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傷寒經者,東漢南陽仲景氏張機所著外感六淫方論也。其辨症也確,其析理也精。靈、素之後,僅見此書,故學者群尊之為經。傳至西晉,韋編斷絕。太醫令王叔和更次輯之,始有序例、辨脈、平脈等篇。球自束髮,從吳門紹庭李夫子遊,即嘗受讀,不得其旨。因取古今注疏,沉潛玩索十有餘年。
至癸酉秋,讀越人五十八難經文,始悟南陽傷寒論遵越人風、寒、濕、熱、溫五種而論六淫之邪,感太陽寒水經而病因名傷寒,而非獨風寒論,乃名傷寒也。故南陽原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自叔和因冬傷於寒,寒字之誤,妄主冬寒伏藏,春受溫,夏受暑之說。
白話文:
傷寒經是由東漢南陽人仲景氏(張機)所著,是關於外感六淫的方論。它的辨證很準確,分析道理也很精妙。在《黃帝內經》之後,只有這部著作可以與之媲美,因此學者們都尊稱它為經典。到了西晉,這部著作的編次已經散亂。太醫令王叔和重新編次校正它,纔有了序例、辨脈、平脈等篇章。
我從年輕時就拜吳門紹庭的李夫子為師,曾經讀過這部著作,但未能領悟其中的真諦。於是我參考了古今注疏,沉潛鑽研了十幾年。
到了癸酉年的秋天,我讀到了越人的《五十八難經》,才明白南陽的《傷寒論》是遵循越人關於風、寒、濕、熱、溫五種邪氣而論述六淫致病的,感太陽寒水經而得病的原因稱為傷寒,而不是單純的風寒論證,所以才命名為《傷寒論》。因此,南陽在原序中說,撰寫時參考了《素問》、《九卷》、《八十一難》。
自從叔和因為冬天受寒而誤將寒字解讀錯誤,就妄自主張地設定了冬天寒邪伏藏、春天受溫邪、夏天受暑邪的說法。
又不深究素問熱病論,專論春溫夏暑之熱病,不統論風、寒、濕、熱、溫五種,不可以熱病論作序例,以序五種原文。乃以六淫外邪,總歸於寒;將風濕,曰以類相從;將燥、火、暑,曰伏寒所受;將濕痙暍、陰陽毒,盡作寒症。分據割裂,舛錯支離,大失南陽本旨。自晉至今,雖南陽原文俱存,而學者見病不知其原,舉一而廢其百。
尚何以切脈觀症,望表窮理,以救斯民之夭札哉。歷代註疏,不下數百,然皆宗叔和,與南陽究風馬牛不相及也。是猶觀人未識其面,而曰吾已得其性情愛惡欲也,豈足訓哉!
球自十四習醫,歷今已三十餘載,誦讀有年,故罔顧僭逾。甲戌春日,取坊本傷寒論更次篇章,緝為傷寒七卷;刪其有悖南陽者,還叔和,同序例駁正一卷;博採先哲近理之注,箋釋之,名曰傷寒經解。自甲戌至今,又二十餘年,九易其稿,方敢錄正。其論傷寒也,風、寒、濕、暑、燥、火,傷太陽,寒水經,而為風、寒、濕、熱、溫五種之傷寒。寒者,經也,非病也,謂六淫先傷太陽、寒水經也。
白話文:
這篇文章批評了當時的中醫界對於傷寒論的理解和詮釋,認為他們沒有深入研究《素問·熱病論》,只專注於春溫夏暑的熱病,沒有將風、寒、濕、熱、溫五種病因統一論述。作者批評他們將所有的外邪都歸類為寒,並且將燥、火、暑等歸類為伏寒所受,將濕痙暍、陰陽毒等都當作寒症,認為這種割裂分據的論述方式背離了《傷寒論》的本意。作者認為這種錯誤的理解方式導致後世醫者難以辨病識病,也無法救治患者。
作者指出歷代對於《傷寒論》的註釋雖然很多,但都沿襲了叔和的觀點,與《傷寒論》的本意相去甚遠,就如同不認識一個人卻說自己了解他的性格一樣。作者自己學習醫術三十多年,深入研究《傷寒論》,認為自己有資格對此進行詮釋。因此,作者重新整理了《傷寒論》,刪除了與原著有悖的內容,並且結合前人精華,寫下了《傷寒經解》一書。作者認為傷寒的病因包括風、寒、濕、暑、燥、火,而寒只是六淫最初侵犯人體的經絡,並非疾病本身。
六經傳變,太陽為本,諸經為標。太陽行身之表,表邪外入,必先太陽,而後以類及他經,故總名之傷寒也。嗟夫,余豈好為異同哉!夫會通眾說,而確知此說之不誣,又加證之素、難之文,方敢折衷參定,改為定本。以見余於南陽,非苟為附和;於叔和,非好為立異為耳。
白話文:
六經變化的主軸,以太陽經為根本,其他經絡為標誌。太陽經運行於身體表面,外來的邪氣入侵時,必然首先影響太陽經,然後再依次影響其他經絡,所以總稱為傷寒。唉,難道我喜歡標新立異嗎?實際上,我綜合了各家的見解,確信這種說法沒有錯誤,並且加上傷寒論與難經的佐證,纔敢折中取捨、參照確定,重新編訂為定本。這樣就可以看出,我在南陽時,並不是盲目附和;在張仲景時,也並非有意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