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尚論仲景《傷寒論》重編三百九十七法

2. 尚論少陽經證治大意

仲景少陽經之原文,叔和大半編入太陽經中,昌殊不得其解。豈以太陽行身之背,少陽行身之側,其營衛顯然易辨,非如陽明與三陰之屬腑臟者,營衛難窺,故將少陽之文,匯入太陽耶?此等處,竊不敢仍叔和之舊。蓋六經各有專司,乃引少陽之文,與三陽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及壞病諸條,悉入太陽篇中,適足以亂太陽之正也。

在太陽一經之病,已倍他經,辨之倍難,而無端蔓引混收,此後人所為多歧亡羊乎!茲將治少陽之法,悉歸本篇,其合病、並病、壞病、痰病,另隸於三陽經後,庶太陽之脈清,而少陽之脈亦清耳。

少陽證用小柴胡湯和解加減一法

白話文: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原本将少阳经的病症独立成章,但后来的医家叔和却将大部分内容归入太阳经,这让昌殊感到不解。难道是因为太阳经循行于身体背部,而少阳经循行于身体侧面,两者经络位置明显易辨,不像阳明经和三阴经那样,其营卫之气难以观察,所以才将少阳经的内容并入太阳经吗?我私下认为不能沿用叔和的做法。因为六经各有专司,将少阳经的内容与三阳经的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及坏病等条文一起归入太阳经,只会混淆太阳经的正治之法。

太阳经本身的病症已经比其他经络多,辨证更难,现在无端地将其他经络的病症混入其中,这样一来,后人只会更加迷茫,如同羊入歧途。我决定将少阳经的治疗方法全部归入少阳经篇章,而将少阳经与三阳经的合病、并病、坏病、痰病等内容单独列在三阳经之后,这样一来,太阳经的脉络就会清晰,少阳经的脉络也会清晰。

少阳证应该用小柴胡汤加减来治疗。

(1)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若腹中痛,去黃芩,加芍藥;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溫覆取微似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原文

白話文:

(1)如果在感冒五六天后,又遭受了風寒,出現交替發冷發熱的症狀,胸口和兩肋之間感到非常脹滿不適,沉默寡言,沒有食欲,心情煩躁並且容易噁心嘔吐,或者只是胸口不適但不嘔吐,又或是感到口渴,腹部疼痛,或者在兩肋下方有痞塊硬結的感覺,心悸、小便不暢,也可能不感到口渴但身體略有微熱,甚至咳嗽,這些情況下,主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在風寒過程中出現了柴胡證的特徵,只要有其中之一症狀出現就可確診,不必所有症狀都同時存在。

針對具體症狀調整藥方如下:如果只是胸口不適而不嘔吐,可去掉半夏和人參,加入栝樓實;若是感到口渴,則去掉半夏,增加人參和栝樓根;倘若腹部疼痛,應去掉黃芩,添加芍藥;若兩肋下方有痞塊硬結感,則去掉大棗,改用牡蠣;心悸且小便不順時,去掉黃芩,加上茯苓;如果不口渴且外表有輕微發熱,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並在保暖的情況下讓患者微微出汗以促進康復;若伴有咳嗽,則去掉人參、大棗和生薑,加入五味子和乾薑。

軀殼之表,陽也;軀殼之裡,陰也。少陽主半表半裡之間。其邪入而並於陰則寒,出而並於陽則熱,往來寒熱,無常期也。風寒之外邪挾身中有形之痰飲,結聚於少陽之本位,所以胸脅苦滿也。胸脅既滿,胃中之水穀亦不消,所以默默不欲食,即昏昏之意,非靜默也。心煩者,邪在胸脅,逼處心間也。

或嘔、不嘔,或渴、不渴,諸多見證,各隨人之氣體,不盡同也。然總以小柴胡之和法為主治,而各隨見證以加減之耳。

少陽病有辨證一法

(2)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原文

口苦、咽乾者,熱聚於膽也。目眩者,木盛生風而旋暈也。

白話文:

人體的外表屬於陽,內部屬於陰,少陽則掌管著半表半裡的交界處。邪氣入侵,若與陰氣相合則表現為寒症,若與陽氣相合則表現為熱症,因此會出現寒熱交替,時間不定的情況。當風寒外邪夾帶著體內的痰飲,聚集在少陽的部位,就會導致胸脅部感到悶脹。胸脅悶脹,胃裡的食物也無法消化,因此病人會食慾不振,昏昏沉沉,這不是真正的靜默。心煩意亂是因為邪氣在胸脅部位,逼迫著心臟。

