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太陽經上篇

(26)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原文

脈微而數,陰虛多熱之徵也。此而灸之,則虛者益虛,熱者益熱,不至傷殘不止矣。凡病者皆然,不獨傷寒宜戒也。針灸家亦識此義否?

不解肌,而用燒針取汗,寒入核起,灸核止變一法

(27)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原文

奔豚者,腎邪也。腎邪一動,勢必自少腹上逆而衝心,狀若豕突,以北方亥位屬豬故也。北方腎邪,惟桂能伐之,所以用桂三倍加入桂枝湯中,外解風邪,內泄陰氣也。嘗即此例推之,凡發表誤入寒藥,服後反加壯熱,肌膚起赤塊,畏寒腹痛,氣逆而喘者;或汗時蓋覆未周,被風寒復侵,紅腫喘逆,其證同者,用此法良驗。

一婦病外感,服表藥後,忽面若妝朱,散發叫喘,雙手上揚,余知其腹作奔豚也,用此方傾之即定。

不解肌,而用吐藥,雖得汗,內傷脾胃,名為小逆二法

(28)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此為小逆。原文

解肌之法,解散肌表風邪,全不傷動脾胃,乃天然不易之法也。若舍此而妄用吐法,吐中亦有發散之義,故不惡寒發熱。一二日,病在太陽,吐之則腹中肌,口不能食;三四日,病在陽明,吐之則不喜糜粥,欲食冷食,皆胃氣受傷之故也。然且朝食暮吐,脾中之真陽亦傷,而不能消穀。是則外感雖除,脾胃內傷,卒未易復,故為小逆也。

(29)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原文

此以吐而傷胃中之陰,較上條兩傷脾胃之陰陽者稍輕,故內煩不欲近衣。雖顯虛熱之證,比關上脈細數,已成虛熱之脈者,亦自不同。然以吐而傷其津液,雖幸病不致逆,醫者能無過乎?可見用吐法時,亦當相人之津液矣。

中風肌未解,不可下,宜用桂枝湯解外一法

(30)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原文

下之為逆,即指結胸等證而言。欲解外者,必無出桂枝一法,叮嚀無已之辭也。外邪未解,下必為逆,然則欲下未下之時,亟解其肌,俾下之而不為逆也,不亦可乎?

中風肌未解,誤汗下,無他變者,仍當用桂枝湯一法

(31)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主之。原文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26) 脈搏微弱而頻數,切勿灸治。因為火屬邪氣,會導致煩躁嘔逆,耗損體內的虛弱之氣,驅散實邪,使血液散失於脈中,即使火氣微弱,內在的攻擊力卻很強,容易造成骨骼焦灼、筋脈受損,血液難以恢復。脈搏微弱而頻數,是陰虛火旺的徵兆。這種情況下施灸,反而會加重陰虛和內熱,最終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傷。所有疾病都應如此謹慎,不只是傷寒病才需戒慎。針灸醫生們是否也了解這個道理呢?

(27) 用燒針療法使病人出汗,但針灸處受寒,出現紅腫硬塊,必然會導致奔豚病發作,氣從下腹部衝向上心臟。此時應在硬塊上施灸一壯,並服用桂枝加桂湯,加倍桂枝用量。奔豚病是腎臟病邪作祟。腎臟病邪一旦活動,勢必會從下腹部逆衝向上,直達心臟,狀似野豬衝撞,因為北方亥位屬豬。北方屬腎,只有桂枝才能克制它,所以將桂枝用量加倍加入桂枝湯中,外可解表散寒,內可泄去陰邪之氣。凡是發表藥物誤用寒涼藥物,服藥後反而加重發熱,肌膚出現紅腫硬塊,畏寒腹痛,氣逆喘息;或者出汗時覆蓋不周,再次受風寒侵襲,出現紅腫、喘息、逆氣等症狀與此相似的,都可以用此法治療,效果良好。一位婦女患外感疾病,服用解表藥後,突然面色紅潤如妝,頭髮散亂,呼吸急促,雙手舉起,我判斷她是奔豚病發作,用此方治療,病情立即平復。

(28) 太陽病應當惡寒發熱,現在卻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脈細數,這是因為醫生過度催吐造成的。催吐一兩天,患者腹部飢餓,無法進食;催吐三四天,患者不喜歡稀粥,想吃冷食,早上吃東西晚上吐,都是由於醫生催吐造成的,這叫做小逆。解肌的方法,是疏通肌膚表面的風邪,完全不傷及脾胃,是自然而然、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捨棄這個方法,而妄用催吐法,雖然催吐也有發散邪氣的作用,所以不惡寒發熱。但催吐一兩天,病在太陽經,催吐則會傷及腹部,口不能食;催吐三四天,病在陽明經,催吐則不喜歡稀粥,想吃冷食,都是胃氣受損的緣故。而且早上吃東西晚上吐,脾臟的真陽之氣也受損,無法消化食物。這樣雖然外感之邪已除,但脾胃內傷,一時難以恢復,所以稱為小逆。

(29) 太陽病催吐後,太陽病應該惡寒,現在反而不惡寒,不願靠近衣物,這是因為催吐導致內部煩熱。這是因為催吐傷了胃中陰氣,比上一條損傷脾胃陰陽者略輕,所以內部煩熱,不願靠近衣物。雖然表現為虛熱症狀,但與關脈細數,已經形成虛熱脈象者,還是有所不同。然而,因為催吐損傷了津液,雖然幸好病情沒有逆轉,但醫生能沒有過失嗎?可見使用催吐法時,也應該觀察病人的津液狀況。

(30) 太陽病,外在症狀未解,不可下瀉,下瀉則會導致病情逆轉;想要解除外邪,應該以桂枝湯為主。下瀉導致病情逆轉,指的是結胸等症狀。想要解除外邪,一定非桂枝湯莫屬,這是再三叮囑的話。外邪未解,下瀉必定導致病情逆轉,那麼,在想要下瀉而尚未下瀉時,應該先解開肌膚表邪,然後再下瀉,就不會導致病情逆轉了,不是很好嗎?

(31)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又再次下瀉,脈象浮者不愈。脈象浮表示邪氣在外,卻反而下瀉,所以導致病情不愈。現在脈象浮,就知道邪氣在外,應該先解表才能痊癒,應該用桂枝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