,而在下焦也。若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則其人之發狂者,為血蓄下焦無疑矣,故下其血自愈。然蓄血而至於發狂,則熱勢攻心,桃仁承氣不足以動其血,桂枝不足以散其邪,非用單刀直入之將,必不能斬關取勝,故名其湯為抵當。抵者,至也,乃至當不易之良法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這篇記載了治療風邪誤下導致喘息的要點。寒邪誤下導致喘息,應該使用麻黃、石膏,這個方法可以推而廣之,所以中篇不再贅述。
關於肌表不解而誤下,有一個根據脈象判斷病變的方法:
太陽病誤下,脈搏急促,不結胸,這是將要痊癒的表現;脈搏浮大,必定結胸;脈搏緊弦,必定咽喉疼痛;脈搏弦細,必定兩脅拘急;脈搏細數,必定頭痛未止;脈搏沉緊,必定想嘔吐;脈搏沉而滑,必定腹瀉;脈搏浮而滑,必定出血。
脈搏急促是因為陽邪盛於上焦,卻沒有凝聚在胸部,說明陽邪尚未深入,可以從體表排出,所以是將要痊癒的表現。脈搏浮大必定結胸,這是對急促脈的進一步闡述,脈搏急促又浮大,邪氣充滿陽位,所以必定結胸。浮字貫穿下四句,脈搏浮大且急促,必定結胸;脈搏浮大且緊弦,必定咽喉疼痛;脈搏浮大且弦細,必定兩脅拘急;脈搏浮大且細數,必定頭痛未止。這些都是太陽病本身的脈象,所以主要的病症也在太陽經的部位。
如果脈象沉緊,說明陽邪已經侵入陰分,但侵入還不深,仍然想要向上衝導致嘔吐,沒有結胸、咽喉疼痛等症狀,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只是因為原文中只用了一個「促」字,三個「浮」字,後世的讀者因此迷惑,認為緊脈屬於下焦,屬於少陰經,誤解很深!觀察本文下一句,就指出了沉緊的脈象必定嘔吐,正說明前面的「緊」字是指浮緊而言。沉緊才是陽邪入陰,逆衝而上導致嘔吐,怎麼會有浮緊、咽喉疼痛,反而是少陰寒邪上衝的道理呢!明明是太陽經誤下導致的脈象症狀,為何要插入少陰經,混淆後人呢?至於滑脈,介於浮沉之間,也與緊脈的判斷方法相同。所以脈象沉而滑,陽邪入陰,導致腹瀉;脈象浮而滑,陽邪正在營分,擾動血液,導致出血。
太陽病誤下的脈象,主要的病症都在陽分,都在體表,即使有沉緊、沉滑的不同,也不能用里陰來命名。仲景的辨證精準,怎麼可以混雜一些多餘的說法呢?
關於中風病不解,熱結膀胱,出血,有一個先治表後治裡的治療方法: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如狂,血從下身排出,排出後病情好轉。如果體表症狀未解,還不能攻裡,應該先解表。體表症狀解除了,只有少腹急結的情況下,才可以攻裡,應該使用桃核承氣湯。
邪熱搏結血液,凝聚在膀胱。膀胱是太陽經寒水循行的部位。寒水遇到邪熱,必定沸騰而上,犯犯心火,所以病人神志恍惚如狂。即使心神沒有完全失常,也類似於狂躁的狀態。血從下身排出,邪熱沒有停留,所以病情好轉。如果少腹急結,膀胱的血液停滯不通,應該先解表,然後才能攻裡。攻裡的藥方也與眾不同,必須加入桃仁到承氣湯中,以達到活血的目的。還要加入桂枝來疏通外邪,主要擔心殘留的邪氣沒有完全去除,導致血液停滯而不能排出。
桃核承氣湯中用桂枝解表,和大柴胡湯中用柴胡解表類似,更說明太陽經循行路線上的熱邪,非桂枝不能解決。
關於中風病不解,熱瘀下焦蓄血,明確辨別脈象症狀,使用抵當湯的兩種方法:
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不結胸,病人發狂,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少腹應該硬滿;小便自利,出血後病情好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太陽經循行路線上的瘀熱在裡,所以用抵當湯治療。
這一條的病症比上一條更嚴重,而且六七天了表證仍在,為什麼不先解表呢?為什麼攻裡的藥方中不加桂枝呢?因為脈象微弱而沉,反而不結胸,知道邪氣不在上焦,而在下焦。如果少腹硬滿,小便自利,那麼病人發狂,一定是血液蓄積在下焦,所以排出血液後病情自愈。但是蓄血導致發狂,熱邪攻心,桃核承氣湯不足以活血,桂枝不足以散邪,不用直接攻邪的藥物,就不能斬關奪隘,所以將藥方命名為抵當湯。「抵」就是「至」的意思,是達到最佳效果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