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學通論》~ 第三章 銀針及金針之性質 (1)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 銀針及金針之性質 (1)

1. 第三章 銀針及金針之性質

2. 第一款 銀

(所在)有純銀,又為硫化銀礦,又硫黃及砒素;或有使安質母尼化合,總他金屬混,化合物現出矣;偶其小量混硫化鉛。

(製法)不混合他金屬,則製法亦簡易。其遊離者於爐中熔融,而除去不潔物;如硫化銀礦者,於爐中加高度之熱而熔融,則全得銀。

(性狀)銀者,白色金屬,而能無變化氣中,其比重一○五也。煅至千度,則為熔融;又遇爆鳴瓦斯火焰熱,則蒸餾;又使易溫熱及電氣導;又捶則為箔片;又牽延則為細微線。又銀者,不論熱高低,均無酸素與化合。雖然,熱之熔融之際,能使自溶二十倍酸素,攝收;將冷卻,還固形;當此期,復放離之;其放離際發特異之音,謂名之銀沸迸。

銀者含有硫化水素,故觸大氣,則被黑色鏽衣,是由化生其硫化銀。又有格魯兒、貌魯繆母及沃度,與親和力甚盛,而直與之化合性。又遇鹽酸,亦不論溫度之高低,渾雖無侵;遇濃厚熱硫酸溶液,則使硫酸銀化成,且溶解於其中。又常溫於硝酸能使銀溶解,終以硝酸銀化生焉。

白話文:

[第一款 銀]

(存在地)有純淨的銀。另外,也有存在為硫化銀礦的形式。也可能混有硫磺和砒霜。有的會讓它與銅鎳化合。總之,和其他金屬混合。形成化合物。有時其中會混有少量的硫化鉛。

(製造方法)如果不混合其他金屬,那它的製造方法就相對簡單。把遊離的銀在爐中熔化,然後去除不純的雜質。如果是硫化銀礦,就在爐中加入高溫使其熔化,就能得到純銀。

(特性)銀是一種白色的金屬,能在空氣中保持穩定,不會氧化。它的比重是10.5。煅燒到一千度就會熔化。遇到瓦斯火焰的高溫會蒸發。它容易導熱和導電。敲打後可以成為薄片,拉扯後可成為細線。無論溫度高低,銀都不會和氧氣反應。但當銀熔化時,能吸收二十倍體積的氧氣,待冷卻後,再釋放出來。釋放時會發出特殊的聲音,這被稱為"銀沸迸"。因為銀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氫,所以接觸空氣會產生黑色的鏽層,這是因為產生了硫化銀。另外,銀對鉍、鉬和鎢有強烈的親和力,會直接與它們化合。即使在任何溫度下,遇到鹽酸也不會受侵蝕。但在濃厚的熱硫酸溶液中,會生成硫酸銀並溶解。在常溫下,硝酸也能使銀溶解,最後生成硝酸銀。

3. 第二款 黃金

(所在)是能以遊離,存在地中及河海,雖然多是含礦質中銀。

(製法)坊間所販黃金者,必不純精;若不混銀,則必混銅焉。又欲制其純金,則宜投礦塊於硝酸,然則其混合物中在礦塊銀等,而悉雖可溶解,獨黃金決無侵之,而殘留於其溶液中。

(性狀)黃色光輝,其質柔軟,槌可為箔片,又牽延則為細微線,其比重一九三二也。若白熾熱,遇千百度,則熔化為淡綠色液。又取箔片透見之,則能呈綠色於氣中;或於酸素中,以烈火煅之,亦敢不酸化;又冒濕氣不生鏽,鹽酸、硫酸或煮硝酸,亦敢無侵,唯以王水,則溶解於化格魯兒化金。又黃金之鹽溶液,為諸般還元劑,蓋遇綠礬、亞格魯兒化錫、蓚酸,及諸金屬,則為褐色粉末沉澱矣。然而其金且其化合物,亦皆是受高溫則分解,以還元生金矣。

白話文:

[第二款 黃金]

(所在) 黃金可以獨立存在,常見於地表、河流與海洋之中。雖然大部分黃金都與其他礦物質如銀混合在一起。

(製法) 市面上售賣的黃金往往不是純度極高的,如果不含有銀,那通常會含有銅。若要提煉純金,應將礦石投入硝酸中,這樣礦石中的其他金屬如銀等都會溶解,只有黃金不會被侵蝕,殘留於溶液中。

(性狀) 黃金呈現明亮的黃色光澤,質地柔軟,可以捶打成箔片,也可以拉制成細線。它的比重爲19.32。如果加熱到白熱狀態,達到1000度以上,黃金會融化成淡綠色的液體。如果透過黃金箔片看,會在空氣中呈現綠色。即使在氧氣中用大火燒煉,也不會被氧化。黃金不怕溼氣,不會生鏽,對鹽酸、硫酸或濃硝酸也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只有王水能將其溶解並轉化成格魯兒化金。黃金的鹽溶液遇到綠礬、亞格魯兒化錫、蓚酸以及各種金屬時,會形成褐色的粉末沉澱。然而無論是黃金還是它的化合物,在高溫下都會分解,還原生成金。

希望這可以幫助你理解古代中醫文言文中關於黃金的描述。