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卷一 (2)
卷一 (2)
1. 卷一
數者,是陽進陰退之機,其病為欲愈,此反看法也,浮為陽,如更兼大動滑數之
陽脈,是為重陽,必陽盛陰虛之病矣,沈為陰,而更兼弱濇弦遲之陰脈,是為重
陰,必陰盛陽虛之病矣,此為平看法,如浮而弱,浮而濇,浮而弦,浮而遲者,
此陽中有陰,其人陽虛,而陰氣早伏於陽脈中也,將有亡陽之變,當以扶陽為急
務矣,如沈而大,沈而滑,沈而動,沈而數者,此陰中有陽,其人陰虛,而陽邪
下陷於陰脈中也,將有陰竭之患,當以存陰為深慮矣,此為互看法,如浮,大滑
動數之脈體雖不變,然始為有力之強陽,終為無力之微陽,知陽將絕矣,沈弱濇
弦遲之脈,雖喜變而為陽,如忽然暴見浮大滑動數之狀,是陰極似陽,知反照之
不長,餘燼之易滅也,是謂徹底看法,更有真陰真陽之看法,所謂陽者,胃脘之
陽也,脈有胃氣,是知不死,所謂陰者,真藏之脈也,脈見真藏者死,然邪氣之
來也,緊而疾,穀氣之來也,徐而和,此又不得以遲數定陰陽矣。
寸口脈浮為有表,沈為在裏,數為在府,遲為在藏。
[寸口兼兩手六部而言,不專指右寸也,上古以三部九候決死生,是遍求法,以
人迎寸口趺陽辨吉凶,是扼要法,自難經獨取寸口,并人迎趺陽不參矣,然氣口
成寸為脈之大會,死生吉凶繫焉,則內外藏府之診,全賴浮沈遲數為大網耳,浮
沈是審起伏,遲數是察至數,浮沈之間,遲數寓焉,凡脈之不浮不沈而在中,不
遲不數而五至者,謂之平脈,是有胃氣,可以神求,不可以象求也,若一見浮沈
遲數之象,斯為病脈矣,浮象在表,應病亦為在表,浮脈雖有裏證,主表其大綱
也,沈象在裏,應病亦為在裏,沈脈雖或有表證,主裏其大綱也,數為陽,陽主
熱,而數有浮沈,浮數應表熱,沈數應裏熱,雖數脈亦有病在藏者,然六府為陽,
陽脈營其府,則主府其大綱也,遲為陰,陰主寒,而遲有浮沈,浮遲應表寒,沈
遲應裏寒,雖遲脈多有病在府者,然五藏為陰,而陰脈營其藏,則主藏其大綱也,
脈狀種種,總該括於浮沈遲數,然四者之中,又以獨浮獨沈獨遲獨數為準則,而
獨見何部,即以何部深求其表裏藏府之所在,病無遁情矣。
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起口用凡字,是開講法,不是承接法,此與上文陰陽脈文同而義則異也,陽脈
指胃氣言,所謂二十五陽者是也,五藏之陽和發見故生,陰脈指真藏,言胃脘之
陽不至於手太陰,五藏之真陰發見,故死,要知上文沈濇弱弦遲是病脈,不是死
脈,其見於陽病最多,若真藏脈至,如肝脈中外急,心脈堅而搏,肺脈大而浮,
腎脈之如彈石,脾脈之如喙距,反見有餘之象,豈可以陽脈名之,若以胃脈為遲,
白話文:
卷一
數字代表陽氣增長、陰氣衰退的轉機,這種情況表示疾病即將痊癒,這是反向判斷的方法。浮脈屬陽,如果再加上大、動、滑、數等陽脈,就是重陽,必定是陽盛陰虛的病症。沈脈屬陰,如果再加上弱、澀、弦、遲等陰脈,就是重陰,必定是陰盛陽虛的病症。這是基本的判斷方法。
