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一 (3)
卷一 (3)
1. 太陽經上篇
酒為濕熱之最,故即於上條文意,重引酒客,以示戒嘔吐,乃互詞勿泥。
按:辛甘發散為陽,《內經》之旨也。仲景遵之制方,重申辛甘之戒,可謂慮周千變矣。如酒客平素濕與熱搏結胸中,才挾外邪必增滿逆,所以辛甘之法,遇此輩即不可用。辛甘不可用,則用辛涼以撤其熱,辛苦以消其滿,自不待言矣。後人不察,偏詆桂枝為難用,即不遇酒客,無端變亂《內經》定法,可勝誅哉!葛根雖酒客所宜,然犯太陽經禁,又不可用。
汗後水氣上逆,有禁更汗增滿一法
(11)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原文
此一條從來諸家錯會,扯入桂枝四禁,謂已用桂枝致逆,若更用桂枝,則其變愈大,粗疏極矣!蓋為逆,是言水逆,未嘗說到其變愈大為凶逆也。且原文不云更與桂枝,而云更發汗者,見水、藥俱不得入,則中滿已極,更發汗以動其滿。凡是表藥皆可令吐下不止,不獨是桂枝當禁。
所以仲景於太陽水逆之證,全不用表藥,惟用五苓散以導水,服後隨溉熱湯以取汗,正與此條互相發明也。設只單禁桂枝,將麻黃、葛根、柴胡等類在所不禁而誤用,以致吐下不止,恬不知為犯禁矣。噫!斯道之不明,小者且然,況其大乎!
中風病,主用桂枝湯解肌和營衛七法
(12)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原文
頭痛見第一條,發熱,汗出,惡風見第六條,重互其文,以叮嚀辨證用法,首宜識此也。
(13)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原文
浮弱即陽浮陰弱之謂。外證未解,脈見浮弱,即日久必當以汗解。然汗解要當遵桂枝湯之法,見不可誤行發汗之法也。至於不可誤下,更不待言矣。
(14)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主之。原文
衛得邪助而強,營無邪助故為弱也。即前陽浮陰弱之義,而重挈明之耳。須知營弱與血虛無涉,邪風即風邪,勿鑿看。
(15)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原文
藏無他病四字,檃括人身宿病,即動氣不可發汗,亦在內。見里無病而但表中風邪,乃有汗出不愈者,必是衛氣不和也。設入於營,則里已近災,未可宴然稱無病矣。時發熱者,有時發熱,有時不熱也。故先於未發熱時,主用解肌之法,邪自不留也。
(16)病嘗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原文
此明中風病所以衛受邪風,營反出汗之理。見營氣本和,但衛強不與營和,復發其汗,俾風邪從肌竅外出,斯衛不強而與營和。正如中酒發狂,酒去,其人帖然矣。營受寒邪,不與衛和,宜麻黃湯亦然。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酒是濕熱之最,所以前面提到戒酒,再次強調戒酒,避免嘔吐,詞語不要死板硬套。
按:辛甘藥物具有發散的功效,這是《內經》的旨意。張仲景遵循這個原則制定藥方,再次強調辛甘藥物的使用禁忌,可以說考慮周全,應對各種變化。如果酒客平常濕熱積聚在胸中,一旦遇到外邪,必然加重病情,出現滿悶逆氣等症狀,所以辛甘發散的療法,對這種人就不可以使用。辛甘藥物不能用,就要用辛涼藥物來清熱,用苦寒藥物來消除脹滿,這是不言而喻的。後人沒有仔細研究,反而批評桂枝湯難以使用,即使不是酒客,也無端改變《內經》的療法,實在是罪不容誅!葛根雖然適合酒客,但是違背了太陽經的禁忌,也不能使用。
汗後水氣上逆,有禁更汗增滿一法
發汗後,不能喝水藥,這是逆證;如果再次發汗,必然嘔吐不止,瀉下不止。原文
這一條,歷來許多人都理解錯了,牽扯到桂枝湯的四個禁忌,認為已經用過桂枝湯導致逆證,如果再次使用桂枝湯,病情變化就會更大,這是非常粗疏的理解!所謂逆證,是指水氣上逆,並沒有說病情變化更大就更凶險。而且原文並沒有說再次使用桂枝湯,而是說再次發汗,因為水藥都不能入口,說明已經極度滿悶了,再次發汗就會加重脹滿。凡是發汗的藥物,都可能導致嘔吐不止、瀉下不止,不只是桂枝湯需要禁忌。
所以張仲景在治療太陽經水氣上逆的證候時,完全不用發汗的藥物,只用五苓散來利水,服藥後再用熱湯微微出汗,這與這條原文互相印證。如果只單純禁忌桂枝湯,而麻黃、葛根、柴胡等藥物卻不忌諱而誤用,導致嘔吐不止、瀉下不止,卻不知道這是違背了禁忌。唉!醫學道理不明白,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大事呢!
中風病,主用桂枝湯解肌和營衛七法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用桂枝湯治療。原文
頭痛在第一條已經提到,發熱、汗出、惡風在第六條已經提到,重複原文,目的是為了叮囑辨證用藥,首先應該明白這一點。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象浮弱,應該用汗法治療,宜用桂枝湯。原文
浮弱就是陽氣浮而陰氣虛弱的意思。外證未解,脈象浮弱,就是病情已經持續很久,應該用汗法治療。但是汗法治療必須遵循桂枝湯的用法,不可誤用其他的發汗方法。至於不可誤用下法,更不用多說了。
太陽病,發熱汗出,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的表現,所以汗出,想要救治外邪,宜用桂枝湯治療。原文
衛氣因外邪而強盛,營氣沒有外邪的助長所以虛弱。這就是前面陽氣浮而陰氣虛弱的意思,只是再次強調說明而已。必須知道營氣虛弱與血虛沒有關係,邪風就是風邪,不要曲解。
病人沒有其他疾病,經常發熱自汗出而不能痊癒,這是衛氣不和。在發熱之前就發汗治療就能痊癒,宜用桂枝湯治療。原文
「病人藏無他病」四個字,包括了人體潛藏的舊病,也就是說,如果氣機不暢,就不能發汗,這也包括在內。如果裡頭沒有疾病,只是表證有風邪,而出現自汗不止的情況,一定是衛氣不和。如果風邪入裡,則裡證已經接近危險,就不能輕易說沒有疾病了。「時發熱」就是有時發熱,有時不發熱的意思。所以要在未發熱之前,主要使用解肌的方法,邪氣自然就不會停留了。
病症曾經自汗出,這是營氣和諧的表現。營氣和諧,外邪卻不調和,是因為衛氣與營氣不協調的緣故,因為營氣運行在脈管內,衛氣運行在脈管外,再次發汗,營衛和調就能痊癒,宜用桂枝湯治療。原文
這段說明了中風病衛氣受邪風侵襲,營氣反而出汗的道理。如果營氣本來就和諧,只是衛氣強盛而不與營氣協調,再次發汗,讓風邪從肌膚毛孔排出,那麼衛氣就不會強盛,而與營氣協調。就像喝醉酒發狂一樣,酒醒之後,人就安靜了。營氣受寒邪侵襲,與衛氣不協調,應該用麻黃湯治療,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