病人可能會出現嘔吐或不嘔吐、口渴或不渴等各種症狀,這些症狀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治療少陽病應該以小柴胡湯的調和方法為主,並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加減。

少陽病的辨證方法之一:

口苦、咽乾,是膽熱聚集所致。目眩,則是肝木過旺,生風導致頭昏眼花。

少陽病有汗吐下三禁二法

(3)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原文

少陽傷寒禁發汗,少陽中風禁吐下,二義互舉,其旨益嚴。蓋傷寒之頭痛、發熱,宜於發汗者,尚不可汗,則傷風之不可汗,更不待言矣。傷風之胸滿而煩,痰飲上逆,似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則傷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

脈弦細者,邪欲入里,其在胃之津液,必為熱耗,重複發汗而驅其津液外出,安得不譫語乎!胃和者,邪散而津回也;不和者,津枯而飲結,所以煩而悸也。

(4)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原文

白話文:

少陽病症有發汗、吐下兩種療法,但也有三種禁忌。

少陽傷寒,脈搏弦細,伴隨頭痛發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可發汗,否則會導致神志不清。這是因為少陽病屬於胃經病變,胃氣和順則病自癒,胃氣不和則會心煩不安、心悸。

少陽傷寒和少陽中風,都不可發汗或吐下。因為少陽傷寒的頭痛發熱,雖然看似適合發汗,但實際上不可,那麼傷風更不適合發汗。傷風的胸悶煩躁,痰飲上逆,看似可吐下,但實際上不可,那麼傷寒更不適合吐下。

脈搏弦細代表邪氣將要入侵內臟,胃部的津液已經被熱氣耗損,如果再發汗驅逐津液,必然會神志不清。胃氣和順,邪氣散去,津液恢復,疾病自然痊癒;胃氣不和,津液枯竭,痰飲停滯,就會心煩心悸。

少陽中風,雙耳失聰,眼睛紅腫,胸悶煩躁,不可吐下,否則會心悸驚恐。

風熱上壅則耳無聞,目赤。無形風熱與有質痰飲搏結,則胸滿而煩,此但從和解中行分竭法可也。若誤汗下,則胸中正氣大傷,而邪得以逼亂神明,此時即為城下之盟,所喪不滋多乎!

辨少陽經病,有欲解、不解四法

(5)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原文

能食不嘔,與胃和則愈之義互發。

(6)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原文

脈不弦大,邪微欲解之先徵也。

(7)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原文

受病之經,正氣虛衰,每藉力於時令之王,此趨三避五所由來乎。

(8)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原文

白話文:

風熱往上阻塞就會導致耳聾和眼睛發紅。無形的風熱和有形的痰飲糾纏在一起,就會造成胸悶和煩躁,這時只需要用和解的方法來疏通排泄就可以了。如果誤用汗藥,就會傷及胸中的正氣,導致邪氣更加猖狂,擾亂心神,這就如同城池失守,損失慘重!

傷寒病的少陽經,有想要痊癒和無法痊癒兩種情況:

(5)傷寒病發作三天,三陽經的病氣都已經消失了,三陰經應該開始受到邪氣侵襲,但病人卻能吃東西不嘔吐,這說明三陰經並沒有受到邪氣的侵襲。

能吃東西不嘔吐,與胃氣和諧就能痊癒的道理相互呼應。

(6)傷寒病發作三天,少陽脈搏微弱,說明病情快要好了。

脈搏不緊不強,是邪氣減弱快要痊癒的先兆。

(7)少陽病,想要痊癒時,會在寅時(凌晨3點到5點)到辰時(凌晨5點到7點)之間好轉。

因為受病的經脈,正氣虛弱,需要借助時令的幫助,所以才會有「趨三避五」的說法。

(8)傷寒病發作六七天,沒有發高燒,病人卻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陽氣消退進入陰經的緣故。

陽去入陰,則邪勢得以留連,轉致危困者多矣。有治傷寒之責者,線索在手,於邪在陽經之日,亟從外奪,不亦善乎?

少陽證具,將欲入里,而太陽、陽明小有未罷,但用小柴胡湯一法

(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身熱惡風,太陽證也;頭項強,太陽兼陽明證也;脅下滿,少陽證也。本當從三陽合、並病之例而用表法,但其手足溫而加渴,外邪輻湊於少陽,而向里之機已著,倘更用辛甘發散之法,是重增其熱,而大耗其津也。故從小柴胡之和法,則陽邪自罷,而陰津不傷,一舉而兩得矣。此用小柴胡湯,當從加減法,不嘔而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為是。

白話文:

如果陽氣退去進入陰分,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轉而造成危急情況的病人就很多了。負責治療傷寒的醫生,掌握著治療的關鍵,當邪氣還在陽經的時候,就應該盡快從外驅除,這樣不是很好嗎?

