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纂要》~ 凡例
凡例
1. 凡例
十四經發揮俞穴之數,凡三百五十四穴也。氣府論曰: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氣穴論曰: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又曰:孫絡三百六十五穴,亦應一歲。又曰: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又曰:三百六十五脈九針。十二原篇曰: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針解論曰: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又曰:除三百六十五節之邪氣。調經論曰:三百六十五節,乃生百病。邪氣藏府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千金方曰:通十二經脈辨三百六十五孔穴。邪客篇曰:歲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脈經曰: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
聖濟總錄曰:有骨三百六十五會。醫彀曰: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由是觀之,皆三百六十五之數也。發揮既脫十一穴,故今參考諸書,而補所脫漏之穴,以合於三百六十五之數也。
引用書:明堂灸經則曰明堂,針灸甲乙經則曰甲乙,千金方則曰千金,千金翼則曰翼,外臺秘要則曰外臺,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則曰銅人經,古今醫疑則曰醫統,針灸資生經則曰資生,神應經則曰神應,針灸聚英則曰聚英,針灸大全則曰徐氏,又曰大全,類經則曰類,又曰張氏,又曰圖翼,醫學綱目則曰綱目,又曰醫綱,醫學入門則曰入門,注證發微則曰注證,又曰馬氏,又曰分寸歌,針灸六集則曰六集,又曰神照集,針灸大成則曰大成,醫宗金鑑則曰金鑑,醫學原始則曰原始,十四經合參則曰合參。其他皆全出書名。
俞穴中三角者禁針,四角者禁灸。
銅人形圖系彩,各以其藏府之色。由於素問經絡論也,藏經濃府經薄。今所彩:肺經銀,大腸經胡粉,心經朱,小腸經薄赤,心包經紫,三焦經薄紫,腎經黑,膀胱經薄黑,脾經黃,胃經薄黃,肝經青,膽經綠青,督脈金,任脈銀。各視其系彩而可知藏府之經行矣。
白話文:
[凡例]
在《十四經發揮》中記載了俞穴的數量,總計爲三百五十四穴。根據《氣府論》的描述,人體的氣穴共有三百六十五個,與一年的天數相對應。同樣,《氣穴論》指出,人體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這些穴位是針刺治療的路徑。《氣穴論》還提到,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孫絡穴,以及三百六十五個溪谷穴會,它們都與一年的天數相呼應。另外,三百六十五脈與九種針法相互配合。《十二原篇》中提及,人體關節交點共三百六十五個。《針解論》說明,人體有九竅和三百六十五絡。文中又提到,可以排除三百六十五節的邪氣,並且三百六十五節可能會產生各種疾病。《邪氣藏府病形篇》指出,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絡構成了人體的複雜系統。《千金方》闡述瞭如何通過疏通十二經脈來識別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邪客篇》提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體也有三百六十五個關節。《脈經》也強調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即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
《聖濟總錄》中提到,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醫彀》則指出,孫絡能滋養三百六十五個骨節,而骨節又能產生三百六十五個大穴。由此可見,三百六十五這個數字在中醫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十四經發揮》中,遺漏了十一個穴位,因此,我們現在參考各種文獻,補足缺失的穴位,使總數達到三百六十五。
在引用文獻時,我們遵循以下規則:《明堂灸經》簡稱“明堂”,《鍼灸甲乙經》簡稱“甲乙”,《千金方》簡稱“千金”,《千金翼》簡稱“翼”,《外臺祕要》簡稱“外臺”,《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簡稱“銅人經”,《古今醫疑》簡稱“醫統”,《鍼灸資生經》簡稱“資生”,《神應經》簡稱“神應”,《鍼灸聚英》簡稱“聚英”,《鍼灸大全》簡稱“徐氏”或“大全”,《類經》簡稱“類”或“張氏”,《圖翼》簡稱“圖翼”,《醫學綱目》簡稱“綱目”或“醫綱”,《醫學入門》簡稱“入門”,《注證發微》簡稱“注證”或“馬氏”,《分寸歌》簡稱“分寸歌”,《鍼灸六集》簡稱“六集”或“神照集”,《鍼灸大成》簡稱“大成”,《醫宗金鑑》簡稱“金鑑”,《醫學原始》簡稱“原始”,《十四經合參》簡稱“合參”。其他文獻則完全使用書名。
在俞穴中,標有三角符號的穴位禁止針刺,標有四角符號的穴位禁止灸療。
在《銅人形圖》中,各器官的顏色與其所屬臟腑的顏色相對應,這是依據《素問·經絡論》的原則。髒經的顏色深,腑經的顏色淺。具體而言,肺經爲銀色,大腸經爲胡粉色,心經爲紅色,小腸經爲淡紅色,心包經爲紫色,三焦經爲淡紫色,腎經爲黑色,膀胱經爲淡黑色,脾經爲黃色,胃經爲淡黃色,肝經爲青色,膽經爲綠青色,督脈爲金色,任脈爲銀色。通過觀察各器官的顏色,我們可以瞭解臟腑經絡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