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膏肓腧穴法》~ 孫真人《千金方》論
孫真人《千金方》論
1. 孫真人《千金方》論
膏肓腧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索全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裡肋間空處,去胛骨容側指許,摩搽肉之表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胸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下礱礱然,如流水狀,亦當有所下出。
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常伸兩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
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白話文:
【孫真人《千金方》討論】
「膏肓腧穴」是個治療範圍極廣的穴位,可以治療體重減輕、身體虛弱、睡眠中遺精、呼吸困難、咳嗽、精神錯亂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取穴的方法如下:讓人正坐,彎曲脊背並伸展雙手,讓手臂放在膝蓋前方,保持手掌與膝蓋的高度一致,用東西支撐手肘,避免手臂晃動。從肩胛骨上端開始,用手摸索到肩胛骨下方的結尾,這個區段應有四根肋骨形成的三個空隙,就在這中間進行灸療。依據肩胛骨內側的肋骨間隙,距離肩胛骨邊緣約一個側指的寬度,在肌肉表面和肌腱之間的空隙處按摩,按下時自己會感到胸口有被牽引的感覺。在兩肩胛骨中間各選一個點,每個點灸療六百次,甚至可以達到一千次。灸療後,會感覺氣流在體內流動,像流水一樣,也可能會有排泄物排出。
如果病人體內沒有長期積存的痰或疾病,可能不會有東西排出。如果病人已經無法坐起,可以讓他側躺,拉直一隻手臂來找穴位進行灸療。找穴的大概方法是,用右手從右肩上方伸直手指,手指觸不到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左手也是同樣的方法,然後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灸療。如果無法長時間正坐,也可以趴在衣服上,伸直雙臂,讓人把兩塊肩胛骨分開,否則肩胛骨會遮住穴位。所趴的衣服應該保持固定的大小,否則可能會找錯穴位。
灸療完畢後,會使人體的陽氣旺盛,應當調整生活習慣,自我補養,等到身體恢復健康。此穴位置靠近第五個脊椎骨,可對照定位找到它。
論述說:過去,秦國的醫者秦緩未能救治晉侯的病,因為那病位於脂肪層之上,心包膜之下,針刺和藥物都無法達到,指的就是這個穴位。現在的人們因技術不佳而無法找到這個穴位,因此舊病難以痊癒。如果能用心且靈活地找到穴位並進行灸療,幾乎所有疾病都能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