少陽證出現,邪氣即將進入內臟,但太陽、陽明證還沒有完全消退,只要使用小柴胡湯就可以解決。

傷寒發病四五天,身體發熱怕風,頸項僵硬,脅肋部脹滿,手腳溫熱口渴,用小柴胡湯治療。

身體發熱怕風是太陽證;頭頸僵硬是太陽兼陽明證;脅肋部脹滿是少陽證。按照三陽合病的原則,應該使用表證的治療方法,但是患者手腳溫熱並且口渴,說明外邪已經匯聚到少陽,並且有向內發展的趨勢,如果再使用辛甘發散的藥物,就會加重體內的熱,過度消耗津液。所以用小柴胡湯的和解方法,就能讓陽邪自然退去,而陰津也不受損傷,一舉兩得。使用小柴胡湯時,應該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如果沒有嘔吐但口渴,就應該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

少陽證,脈弦澀,加腹痛,先用建中,後用小柴胡一法

(1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陽脈澀,陰脈弦,渾似在裡之陰寒,所以法當腹中急痛,故以小建中之緩而和其急,腹痛止而脈不弦澀矣。若不差,則弦為少陽之本脈,而澀乃汗出不徹,腹痛乃邪欲傳太陰也,則用小柴胡以和陰陽,為的當無疑矣。

少陽證縣,已經汗下,而太陽未罷,胸有微結者,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一法

(11)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原文

白話文:

少陽證脈象弦澀,並伴腹痛,應先服用建中湯,之後再服用小柴胡湯。若傷寒患者陽脈澀、陰脈弦,表示體內有陰寒,應先服用小建中湯緩解腹痛,若不改善,則應服用小柴胡湯調理陰陽。若傷寒五六日後已發汗但症狀未消,胸脅部有微結,小便不利,口渴但未嘔吐,且伴有頭汗、寒熱往來、心煩等症狀,應服用柴胡桂枝幹薑湯。

少陽證尚兼太陽,所以誤下而胸間微結也。太陽中篇結胸條內,頭微汗出,用大陷胸湯,以其熱結在裡,故從下奪之法也。此頭汗出,而胸微結,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以里證未具,故從和解之法也。小柴胡方中減半夏、人參,而加桂枝以行太陽,加乾薑以散滿,栝蔞根以滋干,牡蠣以軟結,一一皆從本例也。

少陽證,服小柴胡湯,加渴者,宜救津液一法

(12)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原文

風寒之邪從陽明而轉少陽,起先不渴,里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則邪還陽明,而當調胃以存津液矣。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意味無窮。蓋少陽之寒熱往來,間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故見少陽重轉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其法維何?即發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之說也。

白話文:

少陽病還可能兼有太陽病的特徵,因此如果誤用了瀉下的治療方法,可能會導致胸部出現輕微的鬱結現象。在《傷寒論》的太陽病篇中關於結胸的條目裡,提到了頭部微微出汗的情況,建議使用[大陷胸湯],這是因為熱邪结实於體內,所以採用攻下的治療策略。然而,當患者頭部出汗而胸部僅有輕微鬱結時,則應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湯,這是因為體內的裏證尚未完全形成,所以採取和解的方式進行治療。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減少半夏和人參,加入桂枝以疏導太陽經的邪氣,添加乾薑以消散胸腹部的滿脹感,使用栝樓根滋潤乾燥,牡蠣則有助於軟化鬱結,這些調整都是根據病情特點進行的。

對於少陽病患者,在服用小柴胡湯之後若出現口渴的症狀,這表明病邪可能已經影響到陽明經。這種情況下,應根據陽明病的原則來治療。風寒之邪起初沿著陽明經轉移到少陽經時,可能不會立即引起口渴,因為體內的裏證尚未充分展現。但服用小柴胡湯之後,如果口渴加重,則表示病邪又回到了陽明經,此時需要調理脾胃以保存體內的津液。這裡雖說要「以法治之」,並未直接提議使用攻下的方法,含義深長。因為在少陽病的特徵中,也有時會出現口渴的症狀,如果在少陽病尚未完全解除時就冒然使用攻下療法,難道不是違背了治療少陽病的禁忌嗎?因此,面對由少陽轉回陽明的病情,強調要「以法治之」,具體做法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發汗、利小便等方法,如果是胃中燥熱、煩悶且大便困難,則需對症處理。

