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綽

《灸膏肓腧穴法》~ 王惟一《明堂銅人灸經》

回本書目錄

王惟一《明堂銅人灸經》

1. 王惟一《明堂銅人灸經》

膏肓腧二穴,在第四顀下兩傍相去各三寸,主無所不療,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發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動搖也。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從胛骨之裡,去胛容側指許,摩搽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五百壯。當覺下礱礱似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

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當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即胛骨覆其穴,灸之無驗。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膏之上、肩之下,針藥不能及,即此穴是也。

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遣。若能用心以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出《千金》、《外臺》方。

白話文:

【王惟一《明堂銅人灸經》】

膏肓腧這兩個穴位,位於第四胸椎下方,兩側各三寸的地方,主治範圍廣泛,對於身體瘦弱、營養不良、夢遺、喘息咳嗽、精神失常、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都有療效。找到穴位的方法如下:讓人端正地坐著,彎曲背部,雙手向前伸展,讓手臂放在膝蓋前方,讓手的大拇指和膝蓋頭平齊,用東西支撐肘部,保持手臂穩定不晃動。從肩胛骨的頂端摸到骨頭的底部,中間會有四根肋骨形成的三個空隙,灸治其中間的部位。從肩胛骨的內側,距離肩胛骨邊緣一個手指寬的地方,沿著肋骨間的空隙輕輕按摩,按壓時會感覺到牽拉到肩膀中間,對準兩片肩胛骨中間的一點進行灸治,灸治次數可達一百次,甚至五百次。灸治後,會感覺到身體下部有如流水般的舒暢感,也可能會有物質排出,如果是痰疾,灸治後所有症狀都能得到改善。

如果病人已經很虛弱,無法坐直,可以讓他側躺,然後挽起上方的手臂,再往前尋找穴位進行灸治。也可以用右手從左肩上方伸過去,手指夠不到的地方就是穴位所在,左手同樣適用,再按照前述方法進行灸治。如果無法長時間坐著,可以伸直雙臂,讓他人扶住兩片肩胛骨使其分開,否則肩胛骨會遮擋穴位,灸治效果不佳。灸治完畢後,會讓人感到陽氣旺盛,應當調整作息,自我調理養生。有說法指出,昔日名醫和緩未能救治晉侯的疾病,因為病竈位於膏肓之間,針灸和藥物都難以達到,正是這個穴位的位置。

人們若找不到這個穴位,舊疾便難以痊癒。只要用心並靈活運用方法找到穴位進行灸治,沒有什麼疾病是不能治癒的,這一點在《千金方》和《外臺祕要》中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