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傷寒論》~ 序 (1)
序 (1)
1. 序
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得不謂祖述大聖人之意乎。
張仲景,漢書無傳,見名醫錄云: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自仲景於今八百餘年,惟王叔和能學之,其間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輩,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
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曾編錄進上,其文理舛錯,未嘗考正;歷代雖藏之書府,亦闕於讎校。是使治病之流,舉天下無或知者。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臣奇續被其選。以為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今先校定張仲景傷寒論十卷,總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複,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請頒行。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億等謹上。
白話文:
【序】
《傷寒論》傳承古代聖人的思想,其他醫家無可比擬。晉代皇甫謐在《甲乙針經》序文中提到:伊尹憑藉超凡的智慧,依據神農的《本草經》編寫《湯液經》;漢代張仲景進一步闡述《湯液經》,擴展為十餘卷,臨床應用效果顯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整理張仲景的遺作非常精當,皆能實際運用。由此可見,張仲景承襲伊尹的方法,伊尹則源自神農的經典,這難道不是繼承聖人本意的體現嗎?
張仲景在《漢書》中未有傳記,據《名醫錄》記載:他是南陽人,名機,仲景為其字。曾任孝廉,官至長沙太守。最初師從同鄉張伯祖學醫,當時人評價其見解與醫術之精妙更勝其師。他的著作理論精深而奧妙,方法簡要而詳盡,絕非學識淺薄者所能領悟。自仲景至今八百餘年,唯有王叔和能真正傳承其學。其間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等人,雖才華出眾,但各自成家,未能進一步發揚仲景之學。
宋開寶年間,節度使高繼沖曾編纂此書進獻朝廷,但內容錯漏未經校正;歷代雖藏於宮廷書庫,卻缺乏校勘。導致醫者無人能真正理解此書。現朝廷命儒臣校訂醫書,臣孫奇受命參與。認為眾多疾病中,以傷寒最為緊迫,故優先校訂張仲景《傷寒論》十卷,共二十二篇,包含三百九十七種治法,刪除重複後,確立一百一十二首方劑,現奏請頒行天下。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億等敬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