若未利其小便,則有豬苓、五苓之法;若津乾熱熾,又有人參白虎之法,仲景丸機活潑,人存政舉,未易言矣。

少陽證具,誤下而證尚未變者,仍用小柴胡湯二法

(13)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原文

(14)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原文

白話文:

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使用豬苓和五苓散;若口乾舌燥,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張仲景的方劑運用靈活,救治病人、推動醫學發展,實在令人佩服。

如果患者出現少陽證的症狀,誤服了瀉藥但病情沒有變化,仍然可以使用小柴胡湯。

如果病人原本是柴胡湯證的症狀,服用瀉藥後症狀未消,再服用柴胡湯,就會出現發熱、出汗,然後痊癒。

傷寒發病五六天,出現嘔吐發熱,屬於柴胡湯證,但患者服用其他藥物瀉下,柴胡證的症狀依然存在,需要再次服用柴胡湯。雖然已經服用瀉藥,但並非逆治,一樣會出現發熱、出汗,然後痊癒。如果心下滿悶且硬痛,這是結胸,應該服用大陷胸湯;如果只是滿悶不痛,這是痞,柴胡湯不適合,應該服用半夏瀉心湯。

二條互發,前略後詳。誤下雖證未變,然正氣先虛,胡服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始得發熱汗出,而邪從表解也。若誤下而成結胸與痞,則邪尚在太陽,而柴胡非所宜矣。結胸及痞,太陽經各有專條。

重以汗下,為逆,不為逆,申上文而廣其義

(15)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此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為逆。原文

少陽雖有汗、下二禁,然而當汗、當下,正自不同。本當發汗,而反下之,則為逆,若先汗後下,則不為逆。本當下之,而反發汗,則為逆,若先下後汗,則不為逆。全在辨其表裡,差多差少之間矣。

白話文:

兩個方法互相影響,前面略述後面詳解。錯誤使用下法雖然症狀還沒改變,但正氣已經先虛弱了,所以服用柴胡湯一定要發熱冒汗,才能讓邪氣從體表散出。如果錯誤使用下法導致結胸或痞證,那就說明邪氣還在太陽經,柴胡湯就不適合了。結胸和痞證,太陽經都有專門的治療方法。

再次強調,用汗法和下法同時治療是逆治,不一起使用則不算逆治,這句話是對前面內容的補充說明。

發汗和下法雖然都是少陽禁忌,但適用的情況不同。如果應該發汗卻用了下法,就是逆治;如果先發汗再用下法,就不是逆治。如果應該用下法卻用了發汗,就是逆治;如果先用下法再發汗,就不是逆治。關鍵在於辨別表裡,以及病情的輕重緩急。

少陽病有疑似少陰者,當細辨脈證用藥一法

(16)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原文

陽微結者,陽邪微結,未盡散也。注作陽氣衰微,故邪氣結聚,大差。果爾,則頭汗出為亡陽之證,非半表半裡之證矣。果爾則陰結,又是陰氣衰微矣。玩本文,假令純陰結等語,謂陽邪若不微結,純是陰邪內結,則不得復有外證,其義甚明。得屎而解,即取大柴胡為和法之意也。

白話文:

如果少陽病症狀類似少陰病,就要仔細辨別脈象和症狀,才能正確用藥。

用汗吐下後,有辨脈證而識其必愈一法

(17)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原文

汗吐下三法難於恰當,若誤用之,則病未去而胃中之津液已先亡。凡見此者,診視其脈與證,陰陽自和,則津液復生,必自愈也。

辨婦人傷寒傳少陽,有熱入血室之證四法

(18)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原文

(19)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白話文:

用汗、吐、下等方法治療後,可以通過辨別脈象和症狀來判斷患者是否一定會痊癒。

一般來說,疾病發作時,無論是採用發汗、吐瀉、還是瀉下等方法,只要陰陽調和,就會自然痊癒。但汗吐下三法很難掌握準確的用藥時機,若使用不當,就會導致病症未除,而胃中津液卻先被消耗殆盡。凡是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仔細診察脈象和症狀,如果陰陽調和,那麼津液就會再生,患者必然會自然痊癒。

辨別婦女傷寒傳入少陽,出現熱入血室症狀,可以根據以下四個方法判斷:

  1. 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剛好來潮,病程在七到八天,發熱退去但脈象遲緩,身體發涼,胸脅下滿悶,感覺像胸部結塊,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這是熱入血室的表現。應當針刺期門穴,根據病情輕重瀉血。

  2. 婦女中風七到八天,接著出現寒熱交替,發作時間有規律,月經剛好停止,這是熱入血室的表現,血液必定凝結,導致類似瘧疾一樣發作,發作時間有規律。服用小柴胡湯治療。