如果浮脈中兼有弱、澀、弦、遲等陰脈,表示陽中有陰,這個人陽氣虛弱,陰氣早已潛伏在陽脈之中,可能會出現陽氣衰竭的變化,應該趕緊補陽。如果沈脈中兼有大、滑、動、數等陽脈,表示陰中有陽,這個人陰氣虛弱,陽邪已經下陷到陰脈之中,可能會出現陰氣枯竭的危險,應該慎重考慮保存陰氣。這是交互判斷的方法。
如果浮、大、滑、動、數等陽脈的形態沒有變化,但從一開始的有力強陽,到最後的無力微陽,可以知道陽氣即將斷絕。沈、弱、澀、弦、遲等陰脈,雖然希望轉變為陽脈,但如果突然出現浮、大、滑、動、數等陽脈的表現,這是陰極似陽的現象,知道這種反照不會長久,就像餘燼容易熄滅一樣。這是徹底判斷的方法。
還有真陰真陽的判斷方法。所謂陽,是指胃脘的陽氣,脈象中有胃氣,就知道不會死亡。所謂陰,是指真臟的脈象,脈象中出現真臟脈的會死亡。然而邪氣來襲時,脈象緊而急促;穀氣來時,脈象緩慢而和緩,這又不能單純以遲或數來判斷陰陽了。
寸口脈浮表示病在表,沈表示病在裏,數表示病在腑,遲表示病在臟。(寸口包括兩手的六部脈,不僅指右寸。上古時期用三部九候來判斷生死,是全面診斷的方法;用人迎、寸口、趺陽來辨別吉凶,是抓住關鍵的方法。自從《難經》提出獨取寸口後,就不再參考人迎和趺陽了。然而氣口成寸是脈象的總匯,生死吉凶都與它相關,所以內外臟腑的診斷,全靠浮、沈、遲、數作為大綱。)
浮和沈是觀察脈的起伏,遲和數是觀察脈的頻率。浮沈之間,遲數已經包含其中。凡是脈象不浮不沈而在中間,不遲不數而每息五至的,稱為平脈,這是有胃氣的表現,可以從神氣上體會,不能只從表象上判斷。如果一出現浮、沈、遲、數的表現,就是病脈了。
浮脈象在表,對應的病症也在表。浮脈雖然有時也有裏證,但主要還是以表證為大綱。沈脈象在裏,對應的病症也在裏。沈脈雖然偶爾有表證,但主要還是以裏證為大綱。數脈屬陽,陽主熱,而數脈有浮沈之分,浮數對應表熱,沈數對應裏熱。雖然數脈也有病在臟的情況,但六腑屬陽,陽脈營運於腑,所以主要還是以腑病為大綱。遲脈屬陰,陰主寒,而遲脈有浮沈之分,浮遲對應表寒,沈遲對應裏寒。雖然遲脈多有病在腑的情況,但五臟屬陰,陰脈營運於臟,所以主要還是以臟病為大綱。
脈象的種種表現,總的可以概括為浮、沈、遲、數四類。然而在這四類中,又以單純的浮、沈、遲、數為準則。如果某一部位單獨出現某種脈象,就可以根據這個部位深入探究表裏臟腑的所在,病情就無法隱藏了。
凡是陰病出現陽脈的會生,陽病出現陰脈的會死。(這裡的「凡」字是開頭的語氣詞,不是承接上文的用法。這與上文的陰陽脈文字相同但意義不同。陽脈指的是胃氣,所謂二十五陽就是這個意思。五臟的陽氣和諧表現出來,所以會生。陰脈指的是真臟脈,胃脘的陽氣不能到達手太陰經,五臟的真陰表現出來,所以會死。要知道上文的沈、澀、弱、弦、遲是病脈,不是死脈,這些脈象在陽病中最常見。如果真臟脈出現,比如肝脈中外急,心脈堅硬而搏動有力,肺脈大而浮,腎脈像彈石,脾脈像鳥喙的距離,反而表現出有餘的現象,怎麼能稱之為陽脈呢?如果把胃脈當作遲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