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序

回本書目錄

1.

蓋以人之軀殼,內有五藏六府,五藏六府之氣,發於外層,以為十二經,而十二經有三百六十五穴。此三百六十五穴,乃五藏六府之氣所相輸應處也。故謂之氣穴,又謂之輸穴也。是以人之有疾,劑草蘇草荄之枝,而治之於內,施灸焫砭針於溪谷之會,而治之於外,內外相須,而疾可瘳矣。此醫之所以有體療針灸之二科也。龜山醫負小阪元祐,自弱冠從先考藍溪先生而學體療之術,又從大膳大夫良益而受明堂孔穴之說,蓋其意在乎欲兼二科也。昔者祖考玉池先生受明堂之學於水藩良醫宮本春仙翁而傳之於中島元春,元春傳之於藤井貞三,貞三傳之於良益,乃從春仙翁至元祐,凡為六傳矣。頃者元祐攜其所彙輯經穴纂要五卷,來余齋頭曰:「某師事藍溪先生者,若千年矣。幸賴先生之靈,得筮仕於敝藩,安居自贍,惟懼不免屍素之罪。因竊願以嘗所學,著諸簡編,報君恩之萬一。然賦性拙劣,而嗇於才,雖寒膚嗛腹,屹屹惟勤,猶未有所闡發也。顧內科之為書,往哲近賢之所撰述,未知幾十百部,各病甄別診候處療之法,似無餘蘊矣。唯明堂一類,皇甫氏而降,至於挽近簿錄所著,僅僅不過數十部,況此間所傳亦無多矣。而經脈流注孔穴分寸諸說不一,學者不能無惑焉。於是僭不自量,原之於靈素甲乙,參之乎銅人資生諸書,師傳所承,愚慮所得,薈萃為編,前繪圖而後眾說,以便披覽。雖未能闖明堂之閫奧,或有所裨益於蒙士耶。及門數輩,將刻以布於世,請藉先生之言取信乎世也。」余翻而瀏覽之而嘆曰:「嗚呼,明堂之晦也久矣。方今醫家日趨簡便,如五藏六府經絡等之說,庋而不講,或有從事於此者,目以為迂腐鑿空之談,亦可勝嘆哉。今元祐憤發而有斯舉,十二經穴,則依於甄權所定,藏府形象,則仿於楊介存真,其稽考固博,而其用志誠勤矣。聞今從元祐而承其學者不少矣。若此書行,則不特傳傳相因,世顓針灸者,能讀是編,而明明堂之義,莫有孔穴乖處之弊。若針若灸,沉疴痼疾,草蘇草荄之枝所不及,有奏效於猝霍之間也,則濟弱扶危,其嘉惠後學者,不廣且大乎哉。則如玉池藍溪二先生,亦必首肯於無何有之鄉乎。」為之序。

文化庚午歲中秋前一日丹波元簡廉夫撰

白話文:

[序]

大體上,人的身體內藏有五臟六腑,這些臟腑的氣息發散到體表,形成了十二條經絡。而這十二條經絡上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這些穴位正是五臟六腑氣息的交匯點,因此被稱為氣穴,或輸穴。所以當人患病時,可以使用藥草治療體內疾病,或者在特定穴位進行灸療或針刺,從外部治療疾病。內治與外治相輔相成,疾病就能得以痊癒。這就是醫學中有體療和針灸兩大學科的原因。

龜山醫生負小阪元祐,自從弱冠之年開始,跟隨父親藍溪先生學習體療技術,又跟隨大膳大夫良益學習明堂穴位理論,他希望能夠兼修體療和針灸兩大學科。過去,祖輩玉池先生從水藩良醫宮本春仙翁那裡學習了明堂學說,並傳授給中島元春,元春再傳藤井貞三,貞三又傳給良益,直到元祐,總共經歷了六代的傳承。

最近,元祐帶著他編輯的《經穴纂要》五卷本來找我,他說自己跟隨藍溪先生學習已有多年,感謝老師的靈感啟迪,使他在自己的領域內取得了一定成就,生活安穩。然而,他害怕自己會因為缺乏進步而受到譴責,所以他決定將所學整理成書,以此回報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然而,他自認才智平庸,盡管勤奮努力,卻始終無法深入理解。

內科相關的書籍,前輩賢達們已撰寫了許多,對於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似乎已經沒有什麼遺漏了。然而,對於明堂一類的知識,自從皇甫氏以來,直到近代的記載,也只有數十部著作,而這些書籍在此地傳播的並不多。加之,對於經脈流注、穴位分寸等各種說法並不統一,學習者難免會感到困惑。因此,他決定超越自我,根據《靈樞》、《甲乙》等古籍,參考《銅人》、《資生》等書籍,將師傅傳授的知識和自己的思考結合成書,前面繪製了圖解,後面附上了各種解釋,方便閱讀。雖然他可能無法完全闡釋明堂的深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他的幾個學生打算將此書刻印出版,請求我為此書作序,以增加公信力。我翻閱了書稿,不禁感慨:明堂的知識已被世人遺忘太久。如今的醫生越來越追求簡便,對於五臟六腑、經絡等理論,置之不理,不再研究。甚至有人認為,這些理論只是迂腐空洞的言論,令人嘆息。現在,元祐充滿熱情地進行了這樣的創作,他以甄權的定義為基礎,描繪了十二經絡的穴位,以楊介的存真為模板,繪製了臟腑的形象。他的研究十分廣泛,用心程度可見一斑。據我所知,跟隨元祐學習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此書能夠出版,不僅能延續傳統,對於世間專注針灸的醫生來說,若能閱讀此書,明確明堂的意義,避免穴位定位錯誤的弊端,對於針灸治療,對於那些草藥無法治癒的重病,將在瞬間產生效果。這樣,他將能夠救助病弱,對後學的貢獻,豈不是既廣泛又偉大嗎?那麼,藍溪、玉池二位先生,在他們所在的天堂,必定也會首肯吧。因此,我為此書作序。

文化庚午歲中秋前一日丹波元簡廉夫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