(20)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原文

(21)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原文

四條皆互文見意也。一云經水適來,一云經水適斷。一云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一云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一云胸脅下滿;一云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於脅下。一云如結胸狀;一云邪高痛下。一云譫語;一云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一云如瘧狀;一云往來寒熱,休作有時。

白話文:

婦女患傷寒,發燒,月經剛好來,白天神志清醒,晚上卻胡言亂語,像看到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脈,沒有影響到脾胃和上焦,自然會痊癒。血氣虛弱,腠理疏鬆,邪氣乘虛而入,與正氣相搏,凝聚在脅下,正邪相爭,反覆寒熱,發作有规律,病人沉默寡言,不願進食,臟腑相連,疼痛必向下傳,邪氣在上,疼痛在下,所以會嘔吐,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四段文字互相補充說明,意思一致。有的说月經刚好来,有的说月經剛好結束。有的说七、八天發燒消退,脉搏迟缓,身體凉;有的说七、八天后反复寒熱,發作有规律。有的说胸胁下满;有的说邪气侵入,与正气相搏,凝聚在胁下。有的说像胸滿一樣;有的说邪气在上,疼痛在下。有的说胡言乱语;有的说白天神志清醒,晚上胡言乱语,像看到鬼一樣。有的说像瘧疾一样;有的说反复寒熱,發作有规律。

一云刺期門;一云用小柴胡湯;一云毋犯胃氣及上二焦。皆互文以明大義,而自為註腳也。學者試因此而細繹全書,思過半矣!

如結胸狀四字,仲景尚恐形容不盡,重以藏府相連,邪高痛下之語,暢發病情。蓋血室者,衝脈也。下居腹內,厥陰肝之所主也。而少陽之膽,與肝相連,腑邪在上,臟邪在下,胃口逼處二邪之界,所以默默不欲飲食,而但喜嘔耳。期門者,肝之幕也,隨其實而瀉之,瀉肝之實也,又刺期門之註腳也。

小柴胡湯治少陽之正法也。毋犯胃氣及上二焦,則舍期門、小柴胡,更無他法矣。必自愈,見腑邪可用小柴胡湯,而臟邪必俟經水再行,其邪熱乃隨血去,又非藥之所能勝耳。少陽止此。

白話文:

有人說要刺期門穴,有人說要用小柴胡湯,還有人說不要傷及胃氣和上焦。這些說法看似不同,其實是互為補充,用來闡明更深層的道理,也像是為自己做註腳。只要用心揣摩這些文字,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整本書,至少能掌握一半的內容。

就像「結胸狀」這四個字,仲景擔心單純形容不夠,又補充了「藏府相連,邪高痛下」的說法,讓病情更加生動。所謂血室,其實就是衝脈,位於腹內,是厥陰肝所主管的部位。而少陽膽與肝相連,腑邪在上,臟邪在下,胃口就是兩者交界的地方,因此病人會默默不想吃東西,只喜歡嘔吐。期門穴是肝臟的屏障,我們可以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在期門穴瀉血,目的是瀉肝實,也作為刺期門穴的註腳。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正宗藥方。如果不想傷及胃氣和上焦,除了刺期門、服用小柴胡湯之外,就沒有其他方法了。病人如果能自然痊癒,表示是腑邪,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而如果是臟邪,就必須等到經期結束之後再治療,因為邪熱會隨著經血排出,藥物無法完全消除。少陽病的治療就到此為止。

重編合病、並病、壞病、痰病,附三陽經後,其過經不解,附三陰經後。

上症叔和俱編入太陽經中,不知何意。或謂傷寒只分六經,舍太陽一經,別無可入諸項也。然則霍亂證及陰陽易等證,曷不盡入太陽耶?況乎既重六經,則少陽亦六經之一,曷為不重耶?茲一一清出,以六經等六國,以合、並諸病等附庸,俾業傷寒者,一展玩而瞭然於心目耳。

白話文:

重新整理合病、並病、壞病、痰病,將它們放在三陽經之後,如果這些病症沒有在三陽經中得到解決,就會轉移到三陰經。

上面提到的叔和將這些病症都歸類到太陽經,我不明白他的用意。有人說傷寒只分六經,除了太陽經之外,其他病症無處可歸。但如果是這樣,霍亂症和陰陽易等症為何不都歸類到太陽經呢?而且既然已經劃分了六經,少陽經也是六經之一,為何不將這些病症歸類到少陽經呢?

現在我將這些病症一一整理出來,用六經來比喻六個國家,將合病、並病等病症比喻為附庸國,讓學習傷寒的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