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針三要集》~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十四經穴並分寸

會陰,兩陰間。曲骨,臍下五寸。中極、關元、石門,各一寸。氣海,臍下一寸五分。陰交,臍下一寸。神闕,臍中。水分,臍上一寸;下脘下一寸。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各一寸。巨闕,上脘上一寸五分。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膻中,玉道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中。玉道、紫宮、華蓋,各間去一寸六分。華蓋,璇璣下一寸。璇璣,天突下一寸。天突,結喉下三寸。廉泉,結喉上頷下陷中。承漿,下唇之下陷中終。

督脈經二十八穴:長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斷交。

長強,髀骨下陷中。腰俞,第二十一椎下。陽關,十六椎下。命門,十四椎下。懸樞,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樞,十。筋縮,九。至陽,七。靈臺,六。神道,五。身柱,三。陶道,第一椎下。椎,第一椎上。啞門,入髮際五分。風府,入髮際一寸。腦戶,強間後一寸五分。

強間,後頂後一寸五分。後頂,百會後

白話文:

十四經穴並分寸

會陰穴位於兩腿之間的陰部交接處。曲骨穴位於肚臍下方五寸(約10釐米)。中極、關元、石門穴,各相距一寸(約2釐米)。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陰交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約2釐米)。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央。水分穴位於肚臍上方一寸(約2釐米),也位於下脘穴下方一寸。下脘、建里、中脘穴,各相距一寸。巨闕穴位於中脘穴上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鳩尾穴位於胸骨下端下方五分(約1釐米)。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約3.2釐米)。膻中穴位於兩乳頭之間的凹陷處。玉堂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約3.2釐米)。紫宮穴與華蓋穴之間相距一寸六分(約3.2釐米)。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方一寸(約2釐米)。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約2釐米)。天突穴位於頸部結喉下方三寸(約6釐米)。廉泉穴位於結喉上方,下巴凹陷處。承漿穴位於下嘴唇下方凹陷處。

督脈經有二十八個穴位:長強穴位於尾骨尖端凹陷處。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節脊椎骨下方。陽關穴位於第十六節脊椎骨下方。命門穴位於第十四節脊椎骨下方。懸樞穴位於第十三節脊椎骨下方。脊中穴位於第十一節脊椎骨下方。中樞穴位於第十節脊椎骨下方。筋縮穴位於第九節脊椎骨下方。至陽穴位於第七節脊椎骨下方。靈臺穴位於第六節脊椎骨下方。神道穴位於第五節脊椎骨下方。身柱穴位於第三節脊椎骨下方。陶道穴位於第一節脊椎骨下方。大椎穴位於第一節脊椎骨上方。啞門穴位於髮際上方五分(約1釐米)。風府穴位於髮際上方一寸(約2釐米)。腦戶穴位於後頂穴後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強間穴位於後頂穴後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後頂穴位於百會穴後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百會穴位於前頂穴後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前頂穴位於囟會穴後方一寸五分(約3釐米)。囟會穴位於上星穴後方一寸(約2釐米)。上星穴位於前髮際上方一寸(約2釐米)。神庭穴位於髮際上方五分(約1釐米)。素髎穴位於鼻尖正中。水溝穴位於鼻下方凹陷處。兌端穴位於上嘴唇中央。斷交穴位於上齒縫內。

(注意:寸法單位因人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以上僅供參考,穴位定位應以專業醫師診斷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